一種鼻腔上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6:57:3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可調節藥物噴出量和位置的鼻腔上藥器。
背景技術:
一般全身系統性的用藥,不僅用藥量大,同時局部效果也比較差,且容易引起較大的毒副作用。而局部給藥不僅可以彌補全身給藥的缺陷,且能帶來較好的療效。近年來,體內腔道用藥已經成為臨床方便而有效的用藥途徑,這類用藥方式具有直達患處,消除病灶的優點。現有技術中的鼻腔上藥器通常採用類似注射器的硬式結構,在使用的過程中與會與鼻腔內敏感的黏膜上皮發生摩擦,容易造成腔道黏膜或上皮的損傷,從而給患者帶來痛苦;同時由於成本問題,上藥器通常需要多次使用,需要頻繁的進行消毒處理,不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現有技術中鼻腔上藥器通常無法調節給藥的位置,常存在藥物分散不均勻和浪費藥物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諸多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鼻腔上藥器,具有痛苦小、易清潔和藥物噴灑可控制的優點。
所述鼻腔上藥器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鼻腔上藥器,包括藥物噴灑段、藥物處理段和藥瓶;所述藥物噴灑段包括內噴管和軟質橡膠外管;所述軟質橡膠外管嵌套設置於噴管的外部,軟質橡膠外管的底部內壁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與設置於內噴管底部的突出環配合將兩者活動連接;所述軟質橡膠外管可以相對於內噴管轉動;所述內噴管的側壁上設置有多組豎直排列的內藥物出口,內噴管的頂部設置有頂部藥物出口;所述軟質橡膠外管的側壁上設置有與內藥物出口位置對應的外藥物出口,其頂部也設置有與頂部藥物出口對應的第二頂部藥物出口;所述藥物處理段包括設置殼體,設置於殼體中的藥物霧化裝置和藥物抽取裝置和電源;所述藥物霧化裝置頂部通過導管與內噴管連接,其底部與藥物抽取裝置連接;所述藥物抽取裝置通過抽取管從藥瓶中提取藥物,藥物霧化裝置和藥物抽取裝置均通過線路與電源連接。
優選的,所述內藥物出口設置有四組,均勻分布於內噴管的側壁上。
優選的,所述藥瓶內壁上設置有內螺紋;其通過內螺紋與設置於殼體底部的帶有外螺紋的凸緣活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藥物處理段還包括設置於導管周圍的加熱器。
相對於現有技術中常見的鼻腔上藥器,本實用新型中提供的鼻腔上藥器的藥物噴灑段採用雙層結構,其內部為硬質導管,外部為軟質的橡膠結構,在保證了使用壽命和強度的同時提高了患者在使用過程中的舒適性,上藥器與鼻腔直接接觸也不會產生不適感;通過內層和外層的活動連接,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根據患處的位置,轉動外管,以實現內藥物出口和外藥物出口的連通和封閉,對於鼻腔淺處的病灶,轉動外管,使內藥物出口和外藥物出口的連通,即可實現藥物在患處噴灑;當病灶位於內部時,轉動外管,利用外管的側壁將內藥物出口封閉,藥物集中於藥物頂部出口進行噴灑,可以深入鼻腔內部進行藥物噴灑工作。另外,通過活動的內外層連接,可以隨時更換外層的軟質橡膠外管,做到一人一管,而無需一直對上藥器進行清洗,降低了維護和使用的成本,也提高了安全性。通過進一步的設置加熱器,可以將霧化藥物進行加熱,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鼻腔上藥器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鼻腔上藥器,包括藥物噴灑段、藥物處理段和藥瓶9;所述藥物噴灑段包括內噴管1和軟質橡膠外管2;所述軟質橡膠外管2嵌套設置於噴管1的外部,軟質橡膠外管2的底部內壁上設置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與設置於內噴管底部的突出環11配合將兩者活動連接;所述軟質橡膠外管2可以相對於內噴管1轉動;所述內噴管1 的側壁上設置有多組豎直排列的內藥物出口3,內噴管1的頂部設置有頂部藥物出口12;所述軟質橡膠外管2的側壁上設置有與內藥物出口3位置對應的外藥物出口4,其頂部也設置有與頂部藥物出口12對應的第二頂部藥物出口5;所述藥物處理段包括設置殼體6,設置於殼體6中的藥物霧化裝置7和藥物抽取裝置8和電源;所述藥物霧化裝置7頂部通過導管13與內噴管1連接,其底部與藥物抽取裝置8連接;所述藥物抽取裝置8通過抽取管14從藥瓶中提取藥物,藥物霧化裝置7和藥物抽取裝置8均通過線路與電源連接。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鼻腔上藥器,不同於實施例1的是,所述內藥物出口3設置有四組,均勻分布於內噴管1的側壁上;所述藥瓶9 內壁上設置有內螺紋;其通過內螺紋與設置於殼體6底部的帶有外螺紋的凸緣10活動連接;所述藥物處理段還包括設置於導管8周圍的加熱器。
以上的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案,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前提下進行的部分改進,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