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結構件開口端頭內型面銑削加工方法
2023-05-15 01:33:16 1
專利名稱:薄壁結構件開口端頭內型面銑削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薄壁結構件開口端頭內型面銑削加工方法,適用於金屬零件中的薄壁結構件開開口端頭處內型面的銑削加工。
背景技術:
以往金屬薄壁結構件的銑削加工時銑削加工中最為困難的,原來主要採用整體分層銑削的方法加工零件,由於薄壁零件的剛性差,受銑削力的影響大,加工尺寸精度不易控制,更主要的是加工風險較大,極易出現零件切傷的現象,造成廢品的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薄壁結構件開口端頭內型面銑削加工方法, 該方法改變了端頭處的立銑刀的加工軌跡,使得加工方法更為科學和安全。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薄壁結構件開口端頭內型面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以定位基準面為底面,將薄壁結構件放置在銑床的工作檯面上;
2)粗加工時,腹板加工到要求尺寸,緣條留3 5mm的餘量;
3)精加工時,以緣條頂端為壓點,在壓板壓緊零件位置處採用多壓點小夾緊力的方法裝夾,腹板外以輔助支撐墊實;
4)切削端頭內型面時,由零件開口處端頭開始加工,採用小餘量分層分段加工,走刀路線呈弧線切入、切出,每小段均為IOmm左右;
5)銑切2 3段後進入正常的整體分層銑削方法一樣開始進行零件中間部分的加工。該薄壁結構件開口端頭內型面銑削加工方法採用上述步驟,可以防止零件左端開口處被刀具切傷,同時,小段分層銑削比起整體分層銑削提高被加工零件的剛性,這樣無論是在零件的加工過程中還是在零件加工完畢,零件產生的變形量大大減少,從而提升了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
圖1為開口端頭的薄壁結構件的主視圖。圖2為開口端頭的薄壁結構件的側視圖。圖中,1、刀具銑切路線;2、定位基準面;3、腹板;4、壓板壓緊零件位置;5、緣條;6、 銑床的工作檯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薄壁結構件開口端頭內型面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以定位基準面為底面,將薄壁結構件放置在銑床的工作檯面上,如圖1所示;
2)粗加工時,腹板加工到要求尺寸,緣條留5mm的餘量;3)精加工時,以緣條頂端為壓點,在壓板壓緊零件位置處採用多壓點小夾緊力的方法裝夾,腹板外以輔助支撐墊實;
4)切削端頭內型面時,由零件開口處端頭開始加工,採用小餘量分層分段加工,走刀路線呈弧線切入、切出,即銑刀的行走路線與零件的內型面相切,每次深度進給1mm,加工距離為10mm,則需要弧線進給5次;
5)依次加工縱向方向的另外兩個IOmm的小段銑切,然後進入正常的整體分層銑削方法一樣開始進行零件中間部分的加工,即以直線縱向方式進行。
權利要求
1. 一種薄壁結構件開口端頭內型面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1)以定位基準面為底面,將薄壁結構件放置在銑床的工作檯面上;2)粗加工時,腹板加工到要求尺寸,緣條留3 5mm的餘量;3)精加工時,以緣條頂端為壓點,在壓板壓緊零件位置處採用多壓點小夾緊力的方法裝夾,腹板外以輔助支撐墊實;4)切削端頭內型面時,由零件開口處端頭開始加工,採用小餘量分層分段加工,走刀路線呈弧線切入、切出,每小段均為IOmm左右;5)銑切2 3段後進入正常的整體分層銑削方法一樣開始進行零件中間部分的加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薄壁結構件開口端頭內型面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1)以定位基準面為底面,將薄壁結構件放置在銑床的工作檯面上;2)粗加工時,腹板加工到要求尺寸,緣條留3~5mm的餘量;3)精加工時,以緣條頂端為壓點,在壓板壓緊零件位置處採用多壓點小夾緊力的方法裝夾,腹板外以輔助支撐墊實;4)切削端頭內型面時,由零件開口處端頭開始加工,採用小餘量分層分段加工,走刀路線呈弧線切入、切出,每小段均為10mm左右;5)銑切2~3段後進入正常的整體分層銑削方法一樣開始進行零件中間部分的加工。該方法改變了端頭處的立銑刀的加工軌跡,使得加工方法更為科學和安全。
文檔編號B23C3/00GK102350524SQ20111024629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5日
發明者王剛 申請人: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