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貼和複製是怎麼工作的(複製粘貼進步中的共享)
2023-05-14 23:50:53 1
林柯榕樹下
講真,這篇更文的初衷或許只是源於一種生活化的吐槽。那麼,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形才會引來筆者如此的質疑呢?!
隨著數位化的進步,生活中人們逐漸被各種數位化所籠罩。最簡單的表現,就是出門帶著手機,一切就已經OK了!首先,受疫情的影響,走到哪裡,都需要核對「三碼」,首當其衝,智慧型手機數位化完美的結合。其次,最基本的生活消費問題,走到哪裡,只需要拿出手機微信支付寶,輕鬆一點就OK!再說上班一族,硬生生的將手機變成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種通知,各種線上會議,各種軟體模式的工作,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更有意思的事情是,人們似乎把手機當成了身體的一部分,一個小時不看手機,似乎就就感覺缺少了什麼,更像一百多年以前的鴉片,中毒不淺!
大家是否還記得,7.20鄭州特大暴雨事件?據不完全統計,那次鄭州事件死亡292人,失蹤47人,直接經濟損失12.2億元。為什麼要談這個事情呢?面對直接的自然災害,我們口口聲聲談及的數位化社會,顯得渺小至極。斷水斷電,所有的「數字電子」失去他原有的功效。那次事件,不得不讓人深思,在數位化的生活中,我們還是要保持常規的生活所需,至少要手頭要留一定的紙幣,以備不時之需。
對於一個經常寫寫畫畫的人,或者說是一個單純的愛好寫作的人來說,最初大部分人涉及最多的就是投稿。過去,人們多數會採取「紙質信件」的方式,將自己的稿件寄出到各個出版社、報社、雜誌社等等,稿件一經採納,會被以同樣「紙質信件」的方式告知投稿人。如果稿件未被採納,同樣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告知投稿人。這樣的投稿方式,看著很古板,沒有什麼新意,但是不會出現「複製粘貼」的被偷襲事件。而現在,社會的各種進步,包括最簡單的投稿問題,都是數位化電子化,你的稿件一經發出去,被採納或許還好。如果,當時沒有被採納,或許不知道多久以後,你曾經未被採納的稿件就會「飛」在一些不知名的角落。此時,你的內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五味雜陳?對!或許就是這個感覺!沒錯,這就是「複製粘貼」所帶來的不少煩惱。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利就有弊。
再來瞧一瞧我們每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電腦,似乎自從有了複製粘貼這個功能,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涉及到電腦中的日常工作,人們總會說,「複製粘貼呀!」對,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強大的功能,給我們的日常工作帶來了很高的效率。你複製我的,我粘貼你的,互惠互利共贏,或許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雙贏吧!
我們在日復一日的進步,我們在數位化的生活中享受其帶來的無比優越感。當然,在享受優越感的同時,我們也扼殺掉了很多原生態的東西,或許這並不是我們所希望失去的,但是,同時,這也是我們不得不失去的。也許,經歷過一些事情,看淡看開才是我們所需要釋懷的!
此刻,我還是要「複製粘貼」引用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一句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生充滿了不可知,就像鴻雁在飛行過程中,偶一駐足雪上,一切又都不復存在。緣來緣去,不必強求,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願你我都能坦然從容,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