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多功能治療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0:55:31
專利名稱:脊椎病多功能治療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屬於醫療器械,主要用於頸椎和腰椎間盤突出的復位及骨質增生、腦血栓後遺症、肩周炎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本實用新型是張福民醫師第93222950.6號,名稱為「腰間盤復位機」實用新型專利的後續改進。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的脊椎病治療機,即能施行強力機械腰椎間盤突出的復位治療,又能施行脊椎的牽引治療,還可以施行身體穴位的強力指壓按摩治療,以利於疾病的綜合治療和儘快康復。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腰間盤復位機的基礎上,增設牽引裝置,即在床面的床頭一側安裝一個支架,支架上固定著測力器和牽引鉤,在床面的床尾一側安裝一個加力器和牽引鉤;測力器可以採用筒式拉力彈簧稱,在稱鉤上連接著衣架式牽引鉤;加力器可以採用離合式卷線器,卷線器的出線端連接在衣架式牽引鉤上,這樣再藉助於捆綁帶子即可實現脊椎各部位的牽引治療。
為實現按摩治療,還進一步增設一套按摩裝置,它由夾持器和按摩器組成,即在床面的上方安裝一個夾持器,夾持器的高度可隨意調整,可以採用開口套筒式結構,由內、外套、調整墊,固定圈和共振彈簧組成,夾持器通過軸套安裝在腰間盤復位機的調位器光槓上,也可以懸臂支撐在床面上,按摩器固定在夾持器內,調整好高度後,對準穴位接通電源即可實現按摩。
脊椎病多功能治療機包括腰間盤復位機和牽引裝置組成,組成中還進一步包括按摩裝置。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加以詳細說明
圖1 是脊椎病多功能治療機結構主視圖;圖2是左視圖;圖3是改進後的復位儀結構圖;圖4和圖5是按摩裝置結構圖。其中床身由床面1、床縱撐2、床腿3、床橫撐4和導軌13組成,四連杆升降機構5通過連接板6連接在床面1的下面,可使床面繞鉸鏈15向上支起和落下。調位器呈門式,它由左右支架7、光槓8、支座9、導輪10、拖板11、鎖緊螺釘12、導軌13、手輪16、齒輪軸29、齒條30組成,齒條裝在床面1的下面,轉動手輪16通過齒輪軸29在齒條上的滾動帶動拖板11沿床面實現左右移動;復位儀27和按摩裝置28可沿光槓8前後移動。
本實用新型對復位儀作了局部改進(見圖3),增設了壓力傳感器36和球面座35,與原有的軸套17、四連杆18、手輪19、杵杆盤21、杵針22、上連接座23、絲槓螺母24、四連杆絲槓25、下連接座26以及與新增設的壓力及時間數顯箱14(見
圖1)可以實現壓力的數字顯示控制和加壓時間的控制。壓力傳感器36及球面座35置於下連接座26和杵杆盤21中間,由吊掛螺釘20將其連接。
牽引裝置(見
圖1)由支架31,彈簧測力計32、牽引鉤33、離合式卷線器34及捆綁帶子組成。
按摩裝置(見圖4和圖5)由軸套17、外套筒37、內套筒38、共振彈簧39、高度調正墊40、緊固圈41及按摩器42和防脫銷43組成,按摩器42選用的是臺灣產強力指壓按摩器;外套筒和內套筒均開有長條口,內套筒的下端是合頁式結構,由緊固圈41將按摩器固定住,使用時對準按摩部位,選擇調墊40為適合高度後,將防脫銷43插入內套筒的長條槽裡,接通電源即可進行按摩,按摩時共振彈簧39會上下擅動增加按摩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設計合理、多功能、機械化,操作方便,減輕了醫生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療效果,不僅可以治療脊椎病,還可治療關節炎、肩周炎等多種疾病。
應用脊椎病多功能治療機,不打針、不吃藥、不手術,可實現杵壓復位、機械牽引、強力按摩的綜合治療,一機多用,療效顯著,全愈率在90%以上,有效率達98%。
權利要求1.一種脊椎病多功能治療機,由腰間盤復位機和牽引裝置組成,其特徵在於牽引裝置由支架(31)、彈簧測力計(32)、牽引鉤(33)、離合式卷線器(34)及捆綁帶子組成,支架安裝在床面(1)的床頭一側,卷線器安裝其床尾一側。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病多功能治療機,其特徵在於組成中還進一步包括按摩裝置,它由夾持器和按摩器(42)二部分構成,夾持器採用開口套筒式結構,由外套筒(37)、內套筒(38)、共振彈簧(39)、高度調正墊(40)及緊固圈(41)組成,夾持器可通過軸套(17)安裝在腰間盤復位機的調位器光槓(8)上。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病多功能治療機,其特徵在於腰間盤復位機增設了壓力傳感器(36)和壓力及時間數顯箱(14),壓力傳感器通過球面座(35)、吊掛螺釘(20)聯接在加壓器的下連接座(26)及杵杆盤(21)之間。
專利摘要脊椎病多功能治療機屬於醫療器械,主要用於頸椎和腰椎間盤突出、膨隆、疝的復位治療,以及骨質增生,腦血栓後遺症、肩周炎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它由腰間盤復位機、牽引裝置、按摩裝置三部分組成,杵壓穴位可使間盤突出迅速復位,施行牽引或強力指壓按摩可對脊椎病及骨質增生、肩周炎等進行治療。特點是結構合理、一機多用,不打針,不吃藥,不手術,安全可靠,療效顯著,治癒率高,大大地減輕了醫生的勞動強度,特別是壓力大小可以通過數顯控制。
文檔編號A61F5/01GK2215903SQ9520473
公開日1995年12月27日 申請日期1995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1995年3月16日
發明者張韶天, 張韶凱 申請人:張韶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