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計量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8:09:11 2
專利名稱:組合計量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組合計量裝置。
背景技術:
下記專利文獻1 (日本實公平4-41304號公報)中公開有與背景技術相關的組合 計量裝置的一例。該組合計量裝置包括分散工作檯、在分散工作檯的周圍的圓周上等間隔 地配設的14個供給槽、在各供給槽的頂端部下方分別配設了一個的合計14個接引料鬥、在 各接引料鬥的下方分別配設了一個的合計14個計量料鬥。即,該組合計量裝置是14接收 頭結構的組合計量裝置。可以考慮將下記專利文獻1 (日本實公平4-41304號公報)所公開的14接收頭結 構的組合計量裝置變更為例如9接收頭結構。該情況下,可以考慮最簡單地將9個供給槽 等間隔地設置在沿著分散工作檯的整個圓周上。但是,將14個供給槽單純地減少為9個時,在鄰接的供給槽間產生間隙。因此,為 將鄰接的供給槽間的間隙填埋,需要加寬各供給槽的寬度(以下稱為「槽寬度」)。但是,當 將槽寬度加寬為比最佳值寬時,在供給槽內物品會過度分散,因此,通過供給槽進行的物品 的搬送效率降低。其結果是,阻礙物品從供給槽向接引料鬥的穩定供給。另外,也可以代替加寬槽寬度,而通過減小分散工作檯的直徑來填埋鄰接的供給 槽間的間隙。但是,該情況下,由於伴隨直徑縮小,分散工作檯的上面積減小,所以通過分散 工作檯進行的物品的蓄積功能降低。其結果是,阻礙物品從分散工作檯向供給槽的穩定供 給、進而阻礙物品從供給槽向接引料鬥的穩定供給。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平4-41304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鑑於這種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組合計量裝置,不需要加 寬槽寬度或減小分散工作檯的直徑,由此可避免阻礙物品向多個接收頭的各料鬥的穩定供給。本發明第一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具備組合計量單元。組合計量單元具有使從上 方投入的物品放射狀地分散的分散部、從分散部接受物品的供給的多個接收頭、收集根據 目標重量選擇的一個以上的接收頭的料鬥內貯存的物品的收集部。多個接收頭在從分散部 的周圍的圓周去掉屬於該圓周的一部分的圓弧的線上排列。根據第一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中包含的組合計量單元,多個接收頭在從分散部的 周圍的圓周去掉一部分圓弧的線上排列。因此,與將相同個數的接收頭沿著分散部的周圍 的整個圓周並設的組合計量單元相比,可以將多個接收頭密集配置。因此,不需要為了將隣 接槽間的間隙填埋而加寬槽寬度,所以可以使用最佳槽寬度的槽。其結果是可以避免因槽 引起的物品的輸送効率降低。另外,由於也不需要為了將鄰接槽間的間隙填埋而減小分散 部的直徑,所以可以避免因分散部直徑小而引起的物品的蓄積功能降低。其結果是,根據第一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可以實現物品向料鬥的穩定供給。本發明第二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基礎上,具備多個所述組 合計量單元。多個組合計量單元以圓弧側的部位之間彼此相互面對的方式連結。根據第二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多個組合計量單元以不與接收頭相對的圓弧側的 部位直徑彼此相面對的方式連結。因此,與將多個組合計量單元不連結而單獨並排設置的 情況相比,作為整體可以降低裝置的設置面積。即,可以有效利用未排列接收頭的死空間, 可以實現裝置的設置面積的降低。本發明第三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基礎上,在各組合計量單 元上,在收集部規定有將物品向所述組合計量單元外部排出的排出口,排出口位於圓周的 大致中心。根據第三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在多個各組合計量單元上,物品的排出口位於多 個料鬥排列的圓周的大致中心。因此,在多個各組合計量單元上,從各料鬥到排出口的距離 大致相等。因此,可以使從料鬥排出的物品到達排出口的所需時間、及到達排出口的時刻的 物品的落下速度在多個料鬥間大致相等。其結果是,可以避免因所需時間及落下速度的偏 差帶來的組合計量裝置的処理速度降低。本發明第四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基礎上,在各組合計量單 元上,分散部的外周區域中的一部分區域被規定為不排出所述物品的非排出區域,在非排 出區域設有從與其一端鄰接的接收頭附近朝向與其另一端鄰接的接收頭附近的物品的輸 送路徑。根據第四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在分散部的非排出區域設有從與非排出區域的一 端鄰接的接收頭附近朝向與另一端端鄰接的接收頭附近的物品的輸送路徑。因此,可以有 效地利用作為死空間的非排出區域,並且可以有效地避免物品向與一端鄰接的接收頭的供 給過多、及物品向與另一端鄰接的接收頭的供給過少。本發明第五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礎上,分散 部的外周區域中的一部分區域被規定為不排出物品的非排出區域。在分散部設有使物品從 分散部的中央部朝向作為與非排出區域鄰接的接收頭的第一接收頭附近的沿著分散部的 直徑方向的第一路徑、和使物品從非排出區域朝向第一接收頭附近的沿著分散工作檯的圓 周方向的第二路徑。第一接收頭為與非排出區域鄰接的接收頭。根據第五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分散部的一部分區域被規定為不從分散部排出物 品的非排出區域。而且,作為從分散部的物品的供給量容易過少的朝向與非排出區域鄰接 的第一接收頭附近的物品的路徑,在第一路徑的基礎上設有第二物品的路徑。因此,與僅設 置第一路徑的裝置相比,可以向第一接收頭提供較多的物品。其結果是,可以避免從分散部 的物品的供給量在第一接收頭大幅偏離適當量。本發明第六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礎上,分散 部的外周區域的一部分區域被規定為不排出所述物品的非排出區域。在分散部設有使朝向 與非排出區域鄰接的接收頭即第二接收頭附近在分散部上輸送的物品中未向第二接收頭 供給的物品朝向非排出區域的路徑。第二接收頭為與非排出區域鄰接的接收頭。根據第六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分散部的一部分區域被規定為不從分散部排出物 品的非排出區域。而且,設有將朝向從分散部的物品的供給量容易過多的與非排出區域鄰
4接的第二接收頭附近在分散部上輸送的物品中未向第二接收頭供給的剩餘的物品向非排 出區域排出的路徑。因此,與未設置該路徑的裝置相比,可以降低物品從分散部向第二接收 頭的供給量過多的程度。其結果是,能夠避免從分散部的物品的供給量在第二接收頭大幅 偏離適當量。本發明第七方面的組合計量裝置,在第四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礎上,非排 出區域與圓弧相面對。根據本發明,由於不需要加寬槽寬度或減小分散部的直徑,所以可以避免阻礙物 品穩定供給多個接收頭的各料鬥。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從圖1所示的箭接收頭Xl的方向觀察組合計量裝置的俯視圖;圖3是從圖1所示的箭接收頭X2的方向觀察組合計量裝置的主視圖;圖4是從圖1所示的箭接收頭X3的方向觀察組合計量裝置的側視圖;圖5是從圖2中提取出一組合計量單元進行表示的俯視圖;圖6是示意性表示一個接收頭的結構的側視圖;圖7是用於說明物品排出口與接收頭的位置關係的圖;圖8是用於說明物品排出口和接引料鬥的位置關係的圖;圖9是表示分散工作檯的具體的的結構的立體圖;圖10是從圖9所示的箭接收頭Zl的方向觀察分散工作檯的俯視圖;圖11是從圖9所示的箭接收頭Z2的方向觀察分散工作檯的側視圖;圖12是從圖9所示的箭接收頭Z3的方向觀察分散工作檯的後視圖;圖13是表示分散工作檯上的物品的流動的圖;圖14是將圖13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圖。符號說明1組合計量裝置1A、1B組合計量單元2A、2B分散工作檯3A1、3A5、3A9 槽4A1 4A9接引料鬥5A5計量料鬥6A1 6A9貯存料鬥7A、7B收集滑槽7AL、7BL 物品排出口50 圓周51圓弧區域HAl HA9,HBl HB9 接收頭P3物品排出路徑Q2物品供給路徑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另外,在不同的附圖中標註相同符號 的要素表示相同或相應的要素。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裝置1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另外,圖2 是從圖ι所示的箭接收頭Xl的方向觀察組合計量裝置1的俯視圖,圖3是從圖1所示的箭 接收頭X2的方向觀察組合計量裝置1的主視圖,圖4是從圖1所示的箭接收頭X3的方向 觀察組合計量裝置1的側視圖。如圖1 4所示,組合計量裝置1具有相互連結的組合計量單元IA和組合計量單 元1B。如圖1、2所示,組合計量單元IA具備分散工作檯2A,組合計量單元IB具備分散工 作臺2B。分散工作檯2A配置於組合計量單元IA的單元主體的中央(包含大致中央),分 散工作檯2B配置於組合計量單元IB的單元主體的中央(包含大致中央)。如圖2所示,組 合計量單元IA具有多個(該例中為9個)接收頭HAl HA9。同樣,組合計量單元IB具有 多個(該例中為9個)接收頭HBl HB9。即,組合計量單元1A、1B分別為9接收頭結構的 組合計量單元。圖5是從圖2提取出組合計量單元IA進行表示的俯視圖。接收頭HAl HA9並 排配置於分散工作檯2A的周圍的圓周50上。圓周50不僅為正圓的圓周,而且也可以是接 近正圓的橢圓的圓周。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在圓周50上並排配置最大14個接收頭,但在 該例中,14個接收頭中與屬於圓周50的一部分的圓弧區域51相對應的5個接收頭被去掉 (即省略配設)。而且,接收頭HAl HA9被密集配置於圓周50中圓弧區域51以外的區 域(即在從圓周50去掉屬於圓周50的一部分的圓弧區域51的線上,以描繪該線的方式排 列)。另外,被去掉的接收頭的個數不限於上述5個,也可以為一個以上的任意數量。參照圖2,與組合計量單元IA相同,在組合計量單元1B,接收頭HBl HB9也並列 配置在分散工作檯2B的周圍的圓周上,另外,將最大14個接收頭中5個接收頭去掉。而且, 組合計量單元IA和組合計量單元IB以使將各接收頭去掉的區域之間相對且使該區域相互 共有的方式彼此連結。即,組合計量單元IA和組合計量單元IB以組合計量單元IA的圓弧 區域51側的部位和組合計量單元IB的圓弧區域側的部位彼此相對的方式相互連結。圖6是示意性表示接收頭HA5的結構的側視圖。接收頭HA5具備槽3A5、接引料鬥 4A5、計量料鬥5A5、及貯存料鬥6A5而構成。計量料鬥5A5與重量傳感器等計量部8A5連 結。貯存料鬥6A5的下端部延伸到收集滑槽7A的開口上面7AU的上方。在收集滑槽7A的 底部形成有物品排出口 7AL。雖然省略圖示,但其它接收頭HAl HA4、HA6 HA9具有與接收頭HA5相同的結 構。下面,將接收頭HAl HA9分別具有的槽3A1 3A9、接引料鬥4A1 4A9、計量料鬥 5A1 5A9、貯存料鬥6A1 6A9、計量部8A1 8A9總稱,也分別稱作「槽3A」、「接引料鬥 4A」、「計量料鬥5A」、「貯存料鬥6A」、「計量部8A」。圖7是用於說明物品排出口 7AL、7BL和接收頭HAl HA9、HB1 HB9的位置關係 的圖。圖7(A)是提取出組合計量裝置1的上面構造的一部分進行表示的俯視圖,圖7(B) 是與圖7㈧相對應的主視圖,圖7(C)是與沿圖7(B)中的線Y-Y的位置相關的剖面圖。參照圖7 (C),在組合計量單元IA中,俯視時物品排出口 7AL位於貯存料鬥6A1 6A9排列的圓周的中心(包含中心附近)。因此,從各貯存料鬥6A1 6A9的下端到物品排 出口 7AL的距離彼此相等。圖8是用於說明物品排出口 7AL和接引料鬥4A1 4A9的位置關係的圖。在組合 計量單元IA中,俯視時物品排出口 7AL位於接引料鬥4A1 4A9 (或計量料鬥5A1 5A9) 排列的圓周50的中心(包含中心附近)。雖然圖示省略,但對於組合計量單元IB也相同, 俯視時物品排出口 7BL位於各接收頭HBl HB9的接引料鬥(或計量料鬥)排列的圓周的 中心(包含中心附近)。另外,參照圖7(B)及(C),在組合計量單元IB中,代替組合計量單元IA的貯存料 鬥6A1 6A9,設置有收集滑槽6B1 6B3。收集滑槽6B1收集從接收頭HB1、HB2的各計量 料鬥排出的物品,向收集滑槽7B供給。收集滑槽6B2收集從接收頭HB3 HB7的各計量料 鬥排出的物品,向收集滑槽7B供給。收集滑槽6B3收集從接收頭HB8、HB9的各計量料鬥排 出的物品,向收集滑槽7B供給。參照圖7(C),在組合計量單元IB中,物品排出口 7BL位於 收集滑槽6B1 6B3排列的圓周的中心(包含中心附近)。因此,從各收集滑槽6B1 6B3 的下端到物品排出口 7BL的距離彼此相等。另外,代替收集滑槽6B1 6B3,也可以利用針 對每個接收頭HBl HB9個別設置的個別滑槽。另外,代替收集滑槽6B1 6B3及個別滑 槽,也可以與組合計量單元IA同樣使用貯存料鬥。下面,參照圖5、6對組合計量單元IA的動作進行說明。將作為計量對象的食品等 物品從分散工作檯2A的上方落下投入到分散工作檯2A的上面的中央部。投入到分散工作 臺2A上的物品通過分散工作檯2A放射狀地分散,並從分散工作檯2A的外周緣排出,向各 接收頭HAl HA9的槽3A的內端部供給。槽3A通過振動將從分散工作檯2A供給的物品 從內側向外側輸送。從槽3A的外端部排出的物品向接引料鬥4A供給,在接引料鬥4A內暫 時貯存。從接引料鬥4A排出的物品向計量料鬥5A供給,在計量料鬥5A內暫時貯存,同時, 利用計量部8A計量其重量。從計量料鬥5A排出的物品向貯存料鬥6A供給,與其計量值相 關聯,在貯存料鬥6A內暫時貯存。而且,通過運算求貯存物品的全部貯存料鬥6A(及計量 料鬥5A)中與目標重量一致或最接近的重量值的料鬥的組合,從所選擇的一或多個料鬥排 出物品。從貯存料鬥6A排出的物品向收集滑槽7A內供給,通過收集滑槽7A收集,從收集 滑槽7A的底部的物品排出口 7AL向下遊設備(例如包裝機)排出。另外,也有時在收集滑 槽7A和下遊設備之間配設用於與下遊設備的動作同步的正時料鬥。圖9是表示分散工作檯2A的具體的結構的立體圖。另外,圖10是從圖9所示的 箭接收頭Zl的方向觀察分散工作檯2A的俯視圖,圖11是從圖9所示的箭接收頭Z2的方 向觀察分散工作檯2A的側視圖,圖12是從圖9所示的箭接收頭Z3的方向觀察分散工作檯 2A的後視圖。如圖9 12所示,分散工作檯2A具有中央部高且周緣部低的圓錐狀的傾斜面 2A1、和以包圍傾斜面2A1的方式形成的水平面2A2。水平面2A2的內周與傾斜面2A1的外 周連續。在水平面2A2的外周中一部分區域上安裝有壁部件2A3。利用支承件2A5將壁部 件2A3的背面和水平面2A2的背面彼此固定。壁部件2A3的端部2A4為避免物品的鉤掛或 衝擊帶來的物品的損傷,而進行朝向外側的彎曲加工。通過在水平面2A2的外周中一部分 區域上安裝壁部件2A3,該一部分區域被規定為不從分散工作檯2A排出物品的非排出區域 100。如圖1所示,分散工作檯2A的非排出區域100與去掉接收頭的區域一致。另外,雖然
7圖示省略,但分散工作檯2B也具有與分散工作檯2A相同的構造。另外,圖9 12表示了 利用傾斜面和水平面構成上面的類型的分散工作檯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不具有水平面,而 僅通過傾斜面構成上面的類型的分散工作檯。或者也可以是不具有傾斜面,而僅通過水平 面構成上面的類型的分散工作檯。圖13是表示分散工作檯2A上的物品的流動的圖。通過使分散工作檯2A在圓周 方向振動,如圖13中箭接收頭所示,物品在分散工作檯2A上沿逆時針方向行進(旋轉行 進)並放射狀地分散,向各接收頭HAl HA9供給。另外,在形成有壁部件2A3的非排出區 域100,分散工作檯2A不排出物品。沿著壁部件2A3的部分的水平面2A2(及傾斜面2A1)作為從接收頭HA9附近朝向 接收頭HAl附近的物品的供給路徑(循環路徑)起作用。即,從傾斜面2A1及上遊的接收 頭HA8附近向接收頭HAl HA9中位於旋轉行進方向的最下遊的接收頭HA9附近輸送物品。 而且,朝向接收頭HA9附近輸送的物品中的未供給到接收頭HA9的槽3A9內的剩餘的物品 沿壁部件2A3在分散工作檯2A上旋轉行進。另外,從傾斜面2A1朝向壁部件2A3行進的物 品也沿壁部件2A3在分散工作檯2A上旋轉行進。而且,沿壁部件2A3在非排出區域100行 進的物品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向位於旋轉行進方向的最上遊的接收頭HAl的槽3A1內供給。下面,參照圖14對在分散工作檯2A的非排出區域100周邊輸送的物品的流動進 行更詳細說明。圖14是將圖13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圖。分散工作檯2A的外周區域中的一部分 區域(沿壁部件2A3的區域)被規定為非排出區域100。作為在旋轉行進方向的上遊側朝向與非排出區域100鄰接的接收頭HA9附近的物 品的路徑,設有物品供給路徑Pl和物品供給路徑P2。物品供給路徑Pl是從分散工作檯2A 的中央部的物品投入區域沿分散工作檯2A的半徑方向(嚴格地說因旋轉而彎曲)朝向接 收頭HA9的槽3A9附近的路徑。物品供給路徑P2是從旋轉行進方向的上遊側沿分散工作 臺2A的圓周方向朝向接收頭HA9的槽3A9附近的路徑。另外,在分散工作檯2A上,設有物品排出路徑P3,其將朝向接收頭HA9附近在分散 工作檯2A上(物品供給路徑P1、P2)輸送的物品中未向接收頭HA9的槽3A9供給的剩餘的 物品朝向非排出區域100排出。即,物品排出路徑P3是輸送來自位於旋轉行進方向的最下 遊的接收頭HA9附近的物品的路徑。作為在旋轉行進方向的下遊側朝向與非排出區域100相鄰的接收頭HAl附近的物 品的路徑,設有物品供給路徑Ql和物品供給路徑Q2。物品供給路徑Ql是從分散工作檯2A 的中央部的物品投入區域沿分散工作檯2A的半徑方向(嚴格地說因旋轉而彎曲)朝向接 收頭HAl的槽3A1附近的路徑。物品供給路徑Q2是從旋轉行進方向的上遊側的非排出區 域100沿分散工作檯2A的圓周方向朝向接收頭HAl的槽3A1附近的路徑。即、物品供給路 徑Q2是朝向位於旋轉行進方向的最上遊的接收頭HAl附近輸送物品的路徑。另外,非排出 區域100作為通過來自接收頭HA9附近的物品排出路徑P3和朝向接收頭HAl附近的物品 供給路徑Q2從接收頭HA9附近朝向接收頭HAl附近的物品的循環路徑發揮作用。另外,雖然圖14中未圖示,但朝向接收頭HAl附近在分散工作檯2A上(物品供給 路徑Ql、Q2)輸送的物品中的未向接收頭HAl的槽3A1供給的剩餘的物品朝向旋轉行進方 向的下遊側在分散工作檯2A上流動。
圖13、14中對分散工作檯2A進行了說明,但對於分散工作檯2B也相同。(1)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單元1A、1B,如圖2、5所示,多個接收頭HAl HA9、HBl HB9從分散工作檯2A、2B的周圍的圓周50在去掉屬於圓周的一部分的圓弧區 域51的線上排列。因此,與同一個數的接收頭沿著分散工作檯2A、2B的周圍的整個圓周並 設的單元相比,可以將多個接收頭HAl HA9、HB1 HB9密集地配置。因此,由於不需要為 將鄰接槽間的間隙填埋而加寬槽寬度,所以可以使用最佳的槽寬度的槽。其結果是,可以避 免因槽造成的物品的輸送效率降低。另外,由於也不需要為將鄰接槽間的間隙填埋而減小 分散工作檯2A、2B的直徑,所以可以避免因分散工作檯2A、2B直徑小而造成的物品的蓄積 功能降低。其結果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單元1A、1B,能夠實現物品向接引料鬥或 計量料鬥的穩定供給。(2)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裝置1,如圖2所示,多個組合計量單元1A、 IB以不與接收頭HAl HA9、HB1 HB9相對的圓弧側的部位之間彼此相對的方式連結。因 此,與將多個組合計量單元1A、1B不連結而單獨並列設置的情況相比時,可降低裝置整體 的設置面積。即,可以有效利用未排列接收頭的死空間,並且可以實現裝置的設置面積的降 低。(3)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裝置1,如圖7、8所示,在多個組合計量單元 1A、1B各自中,物品排出口 7AL、7BL位於接引料鬥及計量料鬥排列的圓周50的中心。因此, 在多個組合計量單元1A、1B各自中,從各料鬥到物品排出口 7AL、7BL的距離相等。因此,可 以使從料鬥排出的物品到達物品排出口 7AL、7BL的所需時間、及到達物品排出口 7AL、7BL 的時刻的物品的落下速度在多個料鬥間相等。其結果是,可以避免所需時間及落下速度的 偏差引起的組合計量單元1A、1B的處理速度降低。(4)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單元1A、1B,關於組合計量單元1A,如圖13 所示,在分散工作檯2A的非排出區域100設有從與非排出區域100的一端鄰接的接收頭 HA9附近朝向與另一端鄰接的接收頭HAl附近的物品的輸送路徑。因此,可以有效利用作為 死空間的非排出區域100,並且可以有效地避免物品向與一端鄰接的接收頭HA9的供給過 多、及物品向與另一端端鄰接的接收頭HAl的供給過少。對於組合計量單元IB也同樣。(5)在背景技術的組合計量裝置中,作為計量對象的物品從裝置主體的上方被投 入到分散工作檯上。在分散工作檯的周圍圓形排列有多個供給槽。投入到分散工作檯上的 物品通過分散工作檯被放射狀地分散,被供向多個供給槽。通過使分散工作檯的振動方向 為分散工作檯的圓周方向,物品以分散工作檯的中心為回転中心在分散工作檯上朝向斜下 方行進並分散,向多個供給槽供給。在各供給槽的頂端部下方配置有接引料鬥。通過供給槽輸送的物品被供給接引料 鬥,並貯存在接引料鬥內。在接引料鬥的下方配置有計量料鬥。從接引料鬥排出的物品被 供向計量料鬥,且對其重量進行計量。在計量料鬥的下方配置有收集滑槽。選擇全部的計 量料鬥中實現與目標重量一致或最接近的計量值的一個以上的計量料鬥的組合。而且,通 過收集滑槽收集從所選擇的計量料鬥排出的物品,向裝置外部排出。但是,如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平4-41304號公報)中所公開,有時使用一臺組合 計量裝置進行兩種物品的計量。該情況下,通過分割壁將一個分散工作檯的上面分割成兩
9個區域,向各區域投入不同種類的物品。關於位於物品的行進方向的下遊且與分割壁鄰接的供給槽,來自分散工作檯的物 品的供給量容易過多,另一方面,關於位於物品的行進方向的上遊且與分割壁鄰接的供給 槽,來自分散工作檯的物品的供給量容易過少。因此,難以對與這些供給槽相對應的計量料 鬥供給適當量的物品。但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裝置1,能夠避免物品從分散工作檯向供給槽的 供給量在特定的接收頭上大幅偏離適當量。更具體而言,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單元1A,分散工作檯2A的一部分區域被 規定為不從分散工作檯2A排出物品的非排出區域100。而且,作為朝向接收頭HAl附近的 路徑,在物品供給路徑Ql的基礎上設有物品供給路徑Q2。接收頭HAl為來自分散部的物 品的供給量容易過少的位於物品的行進方向的上遊且與非排出區域100鄰接的接收頭。因 此,與僅設有物品供給路徑Ql的裝置相比,可以向該接收頭HAl供給多的物品。其結果是, 能夠避免物品從分散工作檯2A向槽3A1的供給量大幅偏離適當量。對於組合計量單元IB 也同樣。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組合計量單元1A,分散工作檯2A的一部分區域被規定為 不從分散工作檯2A排出物品的非排出區域100。而且,設有物品排出路徑P3,其將朝向接 收頭HA9附近在分散工作檯2A上輸送的物品中的未向接收頭HA9供給的剩餘的物品朝向 非排出區域100排出。接收頭HA9為來自分散工作檯2A的物品的供給量容易過多的位於 物品的行進方向的下遊且與非排出區域100鄰接的接收頭。因此,與未設置該物品排出路 徑P3的裝置相比,可以降低物品從分散工作檯2A向該接收頭HA9的供給量過多的程度。其 結果是,能夠避免物品從分散工作檯2A向槽3A9的供給量大幅偏離適當量。對於組合計量 單元IB也同樣。
10
權利要求
1.一種組合計量裝置,其具有組合計量單元,該組合計量裝置的特徵在於 所述組合計量單元具有分散部,使從上方投入的物品放射狀地分散; 多個接收頭,從所述分散部接受所述物品的供給;和收集部,收集根據目標重量選擇的一個以上的所述接收頭的料鬥內貯存的所述物品, 所述多個接收頭排列在從所述分散部的周圍的圓周去掉屬於所述圓周的一部分的圓 弧的線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計量裝置,其特徵在於 具有多個所述組合計量單元,所述多個組合計量單元以所述圓弧側的部位彼此相互面對的方式連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計量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各所述組合計量單元上,在所述收集部設置有將所述物品向所述組合計量單元外部排出的排出口, 所述排出口位於所述圓周的大致中心。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組合計量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各所述組合計量單元上,所述分散部的外周區域中的一部分區域被設定為不排出所述物品的非排出區域, 在所述非排出區域設有輸送路徑,將所述物品從與所述非排出區域的一端鄰接的所述 接收頭附近輸送到與所述非排出區域的另一端鄰接的所述接收頭附近。
5.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計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散部的外周區域中的一部分區域被設定為不排出所述物品的非排出區域, 在所述分散部設有第一路徑和第二路徑,所述第一路徑沿著所述分散部的直徑方向使 所述物品從所述分散部的中央部朝向與所述非排出區域鄰接的所述接收頭的第一接收頭 附近,所述第二路徑沿著所述分散工作檯的圓周方向使所述物品從所述非排出區域朝向所 述第一接收頭附近。
6.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計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散部的外周區域的一部分區域被設定為不排出所述物品的非排出區域, 在所述分散部設有使物品朝向所述非排出區域的路徑,所述物品為在所述分散部上朝 向作為與所述非排出區域鄰接的所述接收頭的第二接收頭附近輸送的所述物品中沒有向 所述第二接收頭供給的物品。
7.如權利要求4 6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計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非排出區域與所述圓弧相面對。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的組合計量裝置(1)具有組合計量單元(1A)。該組合計量單元(1A)具有使從上方投入的物品放射狀地分散的分散部(2A)、從分散部(2A)接受物品的供給的多個接收頭部(HA1~HA9)、收集根據目標重量選擇的一個以上的接收頭的料鬥(4A1~4A9、5A1~5A9、6A1~6A9)內貯存的物品的收集部(7A)。多個接收頭(HA1~HA9)在從分散部(2A)的周圍的圓周(50)去掉屬於圓周(50)的一部分的圓弧(51)的線上排列。
文檔編號G01G19/387GK102007388SQ20098011342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17日
發明者岸川樹, 影山壽晴 申請人:株式會社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