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耐壓密封連接管子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1:30:51
專利名稱:一種耐壓密封連接管子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耐壓密封連接管子結構,涉及耐壓密封連接管子技術領域。
傳統的錐管螺紋連接管子結構,其主要缺陷是需在管端加工出錐管螺紋。因考慮在管壁上留有加工錐管螺紋的餘量,管壁必須較厚。這樣就導致管子的材料耗用量和生產費用較大。而且錐管螺紋連接處很易出現滲漏現象。施工安裝還需用許多專用工具。其施工安裝難度也較大。
日本公司近期推出的O型圈密封,管子插接,專用液壓鉗夾管鎖定的管子連接結構。雖其結構簡單,用料也少,但對管子和接頭的製造精度和施工安裝都有很高要求。而且施工現場必須配備專用液壓鎖定鉗。該結構的另一個缺陷是管路一旦安裝好就不可拆了。如因某些原因導致管路出現滲漏,就只能將滲漏管段鋸割掉,再重新安裝一段管路。
英國公司推出的厭氧膠粘接管子技術。其對管子和接頭的配合精度和粘接前的表面狀態要求就更高。且對整個粘接施工過程都有很高的要求。厭氧膠的耐溫特性又不夠理想。使用環境溫度超過70℃,其粘接狀態就將破壞。故該技術可適用範圍較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管子連接端精度要求低,耐壓密封性能優異,殼體僅精鑄就可一次成型,裝拆方便;同時又可考慮解決管接頭體與牆體等支承物定位支承的耐壓密封連接管子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由殼體(1)、密封套(2)、頂壓套(4)、螺釘(5)、雙柱螺母(6)組成的耐壓密封連接管子結構中,密封套和頂壓套是套在所連接管子端並插入殼體內腔;雙柱螺母從殼體的一側插入殼體的兩園孔;兩根螺釘從殼體的另一側插入殼體的兩園孔;並擰入雙柱螺母的兩螺紋孔內。隨著螺釘的擰入,起先螺釘和雙柱螺母的園柱弧面逐漸壓擠頂壓套的兩側翼(12),迫使頂壓套作軸向位移。從而軸向壓縮密封套,使密封套產生徑向膨脹,將由殼體內腔、管子外壁和頂壓套的頂壓端面所組成的密封腔填滿壓實,使之形成良好的耐壓密封狀態;同時,密封套也已將管子抱緊。由此產生的摩擦阻力已使該連接結構具有一定的防脹脫和抗拉脫能力。隨著螺釘的進一步擰入,螺釘和雙柱螺母的園柱弧面又呈楔狀逐漸擠壓管子外壁,迫使管壁產生一定的變形,達到了將管子卡夾固定住的目的。在這樣的情形下,本連接結構與管子的連接已具有較高的防脹脫和抗拉脫能力。
在需考慮解決管路與牆體等支承物的定位支承情況下,可在雙柱螺母上直接設計出支承連接支架。用由螺栓(10)、開口脹管(9)、錐形螺母(11)等組成的膨脹螺栓將支承連接支架固定安裝在牆體等支承物上。這樣就使得管路具有更高的防脹脫和抗拉脫能力。
採用本實用新型安裝或拆除管路的主要工作就是擰緊或擰松螺釘和螺栓,故僅用內六角板手就能全部完成整個管路的裝拆工作。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殼體形狀較簡單,採用精密鑄造工藝就可一次成型。故其不僅製造容易,生產成本也低。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耐壓密封性能優異,對管子連接端精度要求低,裝拆方便,製造容易,生產成本低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結構圖。
附圖2為附
圖1的A-A剖面圖。
附圖3為附
圖1的B-B剖面圖。
附圖中各標註序號分別表示如下1.殼體 2.密封套 3.管子 4.頂壓套 5.螺釘 6.雙柱螺母 7.墊圈 8.塑料墊圈 9.開口脹管 10.螺栓 11.錐形螺母 12.頂壓套的側翼部分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密封套用耐老化性能優異彈性好的橡膠製成。在殼體內腔和頂壓套與密封套的軸向接觸面都設計成倒錐狀,以便使頂壓套軸向頂壓密封套時產生較大的徑向抱管力。
如圖3所示,在頂壓套的側翼邊角都設有過渡園弧。擰緊螺釘初始密封套抗頂壓反力小,螺釘和雙柱螺母的園柱弧面與頂壓套側翼邊角過渡園弧接觸楔角較大。而隨著螺釘的擰緊,密封套抗頂壓反力逐漸增大,螺釘和雙柱螺母的園柱弧面與頂壓套側翼邊角過渡園弧的接觸楔角越來越小。這樣就較有利於將密封套頂壓緊,以建立良好的耐壓密封狀態。
權利要求1.一種耐壓密封連接管子結構,其特徵在於由殼體(1)、密封套(2)、頂壓套(4)、螺釘(5)、雙柱螺母(6)組成的耐壓密封連接管子結構,密封套(2)和頂壓套(4)套於管子(3)外壁,並依秩置於殼體(1)的內腔;頂壓套(4)兩側有側翼;兩根螺釘(5)和雙柱螺母(6)分別從殼體(1)的兩側插入殼體(1)的兩園孔,並用螺紋進行旋合;按需雙柱螺母(6)上可連帶著支承連接支架。
專利摘要一種耐壓密封連接管子結構,由殼體、密封套、頂壓套、螺釘、雙柱螺母組成。密封套和頂壓套套於管子外壁,並置於殼體的內腔。螺釘和雙柱螺母分別從殼體的兩側插入殼體的兩圓孔,並用螺紋進行旋合。擰緊兩螺釘,起先能迫使頂壓套頂壓密封套,使本結構形成良好的耐壓密封狀態。然後兩個螺釘和雙柱螺母的圓柱弧面又逐漸擠壓管子外壁,最終將管子卡夾固定住。按需雙柱螺母可連帶著支承連接支架,用膨脹螺栓就能將管路固定在支承物上。
文檔編號F16L21/00GK2385196SQ99204509
公開日2000年6月28日 申請日期1999年2月8日 優先權日1999年2月8日
發明者孟忠敏 申請人:孟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