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6:43:26 1
專利名稱: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設備的管理系統,具體的說是一種採用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數據信息採集模式已無法滿足現有生產的需求,如對水、 電、氣表數據信息、停車場的計費數據等,一般採用人工的方式進行數據採集,不僅需耗費大量人力,而且工作效率很低,極易出錯,隨著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具有自動收集數據信息功能的管理系統也逐步應用於生產與生活,已知技術中的數據信息管理系統採用的串行通信方式,具有組網性差、布線困難、傳輸效率低和通信距離短等缺點,極大的限制了智能管理系統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由相互連接的數據採集管理裝置與智能設備組成,所述數據採集管理裝置包括順次連接的監測主機、網絡交換機及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 該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與智能設備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設有一個或多個,每個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設有唯一的、互不衝突的IP位址。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上設有一個RJ45網口、多個 RS232 或 RS485 接口。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與智能設備的連接線為RS485總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布線簡單,傳輸效率高,網絡的升級與維護更為便捷,系統中可設置多個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無限的擴充節點數,能完成對各種智能設備的數據採集,可廣泛的運用於工業與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的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為本實用新型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的結構原理圖。該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由相互連接的數據採集管理裝置與智能設備106兩部分組成。該數據採集管理裝置包括監測主機101、網絡交換機103及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 104。該監測主機101為數據的收集管理終端,其與網絡交換機103、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104之間設有網線102有線連接。該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104上設有一個RJ45網口、多個RS232或RS485接口,該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104可完成RS232或RS485接口到TCP/IP 網絡之間的數據轉換,是實現數據雙向透明傳輸的通訊接口轉化器,該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104,其與智能設備106採用RS485總線連接,在該系統中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104可設置一個或多個,在同一網關下,每個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104都設有唯一的、互不衝突的IP 地址。系統運行時,監測主機101根據每一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104唯一的IP位址發出數據採集命令,數據採集命令到達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104指定的RS232或RS485接口後, 通過RS485總線傳輸至智能設備106,從而實現監測主機101對智能設備106的數據的自動採集。其中,智能設備106可以為智能水錶、智能電錶、智能氣表、消防安全報警系統、無線POS終端、醫療監護系統等,因此該系統可廣泛的應用於工業與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具有較大的實用性。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 凡是依本實用新型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改,都被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範圍所覆蓋。
權利要求1.一種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由相互連接的數據採集管理裝置與智能設備組成, 其特徵在於所述數據採集管理裝置包括順次連接的監測主機、網絡交換機及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該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與智能設備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設有一個或多個,每個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設有唯一的、互不衝突的IP位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上設有一個RJ45網口、多個RS232或RS485接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與智能設備的連接線為RS485總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串口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由相互連接的數據採集管理裝置與智能設備組成,所述數據採集管理裝置包括順次連接的監測主機、網絡交換機及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該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與智能設備連接。本實用新型布線簡單,傳輸效率高,網絡的升級與維護更為便捷,系統中可設置多個串口設備聯網伺服器,無限的擴充節點數,能完成對各種智能設備的數據採集,可廣泛的運用於工業與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文檔編號H04L12/24GK202077048SQ201120162030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0日
發明者姜遠明, 郭鯤, 陸喆 申請人:珠海優華節能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