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節能型中央空調新風置換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3:29:2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節能型中央空調新風置換系統。
背景技術:
如今,家家戶戶都安裝有空調,空調為人們的家居生活提供了良好的舒適度,然而空調系統屬於閉合式調溫,空氣不能夠進行有效置換,時間長了就會因為人們的呼吸作用導致空氣缺氧、異味、細菌滋生,這樣的空氣條件對人們的身體有一定的傷害,一般家居或寫字樓單位的通風方式還是開窗通風,但是隨著空氣的日漸劣化,空氣中的微塵等顆粒物日漸增多,開窗通風易造成室內空氣的二次汙染,且現有空調的技術還有待提高,空調能耗較高仍然是首要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節能型中央空調新風置換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節能型中央空調新風置換系統,包括空調本體,所述空調本體內設有蓄電池,所述空調本體內分別設有第一吸氣泵和第二吸氣泵,且空調本體的一側分別設有進氣管和排氣管,所述進氣管和排氣管均延伸至空調本體的內壁上,且進氣管與第一吸氣泵的進風口連接,所述排氣管與第二吸氣泵的出風口連接,所述進氣管和排氣管的內壁上均設有支架,且支架上固定有發電機組件,所述發電機組件與蓄電池連接,所述發電機組件通過連接杆連接有轉軸,且轉軸上設有若干葉輪,所述進氣管遠離空調本體的一側設有過濾器。
優選的,所述葉輪的數量為三到五個,且葉輪在轉軸的圓周上等距離分布。
優選的,所述過濾器為圓柱狀中空過濾裝置,且過濾器套接在進風管的進口上。
優選的,所述支架為鏤空框架結構,且支架上設有通風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吸氣泵、第二吸氣泵均連接有控制器。
優選的,所述第一吸氣泵、第二吸氣泵和控制器均與蓄電池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進氣管的進口外壁上套接有過濾器,可過濾外界空氣中灰塵和雜質,並且過濾器與進氣管套接,方便拆卸過濾器進行定期的清理和洗滌;
2、葉輪與發電機組件轉軸連接,且葉輪設置在進氣管和排氣管內,發電機組件通過風力發電並將電力儲存在蓄電池中,供應第一吸氣泵和第二吸氣泵,節省電力,降低了空調運行成本。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使空調在進行新風置換時,利用進氣管和排氣管內風力進行發電,合理開發了新能源,降低了空調的運行成本,具有極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節能型中央空調新風置換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空調本體、2第一吸氣泵、3第二吸氣泵、4蓄電池、5進氣管、6排氣管、7發電機組件、8葉輪、9轉軸、10支架,11過濾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一種節能型中央空調新風置換系統,包括空調本體1,空調本體1內設有蓄電池4,空調本體1內分別設有第一吸氣泵2和第二吸氣泵3,且空調本體1的一側分別設有進氣管5和排氣管6,進氣管5和排氣管6均延伸至空調本體1的內壁上,且進氣管5與第一吸氣泵2的進風口連接,排氣管6與第二吸氣泵3的出風口連接,進氣管5和排氣管6的內壁上均設有支架10,且支架10上固定有發電機組件7,發電機組件7與蓄電池4連接,發電機組件7通過連接杆連接有轉軸9,且轉軸9上設有若干葉輪8,進氣管5遠離空調本體1的一側設有過濾器11,進氣管5的進口外壁上套接有過濾器11,可過濾外界空氣中灰塵和雜質,並且過濾器11與進氣管5套接,方便拆卸過濾器11進行定期的清理和洗滌,葉輪8與發電機組件7轉軸連接,且葉輪7設置在進氣管5和排氣管6內,發電機組件7通過風力發電並將電力儲存在蓄電池4中,供應第一吸氣泵2和第二吸氣泵3,節省電力,降低了空調運行成本,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使空調在進行新風置換時,利用進氣管5和排氣管6內風力進行發電,合理開發了新能源,降低了空調的運行成本,具有極強的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葉輪8的數量為三到五個,且葉輪8在轉軸9的圓周上等距離分布,過濾器11為圓柱狀中空過濾裝置,且過濾器11套接在進風管的進口上,支架10為鏤空框架結構,且支架10上設有通風孔,第一吸氣泵2、第二吸氣泵3均連接有控制器,所述第一吸氣泵2、第二吸氣泵3和控制器均與蓄電池4連接,進氣管5的進口外壁上套接有過濾器11,可過濾外界空氣中灰塵和雜質,並且過濾器11與進氣管5套接,方便拆卸過濾器11進行定期的清理和洗滌,葉輪8與發電機組件7轉軸連接,且葉輪7設置在進氣管5和排氣管6內,發電機組件7通過風力發電並將電力儲存在蓄電池4中,供應第一吸氣泵2和第二吸氣泵3,節省電力,降低了空調運行成本,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使空調在進行新風置換時,利用進氣管5和排氣管6內風力進行發電,合理開發了新能源,降低了空調的運行成本,具有極強的實用性。
工作原理:第一吸氣泵2吸氣,空氣經過過濾器11進入進氣管5,風力帶動葉輪8轉動,發電機組件7發電,並將電力存儲在蓄電池4中,第二吸氣泵3排氣,廢氣進入排氣管6中,風力帶動葉輪7轉動,發電機組件7發電,並將電力存儲在蓄電池4中,蓄電池4與第一吸氣泵2和第二吸氣泵3連接,可為第一吸氣泵2和第二吸氣泵3供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