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6:23:36 2
專利名稱: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逃生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能避免使用者的肢體被卡住,提高安全性與穩定性的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
背景技術:
請參閱
圖10,為現有的一種逃生螺旋滑梯,其主要結構是由頂盤81、螺旋滑梯82、主杆83、支撐板84、內護欄杆85、外護欄杆86、噴水器87及逃生信道88構成;其中,纏繞主杆83的表面呈螺旋狀由上而下分布的支撐板84是供支撐螺旋滑梯82架設,螺旋滑梯82的內、外側各具有插孔供垂直的內、外護欄杆85、86插設,而沿著頂盤81周緣設有多個噴水器87,以便在發生火災時,向螺旋滑梯82灑水以溼潤螺旋滑梯供逃生者使用。
如上所述的結構中,由於該螺旋滑梯82是架設於各支撐板84遠離主杆的一側,而各內、外護欄杆85、86是插置於插孔中且需能自由轉動,因此,該內、外護欄杆85、86無法產生支撐螺旋滑梯82的力量,反而增加了支撐板84的負載。換言之,整個螺旋滑梯82與內、外護欄杆85、86的重量均由支撐板84來支撐,且其受力部位完全落在遠離主杆83的一側,顯然,其支撐的強度有明顯不足之處,若再加上火災時逃生人員的重量,則該螺旋滑梯82勢必會在使用時產生搖晃的問題,而無法提供穩固的支撐,實有改進的必要。
再者,各內、外護欄杆85、86是垂直間隔設置,雖然各內、外護欄杆85、86能自由轉動,但各內、外護欄杆85、86間的垂直的間隔若不慎有溜滑中的逃生者的肢體卡入,勢必會造成傷害,對此,實有加以改進的必要。
此外,由於噴水器87僅設於頂盤81周緣,容易導致遠離頂盤81部分的較低樓層位置的螺旋滑梯82無法被噴水器溼潤,使逃生者滑溜不易。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逃生螺旋滑梯存在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由於內、外支柱間多個內、外環架是圈狀設置,而能避免使用者的肢體被卡住,再者,各內環架分別穿設於各支撐板上,而提升內、外支柱與支撐板間的支撐強度,提高逃生滑梯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外環架上隨滑道的延伸而間隔設置多個灑水器,供向滑道噴灑水液,以降低人員使用時的摩擦力,使滑道全程均能供逃生者滑溜地通過。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包括主柱體、螺旋滑梯、支撐板、滑道;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柱體設有多個螺旋狀間隔排列且呈放射狀延伸的支撐板,該主柱體外圍設有同心排列的多根內支柱與外支柱,各內支柱與外支柱與主柱體間分別設有一內支撐架與一外支撐架,各內支柱間圈設有多個內環架,各內環架分別穿設於各支撐板上,各外支柱間亦圈設有多個外環架,各支撐板於內環架與外環架間的一段供架設一滑道,該滑道所在的位置被各內、外環架包圍,各外支柱中至少二者分別設有多個固定架供固定於建築物上,且各內環架或外環架上間隔設有多個向滑道噴灑水液的側向灑水器。
前述的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其中還包括一向灑水器供水的水塔,該水塔具有多條並聯的管路,各管路分別向下延伸並由各管路依序分別與向多個樓層間供水的多個灑水器連通,且各灑水器分別具有一貫通至滑道內緣面的噴頭,供向滑道噴灑水液,各內、外支柱的底端分別具有一結合座,供與一預先埋設於地底的固定柱頂端的一接合座結合固定。
前述的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其中各外環架與該滑道之間具有一間距,各支撐板延伸出該滑道的部分分別架設一踏板,各踏板組成一螺旋式樓梯,供逃生人員行走,且各外環架對應建築物各樓層的出口處分別設置一可開啟的門,外環架對應該門設有一開關,該開關可控制灑水器的啟閉,便於逃生人員開啟門時,即由開關控制灑水器噴灑水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內、外支柱間多個內、外環架是圈狀設置,而能避免使用者的肢體卡住,再者,各內環架分別穿設於各支撐板上,而提升內、外支柱與支撐板間的支撐強度,提高逃生滑梯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外環架上隨滑道的延伸而間隔設置多個灑水器,供向滑道噴灑水液,以降低人員使用時的摩擦力,使滑道全程均能供逃生者滑溜地通過。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主柱體、支撐板與滑道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的放大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支撐板、滑道及灑水器配置的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灑水器的供水管路配置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內、外支柱與固定柱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設有踏板而形成螺旋梯的外觀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中顯示門被開啟的狀態
圖10是現有的逃生螺旋滑梯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為了清晰的顯示內部結構故將部分外護欄杆省略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
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一種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包括一主柱體1,該主柱體1設有多個螺旋狀間隔排列且呈放射狀延伸的支撐板11,該主柱體1外圍設有同心排列的多個內支柱12與外支柱13,各內支柱12及外支柱13與主柱體1間分別設有一內支撐架121與一外支撐架131,各內支柱12間圈設有多個內環架14。在本實施例中,各內環架14是水平間隔設置,當然,在其它的狀態下該內環架14亦可為螺旋狀形態,各內環架14分別穿設於各支撐板11上,以提高各內環架14與各支撐板11的強度,且各外支柱13間亦圈設有多個外環架15,在本實施例中,各外環架15是水平間隔設置,當然,在其它的狀態下,該外環架15亦可為螺旋狀的形態。各支撐板11在內環架14與外環架15間的一段供一滑道2架設,令該滑道2所在的位置被各內、外環架14、15包圍,該滑道2的斷面概呈U形,各外支柱13中有二個分別設有多個固定架16供固定於建築物3上,且各外環架15上隨滑道2的延伸間隔設有多個灑水器41,各灑水器41分別具有一貫通至滑道2內緣面的噴頭42,供向滑道2內緣噴灑水液以降低人員使用時的摩擦力,而向灑水器41供水的水塔(圖中未示)具有多條並聯的管路43,各管路43分別向下延伸並由各管路43依序分別向多個樓層間供水的多個灑水器41使用,如圖6所示。
再者,為便於施工,各內、外支柱12、13的底端分別具有一結合座122、132,供與一預先埋設於地底的固定柱17頂端的一接合座171結合固定,如圖7所示。
由於設於各內支柱12上的各內環架14分別穿設於各支撐板11上,因此,該內支柱12與內環架14可向支撐板11提供較佳的支撐強度,使架設各支撐板11上的滑道2被穩固地支撐住,而能避免滑道2搖晃所產生的安全問題。再者,各內、外支柱12、13間的多個內、外環架14、15是圈狀設置,因此,即使逃生人員的肢體不甚伸入內、外環架14、15間的間隔中,也會在滑道2中滑行時順勢脫出,而不會有肢體卡住的安全問題;各灑水器41是隨滑道2延伸而設置,且藉由噴頭42直接噴入滑道2內緣降低人員使用時的摩擦力,因此,在滑道2的全程中都能發揮相同的效用。
總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僅能提高內支柱12、內環架14與支撐板11的強度,使滑道2穩固架設,且圈狀設置的內、外環架14、15能避免使用者的肢體卡住受傷,並可藉由灑水器41向滑道2提供全程的降溫與溼潤的功效。
當然,除前述的結構外,亦可在滑道2末端(即下方)設置水液回收的裝置(圖中未示),使水液能被循環使用,以確保滑道2在人員逃生過程中能隨時提供足夠的溼潤性。
再請參閱圖8與圖9,其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中,各外環架55與該滑道6之間具有一間距,各支撐板51延伸出該滑道6的部分分別架設有一踏板58,而由各踏板58組成一螺旋式樓梯,供逃生人員行走。再者,各外環架55對應建築物各樓層的出口處分別設置一可開啟的門59,且外環架55對應該門59設有一開關7,該開關7是控制灑水器的啟閉,以在逃生人員開啟門59時,即由開關7控制灑水器噴灑水液,以利人員逃生。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包括主柱體、螺旋滑梯、支撐板、滑道;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柱體設有多個螺旋狀間隔排列且呈放射狀延伸的支撐板,該主柱體外圍設有同心排列的多根內支柱與外支柱,各內支柱與外支柱與主柱體間分別設有一內支撐架與一外支撐架,各內支柱間圈設有多個內環架,各內環架分別穿設於各支撐板上,各外支柱間亦圈設有多個外環架,各支撐板於內環架與外環架間的一段供架設一滑道,該滑道所在的位置被各內、外環架包圍,各外支柱中至少二者分別設有多個固定架供固定於建築物上,且各內環架或外環架上間隔設有多個向滑道噴灑水液的側向灑水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向灑水器供水的水塔,該水塔具有多條並聯的管路,各管路分別向下延伸並由各管路依序分別與向多個樓層間供水的多個灑水器連通,且各灑水器分別具有一貫通至滑道內緣面的噴頭,各內、外支柱的底端分別具有一結合座,供與一預先埋設於地底的固定柱頂端的一接合座結合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外環架與該滑道之間具有一間距,各支撐板延伸出該滑道的部分分別架設一踏板,各踏板組成一螺旋式樓梯,各外環架對應建築物各樓層的出口處分別設置一可開啟的門,外環架對應該門設有一開關。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螺旋逃生滑梯,包括主柱體、螺旋滑梯、支撐板、滑道;主柱體設有多個螺旋狀間隔排列且呈放射狀延伸的支撐板,該主柱體外圍設有同心排列的多根內支柱與外支柱,各內支柱與外支柱與主柱體間分別設有一內支撐架與一外支撐架,各內支柱間圈設有多個內環架,各內環架分別穿設於各支撐板上,各外支柱間亦圈設有多個外環架,各支撐板於內環架與外環架間的一段供架設一滑道,該滑道所在的位置被各內、外環架包圍,各外支柱中至少二者分別設有多個固定架供固定於建築物上,且各內環架或外環架上間隔設有多個側向灑水器。本實用新型能避免使用者的肢體被卡住,提高逃生滑梯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使滑道全程均能供逃生者滑溜地通過。
文檔編號E06B1/04GK2625535SQ03257198
公開日2004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9日
發明者蔡蓮賜 申請人:蔡蓮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