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摺疊滑板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20:09:5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滑板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摺疊滑板車。
背景技術:
滑板車運動由於兼具休閒與健身的功能,廣受人們的喜愛,且更因其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使其成為了一種流行於都市城區內的短程代步工具。目前的滑板車設計大多集中於考量結構輕便和攜帶方便等基本功能,尚未朝著滑板車結構變換、摺疊方面進行改進,導致現有的滑板車結構比較固定,不能實現滑板車結構的轉換、摺疊。因此,現在很有必要發明一種摺疊滑板車。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摺疊滑板車,包括前架和踏板,前架與踏板之間設置有轉換機構。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摺疊滑板車,包括前架和踏板,所述前架與所述踏板之間設置有轉換機構,所述踏板通過所述轉換機構與所述前架活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換機構包括設置於所述踏板上呈扇形的轉換片,所述轉換片與所述踏板一體成型,所述轉換片的下部通過轉軸與所述前架活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換片的邊沿開設有插槽。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換機構還包括設置於所述前架上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固定架、彈簧和插杆,所述插杆貫穿所述固定架,所述插杆下部設置有擋片,所述擋片位於所述固定架內,所述彈簧套設於所述插杆上部,所述彈簧位於所述擋片和所述固定架之間,所述插杆的上端和下端均伸出所述固定架,所述插杆的下端與所述插槽相卡合。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插杆的上端設置有拉環。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踏板的前端設置有轉換車輪,所述轉換車輪的徑向面與所述踏板的板面相互平行。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前架還包括車把和車把限位機構,所述車把通過所述車把限位機構固定於所述前架上部。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把限位機構包括車把扣件和卡合部,所述車把扣件繞過所述車把與所述卡合部相卡合,用以將所述車把固定於水平位置。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把扣件包括第一連杆、第二連杆和鎖緊件,所述第一連杆與所述第二連杆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杆的自由端與所述車把限位機構鉸接,所述第二連杆的自由端設置有所述鎖緊件。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踏板的後端設置有與所述車把相配合的固定部,用以將所述車把與所述踏板固定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現有滑板車的前架和踏板之間增設轉換機構,可以實現滑板車和小推車的快速轉換,改變了現有滑板車結構單一,不能實現結構轉換、摺疊的現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摺疊滑板車處於滑板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摺疊滑板車處於手推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摺疊滑板車中轉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摺疊滑板車中車把處於水平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摺疊滑板車中車把處於垂直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前架;2、踏板;21、轉換車輪;3、轉換機構;31、轉換片;32、固定架;33、彈簧;34、插杆;35、插槽;36、拉環;4、車把;5、車把限位機構;51、車把扣件;51a、第一連杆;51b、第二連杆;51c、鎖緊件;52、卡合部;6、固定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摺疊滑板車,包括前架1和踏板2,前架1與踏板2之間設置有轉換機構3,踏板2通過轉換機構3與前架1活動連接。在現有滑板車的前架和踏板之間增設轉換機構,可以實現滑板車和小推車的快速轉換,改變了現有滑板車用途單一,不能一車多用的現狀。轉換機構3包括設置於踏板2上呈扇形的轉換片31,轉換片31與踏板2一體成型,轉換片31的下部通過轉軸與前架1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如圖3所示,轉換片31的邊沿開設有插槽35。通常設置兩個插槽35,兩個插槽35之間大致成90度的角,一方面,便於將踏板2固定在水平位置當滑板車用;另一方面,便於將踏板2固定在垂直位置當手推車用。
如圖3所示,所述轉換機構3還包括設置於所述前架1上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固定架32、彈簧33和插杆34,所述插杆34貫穿所述固定架32,所述插杆34下部設置有擋片,所述擋片位於所述固定架32內,所述彈簧33套設於所述插杆34上部,所述彈簧33位於所述擋片和所述固定架32之間,所述插杆34的上端和下端均伸出所述固定架32,所述插杆34的下端與所述插槽35)相卡合。插杆34在彈簧33的作用下相對於固定架32上下運動,用以使插杆34插入插槽35或脫離插槽35,最終達到調節踏板2和固定踏板2的作用。
為了方便將插杆34向上拉拔出插槽35,又對上述方案做了下述的改進,即在插杆34的上端設置拉環36。
進一步的改進,踏板2的前端設置有轉換車輪21,轉換車輪21的徑向面與踏板2的板面相互平行。通過設置轉換車輪21,可以使滑板車轉化成小推車後,轉換車輪21直接與滑板車前架1下的前輪直接配合,形成具有兩個車輪的小推車,這樣就可以使小推車在行走過程中,穩定性更好。
滑板車轉成小推車後,考慮到車把4與小推車的完美結合,發明人在原有滑板車的基礎上對前架1上的車把4做了一些改進,如圖4所示,在車把4與車架1之間增加了車把限位機構5,車把4通過車把限位機構5固定於前架1上部,車把4與車把限位機構5活動連接,具體的,車把4的一端鉸接在車把限位機構5上,這樣車把4就可以相對於車把限位機構5旋轉,進而使車把4可以處於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以進一步配合轉換機構3以實現滑板車和小推車之間的相互轉換;車把限位機構5包括車把扣件51和卡合部52,車把扣件51繞過車把4與卡合部52相卡合,用以將車把4固定於水平位置。
如圖5所示,車把扣件51包括第一連杆51a、第二連杆51b和鎖緊件51c,第一連杆51a與第二連杆51b活動連接,第一連杆51a的自由端與車把限位機構5鉸接,第二連杆51b的自由端設置有鎖緊件51c。本實施例中,鎖緊件51c為套設在第二連杆51b自由端的旋轉件,通過該旋轉件可以調節車把扣件51的鬆緊程度,從而使車把4緊緊地固定在限位機構5上。
踏板2的後端設置有與車把4相配合的固定部6,用以將車把4與踏板2固定在一起。固定部6通常可以為卡扣、卡槽等,現有技術中的固定方式均可以應用到該方案中來起固定作用,在此不一一贅述。
滑板車和小推車轉換過程如下:滑板車轉換小推車時,提起拉環36,將插杆34從垂直於踏板2方向的插槽35中拉出,使插杆34脫離插槽35,進而使踏板2向上轉動,當踏板2從水平位置轉動到垂直位置時,把車把4旋轉90度(此時前架1下部的車輪也跟著旋轉90度),將車把限位機構5上的車把扣件51旋轉打開,這時,將車把4向下旋轉並與旋轉到垂直位置的踏板2通過固定部6相固定,這樣就完成了滑板車向小推車轉換的過程;小推車轉換滑板車時,與上述的轉換過程相反,在此就不做重複說明。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最佳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