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茶及其製作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6:46:06
專利名稱:粉茶及其製作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粉茶及其製作工藝市售的茶葉,一般如綠茶、紅茶或花茶,均有獨特外型,如片狀、針狀、球狀等,故製作工藝具有造型工序,由於造型工序不好掌握,多為手工操作,不便於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成型後茶葉成品易碎,包裝、貯存、運輸均不方便,傳統的飲茶習慣需對茶葉進行衝泡或熬煮,不僅費時,且需許多器具並要處理茶渣等廢棄物,因而難以適合快節奏的生活,也不便在街頭的飲料機上出售,再加工茶類中的萃取茶、果味茶和含茶飲料,系以茶的水可溶物為原料製成,雖可快速取用且無茶渣,但卻丟掉了茶葉中難溶於水和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如部分蛋白質和纖維素等)。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快速衝飲、無茶渣廢棄物、有效成分無丟失的粉茶及其工業化生產的製作工藝。
本
發明內容
如下將採摘的鮮葉經殺青、回潮、乾燥工序製成綠茶坯;或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工序製成紅茶坯;或經萎凋、作青、殺青、乾燥、香花窨制工序製成花茶坯後,先將茶坯初步粉碎,再經超細粉碎,製成粒度d95∠6微米的粉茶。工藝流程示意茶坯製作--→初步粉碎--→超細粉碎--→粉茶下面對本發明各工序進行詳述;茶坯製作分綠茶坯,紅茶坯和花茶坯的製作。綠茶坯的製作是將採摘的鮮葉在滾筒殺青機內進行殺青,使其失水40%左右,滾筒殺青機轉速控制為50±10轉/分鐘,進口溫度為90±5℃,出口為60±5℃,時間為5±2分鐘。回潮工序是將茶葉攤涼30-50分鐘,而後進行乾燥,先進行初烘而後轉入再烘,以最終含水量在5%左右為宜,用自動烘乾機乾燥,初烘風溫為100±10℃,時間為10±2分鐘,再烘溫度為60±10℃,時間為15±5分鐘。紅茶坯的製作是將鮮葉置於萎凋槽內萎凋6-12小時,溫度控制為27±2℃,轉入揉捻工序,揉捻溫度控制為22±2℃,相對溼度為85±5%,用大型雙動式揉捻機,先空揉5分鐘,再輕壓12分鐘,重壓12分鐘,松壓1分鐘後送入發酵車發酵,發酵溫度控制為26±1℃,相對溼度為96±2%,時間為60-90分鐘,然後用自動烘乾機進行乾燥,第一次為「毛火」乾燥,溫度為105℃,時間為15±2分鐘,下機攤涼半小時後進行第二次「足火」乾燥,溫度為90-95℃,時間為14±2分鐘。花茶坯製作是將鮮葉送入綜合作青機進行萎凋、作青和殺青,綜合作青溫度控制前期(第一小時)為35±2℃,後期(1小時後)溫度控制在24±1℃,相對溼度為85±5%,前期轉速2.4轉/分,後期轉速24轉/分,經8-16小時後將茶葉送入烘乾機進行乾燥,乾燥溫度為110±5℃,時間為8±2分鐘,攤涼30分鐘後再次乾燥,溫度為第一道火75±5℃,時間30分鐘,第二道火溫度為60±5℃,時間為45±5分鐘,使茶葉含水量控制在4%,待茶葉溫度降至略高於室溫1-3℃時進行窨花,製成花茶坯。將茶坯用粉碎機進行初步粉碎,溫度控制為25±5℃,粒度控制為d95∠0.6毫米。將經過初步粉碎的半成品用氣流磨進行超細粉碎,溫度控制在25℃以下,產品粒度控制為d95∠6微米。
本發明粉茶能即衝即飲,快速方便,茶葉中有效成分完全被飲用,無茶渣等廢棄物,且冷飲熱飲均可,亦可隨意加入牛奶、果汁、鮮花、鮮果等製成各種花色飲料,還可用於含茶糕點的製作;將粉茶製成不同的原漿後可由飲料機市售,另外,粉茶的包裝、貯存、運輸均較方便。利用本發明工藝製作粉茶,可省略傳統制茶工藝中與造型相關的工序,便於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實施例如下1、龍井綠粉茶的製作①鮮葉採取不帶魚葉、老葉、老枝梗的鮮葉,用輸送裝置將鮮葉送至固定式貯青槽板存放3.5小時,使其失水10-20%後殺青。
②殺青用連續滾筒殺青機殺青,轉速控制為50轉/分,進口溫度為90℃,出口溫度為60℃,時間為5分鐘,使鮮葉失水40%,手感葉質柔軟,梗彎不斷,手捏成團,手鬆不散,青氣消失,茶香出現為準。
③乾燥殺青葉攤涼50分鐘後,用自動烘乾機進行初步乾燥,風溫為110℃,攤葉厚為2釐米,時間為10分鐘,茶葉含水率為40%。初烘後攤涼60分鐘,用自動烘乾機進行再乾燥,風溫為60℃,時間為15分鐘。
④初步粉碎將乾燥後的茶坯快速降至室溫後用粉碎機進行初步粉碎、過篩,使半成品粒度小於0.6毫米。
⑤超細粉碎將半成品用氣流磨進行超細粉碎,溫度控制在25℃,產品粒度控制為d95∠6微米,製成成品。
2、工夫紅粉茶的製作①將鮮葉置於萎凋槽內,溫度控制為28℃,萎調8小時。
②揉捻用雙動式揉捻機對萎調葉進行揉捻,溫度控制為22℃,相對溼度為85%,操作程序是空揉5分鐘,輕壓12分鐘,重壓12分鐘,松壓1分鐘後送入發酵車。
③發酵發酵車溫度控制為26℃,相對溼度為98%,時間1.5小時,待葉色變為淡綠帶黃稍呈紅色,青氣消失,蘋果香出現時進行乾燥。
④乾燥用自動烘乾機進行毛火乾燥,溫度控制105℃,時間15分鐘,下機攤涼半小時後,再用自動烘乾機進行「足火」乾燥,溫度為90℃,時間為15分鐘,使茶坯含水量降至5%左右。
⑤初步粉碎超細粉碎與「龍井綠粉茶」相同,最後製成「工夫紅粉茶」。
權利要求
1.一種粉茶,其特徵在於該茶為粉末狀。
2.一種製作權利要求1所述粉茶的工藝,先經殺青、回潮、乾燥工序製成綠茶坯;或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工序製成紅茶坯;或經萎凋、作青、殺青、乾燥、香花窨制工序製成花茶坯,其特徵是將茶坯先經初步粉碎,溫度控制為25°±5℃,粒度為d95∠0.6毫米,再經超細粉碎,溫度控制在25℃以下,製成粒度為d95∠6微米的粉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粉茶及其製作工藝,其特徵是該粉茶為粉末狀,其製作工藝是利用簡化了的傳統制茶工藝先製成茶坯,然後經粉碎和超細粉碎製成粉茶,該工藝由於省略了傳統制茶工藝中的造型工序,故便於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由於粉茶為粉末狀,可即衝即飲,無廢棄物又無有效成分的丟失,還可方便地加工成其他飲品和食物,實為適應現代化快節奏生活的佳品飲料。
文檔編號A23F3/06GK1153004SQ9611593
公開日1997年7月2日 申請日期1996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1996年8月28日
發明者郭炳海 申請人:郭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