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己所能防微杜漸(防微杜漸和見微知著)
2023-05-05 15:26:01 4
在《後漢書·丁鴻列傳》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
東漢的和帝繼位時才有十四歲,由於年紀太小,便由竇太后執政,於是乎,她的哥哥竇憲就拜了大將軍,國家的軍政大權就落在了竇憲為首的他們兄弟等人手中,真是為所欲為啊。但是,他們還是不知足,密謀篡權,想改朝換代。看到這樣的景象,朝中的大臣們,心中非常的著急,都為漢朝的存亡憂心忡忡。
其中,大臣司徒丁鴻也是非常的氣憤,他也是很有學問的人,尤其對經書極有研究,他目睹了竇太后兄弟們的專橫跋扈 ,也想一除而後快,也一直等待有合適的機會。
話說這幾年時間過去了,一次,天上發生了日蝕,丁鴻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就上書給皇帝說,這是不詳之兆,建議皇帝趁著竇氏兄弟們權勢尚不大時,加緊制止,以防後患。他在奏章裡寫道,「杜漸防萌則兇妖可滅」,加之,皇帝也漸漸成人了,手中有了權利和手段。於是採納哪裡丁鴻的意見,任命丁鴻為太尉兼衛尉,派衛隊進駐皇宮,同時罷免了竇憲的一切官職。竇氏兄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已是難逃一死,便先都自殺了,這樣才避免的一場宮廷政變。
「防微杜漸」這一成語,就由此而來。它的意思是指當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剛剛有苗頭和徵兆時,就要加以預防和制止,堅決不讓它繼續發展。
成語"見微知著」一詞,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大意思是說,箕子是朝歌有名的人物,其有一雙洞察力超強的慧眼,被 世人稱道。有一次,他看到商紂王讓人給自己做了一雙象牙的筷子,箕子感到非常的擔心和害怕。箕子見微知箸聯想了很多,下一步,肯定會吃山珍海味,進而穿綾羅綢緞 ,再造殿宇樓臺,更是香車美女,如此追求享樂,到最後肯定一發不可收拾,驕奢必敗。果不其然,最後的商紂王由於荒淫無度,專橫跋扈,殘害百姓,不過五年,就被周武王所滅。
「見微知著」一詞由此而來,其意思是指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比喻小中見大,以小見大。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維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在這裡是說,事物處於安穩狀態的時候比較容易保持,問題未露出徵兆以前比較容易對付,事物處於脆弱狀態的時候比較容易消解,事物在剛剛萌芽的時候比較容易解決。做事情要在還沒有發生問題之前就妥善處理,治理國家更要在禍亂剛剛萌芽的時候就要將其扼殺。兩臂才能環抱起來的大樹,是從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極高的土臺,是從一堆泥土開始構築的;千裡遠行,是從跨出第一步開始的。
施以強有力的統治,往往會把事情弄糟;想要掌控天下,反而會失去天下。因此,聖人不妄自作為就不會招致失敗,不妄圖執掌一切就不會喪失一切。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只有在事情快要結束的時候仍然像剛剛開始時那樣保持謹慎的態度,才不會把事情弄遭。聖人總是學習別人所不學的,補救眾人所常犯的過錯。聖人以此輔助天地萬物的自然發展,而不敢妄加幹涉。
西漢的丞相丙吉,去一個地方視察,他和隨行人員走在大街上,遠遠的看見兩個人不知道為什麼發生了爭執,不一會就打在了一起。他卻若無其事地從旁邊一閃而過,假裝沒看見似的。走著走著,他們看見一頭牛趴在街上,這時,丞相趕忙停下了腳步,忙詢問當地的官員,牛得病的原因。此時,眾人不解的望著他,有一個下屬實在沉不住氣了,就問:「丞相大人,我實在想不明白,你不管人打架,卻來關心這頭牛呢?」
「我之所以不去管打架的事,那是因為管打架是地方官的事,屬於不用丞相管的小事,但如果牛生病了,就可能說明今年的氣候異常,這才是大事。」丞相面對著眾人,微笑著說。以此可見,很多時候,細微的東西往往反映著事物的發展本質,代表著事物的發展方向,是忽視不得的。
所以,老子提出來『為之餘未有,治之餘未亂」,這就是一種大智慧,它要求人們能夠做到「防微杜漸」,「見微知著」,及時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及時地把握事物的發展方向。那麼,在為人處世的時候,就會處變不驚,得心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