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6:17:31 2
專利名稱: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頸椎病預防領域,尤其是一種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
背景技術:
調查發現,當今頸椎病患者中有大量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職員、公司帳務以及長期使用電腦工作的白領。據統計,每天平均使用電腦超過4小時的人中,約有81. 6%的人脊椎有問題,頸椎病已成為「電腦族」的健康殺手,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頸椎病》(2005年,劉焰剛、姜光濤著)一書指出長時間低頭伏案姿勢使頸後部肌肉、韌帶處於被牽張狀態,當其達到生理耐受需求期(約30分鐘)時,機體便會產生疲勞感或酸脹、僵硬、疼痛等不適感。若脖子幾個小時都保持同一個姿勢,由於得不到足夠的休息,頸椎容易發生錯位、椎間盤突出,從而擠壓血管和神經。因症狀輕微往往未引起人們重視而疏於治療,長此以往則可繼發機械粘連,導致頸肌功能受損,誘發頸椎病。目前治療頸椎病主要採用按摩推拿或機械牽引。然而,對於上班族而言,擠出時間治療不太容易且難以堅持,脖子也經不起折騰。市售的牽引機械(如牽引床、充氣性牽引器等)都直接接觸頸部進行牽張,操作不慎或發生機械故障,可能損傷脆弱的頸椎。為迎合筆記本電腦使用者的身高及使用習慣,出現了一種筆記本電腦支架,但是調節高度需要手動操作。目前頸椎病尚無有效治療手段,一般治標不治本,給病患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 提前預防才是有效解決頸椎病問題的最佳途徑。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非接觸式且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包括底座、上平臺、提升機構、電動機和自動控制裝置,上平臺由安裝在底座上的提升機構支撐, 自動控制裝置控制固定在底座上的電動機驅動提升機構。提升機構包括支撐支架、提升螺杆、提升橫梁、斜齒輪組、剪叉組;支撐支架固定在底座上,設置在支撐支架上的提升螺杆穿插過提升橫梁並與之螺紋連接;提升橫梁通過螺栓與外伸挑梁連接,外伸挑梁的挑梁滑塊與剪叉滑道連接;提升橫梁通過軸承與支撐支架連接;剪叉組由兩組剪叉組成,它們通過剪叉連杆連接,剪叉組分別通過上平臺和底座的鉸鏈及上、下滑道與上平臺和底座連接;電動機驅動斜齒輪組帶動提升螺杆。軸承為兩組,共四個。剪叉組的最大伸縮距離為20cm。自動控制裝置控制該升降平臺以lOmm/min的速度升降,升降至兩端時停留5分鐘。針對電腦族易患頸椎病的問題,發明人依據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了可用於預防頸椎病的自動升降平臺。本實用新型與電腦顯示器配合使用,通過自動升降顯示器讓電腦使用者視線隨之上下移動,促使其自然完成「抬頭-低頭-抬頭」的頭部運動。由於升降平臺裝置未直接接觸人體且運行速度緩慢(lOmm/min),而且升降距離QOcm)和周期(30分鐘)正好契合頸椎生理曲線正常值(12士5mm)和頸椎生理耐受需求期,因而不會傷害人體也不會對正常使用電腦造成影響。本實用新型適合於長期使用電腦的人群,既節約時間又可適當鍛鍊頸椎降低患頸椎病的風險,從而達到預防頸椎病的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的右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的使用狀態圖。圖4是圖2中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的右視圖。圖中1底座,2上平臺,3支撐支架,4剪叉連杆,5軸承,6提升橫梁,7提升螺杆,8 外伸挑梁,9挑梁滑塊,10剪叉滑道,11上滑道,12上滑塊,13第一鉸鏈,14剪叉組,15第二鉸鏈,16斜齒輪組,17電動機,18下滑塊,19下滑道,20顯示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包括底座1、上平臺2、提升機構、電動機17和自動控制裝置(未畫出),上平臺2由安裝在底座1上的提升機構支撐,自動控制裝置控制固定在底座1上的電動機17驅動提升機構。提升機構包括支撐支架3、提升螺杆7、提升橫梁6、斜齒輪組16、剪叉組14 ;支撐支架3固定在底座1上, 設置在支撐支架3上的提升螺杆7穿插過提升橫梁6並與之螺紋連接;提升橫梁6通過螺栓與外伸挑梁8連接,外伸挑梁的挑梁滑塊9與剪叉滑道10連接,提升橫梁6通過兩組共四個軸承5(水平方向固定作用)與支撐支架3連接;剪叉組14由兩組剪叉組成(最大伸縮距離為20cm),它們通過剪叉連杆4 (平衡作用)連接,剪叉組14分別通過上滑道11和下滑道19與上平臺2和底座1的第一鉸鏈13和第二鉸鏈15連接,剪叉組的上滑塊12和下滑塊18各位於上滑道11和下滑道19中;電動機17驅動斜齒輪組16帶動提升螺杆7。如圖3和圖4所示,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無需人為調控裝置,只要將顯示器20置於上平臺上,接通電源啟動升降平臺,自動控制裝置即可控制平臺以lOmm/min的速度自動升降,升至頂端或降至底端時停留5分鐘,這也有利於電動機散熱,延長使用壽命。升降平臺工作時,電動機驅動斜齒輪組,斜齒輪組轉動帶動提升螺杆,通過螺紋將動力傳遞給提升橫梁,提升橫梁將提升動力傳遞到外伸挑梁及挑梁滑塊,通過剪叉滑道變成剪叉組的提升力矩,剪叉組伸展轉換為上平臺上升的動力。
權利要求1.一種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其特徵在於該升降平臺包括底座、上平臺、提升機構、電動機和自動控制裝置,上平臺由安裝在底座上的提升機構支撐,自動控制裝置控制固定在底座上的電動機驅動提升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提升機構包括支撐支架、提升螺杆、提升橫梁、斜齒輪組、剪叉組;所述支撐支架固定在底座上,設置在支撐支架上的提升螺杆穿插過提升橫梁並與之螺紋連接;所述提升橫梁通過螺栓與外伸挑梁連接,外伸挑梁的挑梁滑塊與剪叉滑道連接;所述提升橫梁通過軸承與支撐支架連接;所述剪叉組由兩組剪叉組成,它們通過剪叉連杆連接,剪叉組分別通過上平臺和底座的鉸鏈及上、下滑道與上平臺和底座連接;電動機驅動斜齒輪組帶動提升螺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為兩組,共四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剪叉組的最大伸縮距離為20c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動控制裝置控制該升降平臺以lOmm/min的速度升降,升降至兩端時停留5分鐘。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預防頸椎病的自動控制升降平臺,包括底座、上平臺、提升機構、電動機和自動控制裝置,上平臺由安裝在底座上的提升機構支撐,自動控制裝置控制固定在底座上的電動機驅動提升機構。本實用新型依據人體工程學原理,通過自動升降顯示器讓電腦使用者視線隨之上下移動,無需接觸人體又能促使電腦族自然完成「抬頭-低頭-抬頭」的頭部運動,既節約時間又可適當鍛鍊頸椎降低患頸椎病的風險,從而達到預防頸椎病的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科學、體積小巧、使用方便,適合於長期使用電腦的人群。
文檔編號F16M11/18GK202024041SQ20112013596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日
發明者賓凱, 李明波, 李海平, 皮信信, 耿葵花, 鄭廣平, 黎毓鵬 申請人: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