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採用平面葉輪組結構的立軸式增溼造粒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7:43:26 1
專利名稱:一種採用平面葉輪組結構的立軸式增溼造粒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立軸式增溼造粒機葉輪組結構的改進。
立軸式增溼造粒機是用來幹法製備陶瓷半乾壓製品成型坯料的設備。其工作過程為細原料乾粉與水同時在機內經增溼、均化,造粒,造粒後顆粒達到或大於要求粒徑時由造粒機下部的出料口流出,而未達到粒徑要求的顆粒和原料細粉又被送回機內上部與新進入的細原料粉和水一起,再進行增溼、均化、造粒,這樣不斷循環實現了造粒的目的。通常以造粒後在一定含水率下,坯料中小於63微米顆粒的多少來衡量造粒機效果的好壞,小於63微米的顆粒越少則效果越好。
為了實現上述的工作過程,造粒機的立軸上必須安裝能夠產生與重力方向相反的軸向氣流的葉輪組。在現有技術中葉輪組結構有義大利LB公司設計製造的造粒機在立軸上、下各設一個「米」字型葉輪構成的葉輪組如附圖2所示。由於葉輪採用「米」字型,雖然在軸轉動時其既能產生要求的軸向氣流又可增強攪拌作用,但「米」字型葉輪容易造成機內軸向氣流的紊亂,反而使造粒效果下降,因而採用「米」字型葉輪構成的葉輪組製造的增溼造粒機造粒後小於63微米的顆粒一般佔坯料總量的20%以上。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製造了在造粒機立上設置2-4層平面葉輪構成的葉輪組,葉輪的葉片任意斷面形狀均為半徑不等的園弧且厚工一致。這種葉輪當立軸轉動時在機內能產生很穩定的軸向氣流,採用這種平面葉輪構成的葉輪組製造的增溼造粒機的實際工作過程能夠很好地符合設計要求,因而造粒效果好。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中立軸1與園柱形筒體2處於同軸位置,立軸上安裝有3層平面葉輪3構成的葉輪組,葉輪3的葉片任意斷面均為半徑不等的園弧且厚度一致,葉輪的輪轂與葉片分別進行機加工後經焊接成一整體。用本實施例製造的立軸式增溼造粒機經大量試驗證明造粒效果明顯優於義大利LB公司附圖2結構的造粒機。
表一是採用本實施例實驗結果與義大利LB公司設備造粒結果的比較。造粒效果在設備結構確定後與增溼率成正比。從表一可以看<
採用本發明製造的立軸式增溼造粒機造粒效果好,葉輪組結構合理,製造工藝簡單、成本低。
權利要求1.一種垂直軸1與園柱形筒體2同軸的立軸式增溼造粒機,其結構特徵在於立軸上裝有2-4層平面葉輪3構成的葉輪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軸式增溼造粒機,其特徵在於立軸上安裝的葉輪3的葉片任意斷面形狀均為半徑不等的園弧且厚度一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立軸式增溼造粒機葉輪組結構的改進。本實用新型在立軸式增溼造粒機立軸上設置2—4層平面葉輪構成的葉輪組,葉輪的葉片任意斷面形狀均為半徑不等的圓弧且厚度一致。這種葉輪當立軸轉動時在機內能產生很穩定的軸向氣流,採用這種平面葉輪構成的葉輪組製造的增溼造粒機實際工作過程能很好符合設計要求,因而造粒效果好。葉輪組結構合理,製造工藝簡單,成本低。
文檔編號B01J2/16GK2101527SQ9121765
公開日1992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1日 優先權日1991年7月1日
發明者陶建新, 李建華, 李成波, 楊洪儒 申請人: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鹹陽陶瓷研究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