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片的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3:39:06 2
專利名稱:散熱片的構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的附加配件,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對電腦晶片冷卻的散熱片的構造。
已有的散熱片構造,如
圖1、2所示,其主要具有與熱源電子元件,主要是指電腦主機板上的晶片貼合的導熱介面10,於該導熱介面10遠離熱源的面上則向外伸展若干預設排列狀的散熱鰭片11,另外再於該散熱鰭片11上搭配設置冷卻風扇2,以對該散熱鰭片11提供冷卻風,達到對熱源散熱的目的。
上述構造的已有散熱片1,由於構造條件的限制,至少有以下不足之處其一,散熱面無法有效增加,故其散熱效果極其有限,也因此現階段用於晶片散熱的散熱片1,總難於有較為顯著的散熱效果得高。其二,由於散熱的效率較差,因此使用的散熱片1及冷卻風扇2規格也較大,如此也造成了以體積小厚度薄為設計導向的電腦或電器產品於升級製造上的重大阻礙。同時,產業間也發展多種相關產品,如水循環冷卻散熱片,或於熱傳導介面上加裝致冷晶片,由於其已令散熱片的結構更為繁複,結構基礎不同,且也衍生出不少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得供一種散熱片的構造,其具有與熱源貼合的導熱介面基材,而該導熱介面基材於遠離熱源的面上則植設無數束狀的導熱金屬絲或導熱金屬針,使之該面上構成如綿密林狀的散熱面結構型態,達到散熱面透氣性較佳,散熱面積增加,單位時間內冷卻風可帶走更多的熱,提高散熱片散熱效率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方案及技術特徵在於該散熱片的構造,其散熱片具有導熱介面基材,於該導熱介面基材遠離熱源的面上形成預設型態的散熱面;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散熱面是由無數導熱金屬絲或導熱金屬針植設而構成如綿密林狀的結構型態,以於該散熱面內獲勝較佳的透氣性,使散熱面得以相同體積上獲得更大的散熱面積,散熱氣流得以於單位時間內帶走更多的熱量。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在於其散熱面明顯的可獲得單位體積內較大的散熱面積,冷卻空氣可自該較充足的散熱表面上更快速的帶走更多的熱,可有效提高散熱效率,由於該散熱面的密度較小,因此在散熱效率較佳的目的達成之餘也同時獲得了重量較輕的優點,助於適應筆記本型電腦更輕更薄的設計導向。而且在結構上明顯地不再需要開設如如鋁擠成型的模具來輔助成型,可節省模具費用,降低生產成本,更具實用性。成功而有效地克服了現階段已有的同類產品設計所存在的諸多缺點。
為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空間型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介紹圖1是已有技術的立體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2是已有技術的組合構造及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構造及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號說明1、3散熱片 10導熱介面 11散熱鰭片 2、4冷卻風扇30導熱介面基材 31散熱面 32冷卻風扇裝置座如圖3、4、5、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散熱片的構造,具有傳統的導熱介面基材30,而於散熱片3的導熱介面基材30遠離熱源的面上植設無數束狀的導熱金屬絲或導熱金屬針,該導熱金屬絲可為針狀或為波浪不規則狀伸展,以束狀植設,而該導熱金屬針若直徑較粗則可獨立形成或植設於該上,如此而構成如綿密林狀的散熱面31結構型態,再於該散熱面31上預設的冷卻風扇裝置座32上設置冷卻風扇4,即構成本實用新型的完整結構,從而可於該散熱面31內部形成具萬向透氣路徑,獲得較佳的透氣性,使該散熱面31得以於相同體積上獲得更大的散熱面積,冷卻風扇4所提供的冷卻風得於充分自該散熱面31於單位時間帶走更多晶片所產生的熱。
如圖7所示,依本實用性新型的散熱片的構造空間型態設計,當其實施於環形放射狀冷卻的散熱片型態時,則其快速冷卻的道理也相同,其型態屬等效運用,自然也涵蓋於本實用新型的精神範疇之中。
權利要求一種散熱片的構造,其散熱片具有導熱介面基材,於該導熱介面基材遠離熱源的面上形成預設型態的散熱面;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散熱面是由以於該散熱面內獲得較佳的透氣性、使散熱面得以相同體積上獲得更大的散熱面積、散熱氣流得以於單位時間內帶走更多的熱量的無數導熱金屬絲或導熱金屬針植設而構成如綿密林狀的結構型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散熱片的構造,其散熱片具有導熱介面基材,於該導熱介面基材遠離熱源的面上形成預設型態的散熱面;其中該散熱面是由以於該散熱面內獲得較佳的透氣性、使散熱面得以相同體積上獲得更大的散熱面積、散熱氣流得以於單位時間內帶走更多的熱量的無數導熱金屬絲或導熱金屬針植設而構成如綿密林狀的結構型態。有助於適應筆記本型電腦更輕更薄的設計導向,且可節省模具費用,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G06F1/20GK2572563SQ0225696
公開日2003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11日
發明者陳俊良, 郭玉有 申請人:陳俊良, 郭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