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4:35:16 2
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其主要由螺杆、螺旋葉片和螺套組成,所述螺杆同軸設於螺套內,沿送料方向,所述螺旋葉片以螺旋方式環繞於螺杆上,所述螺套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螺旋葉片向送料方向傾斜設置,其傾斜角度為10°~30°,所述螺旋葉片的螺距為300mm~400mm,所述螺旋葉片與螺套內壁的間距≤8mm。本發明能夠大幅提高送料效率,從而提升橡膠磨粉機的研磨和粉碎效果。
【專利說明】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輸送裝置,具體為一種在橡膠粉研磨過程中向橡膠磨粉機供料的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
(二)【背景技術】:
[0002]橡膠粉是橡膠粉末的簡稱,其一般由廢舊輪胎等廢舊橡膠加工而成。產品廣泛用於體育塑膠運動場、遊樂場、橡膠地磚、防水卷材、防水塗料、公路改性浙青、橡膠製品等領域。加工廢舊橡膠的磨粉機主要由機架、電機、送料機構、調節機構及一對動磨盤和定磨盤等組成,其中,送料機構將磨粉機料鬥中經過粗碎的廢舊橡膠送入動磨盤和定磨盤之間,通過兩磨盤的相對運動將廢舊橡膠剪切、研磨而達到粉碎之目的。
[0003]所述磨粉機是將經粗碎後所獲得的廢舊橡膠粗粉研磨得更細,其工作效率決定著整條生產線的工作效果。而對磨粉機工作產生較大影響的是送料機構和磨盤,所述送料機構主要由電機、螺杆軸、螺旋葉片和蚊龍管組成,由於現有螺旋葉片與蚊龍管設計上的缺陷,加之橡膠材料特有的彈性和蠕變性,使得膠粉在研磨過程中,因為彈性積壓造成了物料回走的現象發生,影響了橡膠顆粒的送料效率,再加上螺杆軸和螺旋葉片設計的不合理,造成了現有電機轉速條件下,其單位時間送料量未達到磨盤最佳研磨量,兩者的綜合作用嚴重影響了磨粉機整體的生產效率。
(三)
【發明內容】
: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了一種提高送料效率從而大幅度提升磨粉機單機產量的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
[0005]能夠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其技術方案包括螺套、螺杆和螺旋葉片,所述螺杆同軸設於螺套內,沿送料方向,所述螺旋葉片以螺旋方式環繞於螺杆上,所述螺套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與現有技術所不同的是,為減緩由於彈性積壓造成的物料回走,所述螺旋葉片向送料方向傾斜設置,其傾斜角度為10°?30°。
[0006]在此基礎上的一種改進方案為,所述螺旋葉片的螺距設為300mm?400mm,通過加大螺旋葉片螺距的方式增加輸送量。
[0007]在此基礎上的另一種改進方案為,所述螺旋葉片與螺套內壁的間距< 8mm,通過減小螺旋葉片與螺套內壁之間的縫隙,防止廢舊橡膠粗粉的回走。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09]本發明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在設計時採集了大量的生產數據,測定了橡膠顆粒的彈性和張力係數,通過加大螺旋葉片的螺距,提高單次轉動的送料量以及適當加大螺旋葉片的外徑,減小螺旋葉片與螺套內壁之間的縫隙,以此避免了大量橡膠顆粒回走現象的發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四)【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號標識:1、螺杆;2、螺旋葉片;3、軸承結構;4、鏈輪傳動機構;5、粉料擋板。
(五)【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所示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0013]本發明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包括螺套、螺杆1和螺旋葉片2,所述螺杆1通過左、右軸端的軸承結構3支撐同軸設於螺套內,所述軸端上同軸設置有隔離粉塵進入軸承結構3的粉料擋板5,沿送料方向(自右向左),所述螺旋葉片2以螺旋方式(從螺杆1尾端向前端)環繞於螺杆1上,所述螺套上設有進料口(對應於螺杆1尾端)和出料口(對應於螺杆1前端),螺杆1的驅動為電機,所述電機通過鏈輪傳動機構4連接螺杆1的一軸端(右軸端),如圖1所示。
[0014]橡膠磨粉機的傳統送料機構結構中,所述螺旋葉片2直立設於螺杆1上,螺旋葉片2的螺距不超過280mm,螺旋葉片2與螺套內壁的間距大於10mm。
[0015]本發明中,所述螺旋葉片2向送料方向傾斜設置,其傾斜角度設為10°?30° ;所述螺旋葉片2的螺距設為300mm?400mm ;所述螺旋葉片2與螺套內壁的間距設為< 8mm。
【權利要求】
1.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包括螺套、螺杆(I)和螺旋葉片(2),所述螺杆(I)同軸設於螺套內,沿送料方向,所述螺旋葉片(2)以螺旋方式環繞於螺杆(I)上,所述螺套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旋葉片(2)向送料方向傾斜設置,其傾斜角度為10°?3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旋葉片(2)的螺距為300臟?400mm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磨粉機送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旋葉片(2)與螺套內壁的間距彡8mm。
【文檔編號】B02C7/11GK104307622SQ201410657881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8日
【發明者】陳觀元 申請人:廣西遠景橡膠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