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氧化釜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0:35:3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氧化釜,屬於壓力容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氧化反應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反應,也是一種典型的放熱反應。工業生產中主要利用廉價的壓縮空氣或純氧氣通入反應釜中進行氧化反應,由於是氣-液非均相反應,一般需要對物料進行加熱並加入催化劑促進氧化反應的發生,一旦氧化反應發生,則需要及時將反應產生的熱量帶走,否則會導致反應釜內的溫度短時間迅速上升,並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導致超溫超壓,發生嚴重的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氧化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氧化釜,包括釜體、夾套壁、上盤管、下盤管、攪拌軸、攪拌槳和折流板,攪拌槳安裝在攪拌軸上設置在釜體內部,折流板固定在釜體內壁上,上、下盤管分別設置有進口和出口,其特徵在於:所述上盤管進口與循環水進管相連,所述上盤管出口與循環水回管相連,所述下盤管進口與蒸汽出管和循環水進管相連,所述下盤管出口與蒸汽進管和循環水回管相連,所述夾套壁設置在釜體外,所述套壁上設置有與循環水進管和循環水回管的進口和出口,釜體上部設置有上封頭,所述上封頭上設置人孔蓋、進料管、氮氣管、進氣管、安全閥、爆破管和升汽管,所述爆破管內部設置有爆破片、所述爆破片起爆閥值高於安全閥起跳閥值、所述進氣管從上封頭延伸至攪拌槳葉輪下方,進氣管底部設有圓形分布器,所述分布器上設置有布氣孔,所述攪拌軸的下部設置有軸套,所述軸套通過支架固定在釜體內壁;所述升汽管管與泠凝器相連,所述攪拌軸下端設置有軸套,軸套通過支架固定在釜體內壁。
為了保證分布器在不同氣壓下分布的均勻性,將所述布氣孔的孔徑設計成自上遊至下遊依次變大。
為了確保物料逆向進入進氣管和氮氣管,將所述進氣管和氮氣管上設置有單向閥。
為了保證熱量損失和熱輻射對工作人員的傷害,將所述釜體外壁設置一層保溫層。
所述保溫層為石棉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釜體上設置夾套、上盤管和下盤管,夾套和上盤管內通循環水、下盤管內設計成即可以通循環水又可以通蒸汽,在氧化反應引發的初期需要提供熱量,開啟下盤管的蒸汽通道進行加熱,一旦氧化反應開啟,通過開啟夾套上盤管和下盤管的循環水通道,能夠高效迅速將氧化反應產生的熱量帶走,將反應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在氧化釜上設置爆破片,能夠防止釜內超壓情況時爆破洩壓,避免氧化釜爆炸發生安全事故,在氧化釜上設置有安全閥,安全閥起跳閥值小於爆破片爆破發值,在爆破片起爆之前安全閥先開啟,避免爆破片不不必要爆破;通過軸套將攪拌軸下部固定,攪拌更加穩定,能夠適當增加攪拌速度,促進非均相的氣液反應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示意圖。
其中:1釜體、2上封頭、3進料管、4攪拌軸、5攪拌槳、6爆破管、7爆破片、8氮氣管、9安全閥、10上盤管、11下盤管、12循環水進管、13循環水回管、14蒸汽回管、15蒸汽進管、16分布器、17布氣孔、18軸套、19支架、20夾套壁、21人孔蓋、22進氣管、23保溫層、24升汽管、25折流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氧化釜,包括釜體1、釜體1外的夾套壁20、釜體1內部設置有折流板25,釜體1與夾套壁20之間形成夾套,所述夾套上設置有與循環水進管相連的進口和與循環水回管相連的出口,釜體1內部設置有上盤管10和下盤管11、上盤管10設置有與循環水進管12相連的進口和循環水回管13相連的出口,下盤管11設置有與循環水進管12和蒸汽回管14相連的進口、與循環水回管13和蒸汽進管15相連的進口,攪拌槳5設置在攪拌軸4上,攪拌軸下端設置有軸套18,所述軸套18通過支架19固定在釜體1的內壁上,釜體1上部設置有上封頭2,所述上封頭上設置有氮氣管8、進料管3、人孔蓋21、進氣管22、升汽管24、安全閥9和爆破管6,進氣管22向下延伸至攪拌槳5下部,所述進氣管下部與分布器16相連,所述分布器16上設置有布氣孔17,所述布氣孔17的孔逕自上遊至下遊依次變大,所述爆破管6內部設置有爆破片7,所述爆破片7的起爆閥值低於安全閥9起跳閥值,所述升汽管24與冷凝器相連,所述進料管3與高位罐相連,所述氮氣管和進氣管上設置有止回閥,釜體1和上封頭2外壁設置有保溫層23。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的修改、等同替換與改進等,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內。
綜上,本實用新型達到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