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空站自動水循環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0:39: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水循環控制系統技術領域,具體的是說一種真空站自動水循環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真空泵組兩隻儲水桶必須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保持正常的水循環。工作原理是水泵不間斷的將真空泵中流入儲水桶A中的水抽入室外冷卻塔8,冷卻後的水流入儲水桶B供真空泵使用;如果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儲水桶A和儲水桶B由於水泵的出水量和真空組出水量無法保持一致,水便不能保持正常的循環,為保證儲水桶A中持序有水,必須不間斷的向儲水桶A中注入自來水,儲水桶B中多出的水會溢出排掉,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資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種真空站自動水循環控制系統,通過安裝智能水泵控制器,有效解決實際生產中儲水桶A和儲水桶B處在不同水平面上仍能保持正常的水循環,同時不需要持續的向儲水桶B中注入自來水,水泵不需要長時間工作,可以延長水泵的使用壽命,節約用水,減少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真空站自動水循環控制系統,它包含儲水桶A、水泵、真空機組、出水管、進水管、智能水泵控制器、儲水桶B、冷卻塔和抽水管;所述真空機組的一端設置有儲水桶A,所述真空機組的下端通過出水管與儲水桶A的上端連接,所述儲水桶A的另一端設置有水泵,所述儲水桶A的下端通過水管與水泵的一端連接,所述水泵的上端設置有智能水泵控制器,所述智能水泵控制器的一端與儲水桶A連接,所述智能水泵控制器的另一端與水泵連接,所述智能水泵控制器的上端設置有儲水桶B,所述儲水桶B的一端設置有冷卻塔,所述水泵的另一端通過抽水管與冷卻塔的頂部連接,所述冷卻塔的一端通過水管與儲水桶B的頂部連接,所述儲水桶B的下端通過進水管與真空機組的上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安裝智能水泵控制器,有效解決實際生產中儲水桶A和儲水桶B處在不同水平面上仍能保持正常的水循環,同時不需要持續的向儲水桶B中注入自來水,水泵不需要長時間工作,可以延長水泵的使用壽命,節約用水,減少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 儲水桶A、2. 水泵、3. 真空機組、4. 出水管、5. 進水管、6.智能水泵控制器、7. 儲水桶B、8. 冷卻塔、9. 抽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看圖1,本具體實施方式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真空站自動水循環控制系統,它包含儲水桶A1、水泵2、真空機組3、出水管4、進水管5、智能水泵控制器6、儲水桶B7、冷卻塔8和抽水管9。
所述真空機組3的一端設置有儲水桶A1,所述真空機組3的下端通過出水管4與儲水桶A1的上端連接,所述儲水桶A1的另一端設置有水泵2,所述儲水桶A1的下端通過水管與水泵2的一端連接,所述水泵2的上端設置有智能水泵控制器6,所述智能水泵控制器6的一端與儲水桶A1連接,所述智能水泵控制器6的另一端與水泵2連接,所述智能水泵控制器6的上端設置有儲水桶B7,所述儲水桶B7的一端設置有冷卻塔8,所述水泵2的另一端通過抽水管9與冷卻塔8的頂部連接,所述冷卻塔8的一端通過水管與儲水桶B7的頂部連接,所述儲水桶B7的下端通過進水管5與真空機組3的上端連接。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安裝智能水泵控制器6,當儲水桶A1中水的位達到一定高度時,水泵2開始工作,將水抽入冷卻塔8並流入儲水桶B中;當儲水桶A1中水位降到一定高度時,則水泵2停止工作;如此反覆循環保證真空站的正常運行。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優點:通過安裝智能水泵控制器,有效解決實際生產中儲水桶A和儲水桶B處在不同水平面上仍能保持正常的水循環,同時不需要持續的向儲水桶B中注入自來水,水泵不需要長時間工作,可以延長水泵的使用壽命,節約用水,減少成本。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