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閥門的螺塞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0:21:01
專利名稱:一種閥門的螺塞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閥門的螺塞,具體地說是一種注油閥門的螺塞。
背景技術:
通常的閥門的螺塞,尤其是注油閥門的螺塞,結構非常單調、呆板,用料不講究、設 計不合理、密封性能差。使生產過程中造成跑、冒、滴、漏,既浪費又不衛生,又要費力費時去 清潔,而且成本增加。隨著人們環保、節能觀念的提高,重視生產質量,需要設計新型實用的 閥門的螺塞,尤其是設計新型實用的注油閥門的螺塞。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已有技術中閥門的螺塞,尤其是注油閥門的螺塞之結構單調、呆板,用料 不講究、設計不合理、密封性能差之不足與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閥門的螺塞,具體 地說是一種注油閥門的螺塞,結構獨特,用料講究、設計合理、密封性能好。使生產過程中不 會造成跑、冒、滴、漏,既節約又衛生,而且環保、節能、成本減少。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閥門的螺塞,包括金屬塞、螺紋孔,其特徵在於金 屬塞的形狀似一個螺帽,可橫向放置,金屬塞的左、右長度為24mm;金屬塞的上、下、前、後 四周圍外形是一個橫向放置的正六角形柱體,正六角形柱體的對稱兩個平面之間的距離為 30mm;金屬塞的右面是正六角形的面,正六角形的面對稱兩個邊之間的距離為30mm,正六 角形的面的六隻角都被削成倒角30度,於是這正六角形的面上被削出一個圓形面,這圓形 面可稱為右圓形面,右圓形面的直徑為30mm、與正六角形的面之六條邊的每條邊中間相切; 在金屬塞的左面也是正六角形的面,在此正六角形的面之六隻角也都被削成倒角30度,於 是在此正六角形的面上也被削出一個圓形面,此圓形面可稱為左圓形面,左圓形面的直徑 為30mm、與正六角形的面之六條邊的每條邊中間相切;在左圓形面的圓心處鑽一個內螺紋 圓孔,內螺紋圓孔的直徑為24mm、螺距為1. 5mm,內螺紋圓孔的左、右長度為13mm ;內螺紋 圓孔的左口邊處與內螺紋圓孔的右口邊處可各自削有45度的倒角、倒角距離1.5mm;內螺 紋圓孔的右面連接一個異形孔,異形孔的右面是金屬塞的內壁面,異形孔是由一個圓柱孔 和一個圓錐體合作形成的,圓柱孔之直徑為24. 5mm、其左、右長度為5. 5mm,但在圓柱孔之 圓心部分不是空心孔,而是留有實心的一個圓錐體,圓錐體可橫向放置;圓錐體之左面是圓 頂面、圓頂面為小圓面,圓錐體之右面是圓底面為大圓面,圓錐體的圓底面之直徑為9mm,圓 錐體之左、右長度為5. 5mm,圓錐體之錐面上對稱的兩條斜直線之間的夾角為60度;圓錐 體的圓底面連接在金屬塞的內壁面上;金屬塞的內壁面與金屬塞的右面組成金屬塞的螺帽 頂壁,金屬塞的螺帽頂壁的左、右厚度為5.5mm;在金屬塞的內壁面上、並於圓錐體之上、下 兩處各自鑽一個圓通孔,上、下圓通孔的直徑都為4mm,上、下圓通孔的圓心線之間的距離為 16mm,上圓通孔的圓心線離圓錐體的圓心線之間的距離為8mm,下圓通孔的圓心線離圓錐體 的圓心線之間的距離也為8mm,上圓通孔的圓心、圓錐體的圓心、下圓通孔的圓心相應位於 上、下方向的直線上;上、下圓通孔分別穿透了金屬塞的螺帽頂壁;而內螺紋圓孔、異形孔及圓柱孔、圓錐體的圓頂面及圓底面、金屬塞的右圓形面、左圓形面都是同心圓;一種閥門 的螺塞可用不鏽鋼或鋁合金製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提供了一種閥門的螺塞,具體地說是一種注 油閥門的螺塞,結構獨特,用料講究、設計合理、密封性能好。使生產過程中不會造成跑、冒、 滴、漏,既節約又衛生,而且環保、節能、成本減少。克服了已有技術中閥門的螺塞,尤其是注 油閥門的螺塞之結構單調、呆板,用料不講究、設計不合理、密封性能差之不足與缺陷。
圖1 :一種閥門的螺塞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種閥門的螺塞之放大些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 :—種閥門的螺塞之放大些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4 :一種閥門的螺塞之能看到其右面結構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種閥門的螺塞,包括金屬塞、螺紋孔,其特徵在於金屬塞1的形狀呈一個螺帽, 橫向放置,金屬塞1的左、右長度為24mm ;金屬塞1的上、下、前、後四周圍外形是一個橫向 放置的正六角形柱體,正六角形柱體的對稱兩個平面之間的距離為30mm;金屬塞1的右面 是正六角形的面,正六角形的面對稱兩個邊之間的距離為30mm,正六角形的面的六隻角都 被削成30度倒角3,於是在這正六角形的面上被削出一個圓形面,這圓形面可稱為右圓形 面,右圓形面的直徑為30mm、與正六角形的面之六條邊的每條邊中間相切;在金屬塞l的左 面也是正六角形的面,此正六角形的面之六隻角也都被削成30度倒角2,於是此正六角形 的面上也被削出一個圓形面,此圓形面可稱為左圓形面9,左圓形面9的直徑為30mm、與正 六角形的面之六條邊的每條邊中間相切;在左圓形面9的圓心處鑽一個內螺紋圓孔8,內螺 紋圓孔8的直徑為24mm、螺距為1. 5mm,內螺紋圓孔8的左、右長度為13mm ;內螺紋圓孔8的 左口邊處與內螺紋圓孔8的右口邊處各自削有45度的倒角7、倒角距離1. 5mm ;內螺紋圓孔 8的右面連接一個異形孔6,異形孔6的右面是金屬塞的內壁面,異形孔6是由一個圓柱孔 和一個圓錐體5合作形成的,圓柱孔之直徑為24. 5mm、其左、右長度為5. 5mm,但在圓柱孔之 圓心部分不是空心孔,而是留有實心的一個圓錐體5,圓錐體5橫向放置;圓錐體5之左面 是圓頂面、圓頂面為小圓面,圓錐體5之右面是圓底面為大圓面,圓錐體5的圓底面之直徑 為9mm,圓錐體5之左、右長度為5. 5mm,圓錐體5之錐面上對稱的兩條斜直線之間的夾角為 60度;圓錐體5的圓底面連接在金屬塞1的內壁面上;金屬塞1的內壁面與金屬塞1的右 面組成金屬塞1的螺帽頂壁,金屬塞1的螺帽頂壁的左、右厚度為5. 5mm ;在金屬塞1的內壁 面上、並於圓錐體5之上、下兩處各自鑽一個圓通孔4,上、下圓通孔4的直徑都為4mm,上、 下圓通孔4的圓心線之間的距離為16mm,上圓通孔4的圓心線離圓錐體5的圓心線之間的 距離為8mm,下圓通孔4的圓心線離圓錐體5的圓心線之間的距離也為8mm,上圓通孔4的 圓心、圓錐體5的圓心、下圓通孔4的圓心相應位於上、下方向的直線上;上、下圓通孔4分 別穿透了金屬塞1的螺帽頂壁;而內螺紋圓孔8、異形孔6及圓柱孔、圓錐體5的圓頂面及 圓底面、金屬塞1的右圓形面、左圓形面9都是同心圓;一種閥門的螺塞用不鏽鋼製作。
權利要求一種閥門的螺塞,包括金屬塞、螺紋孔,其特徵在於金屬塞(1)的形狀呈一個螺帽,金屬塞(1)的左、右長度為24mm;金屬塞(1)的上、下、前、後四周圍外形是一個正六角形柱體,正六角形柱體的對稱兩個平面之間的距離為30mm;金屬塞(1)的右面是正六角形的面,正六角形的面對稱兩個邊之間的距離為30mm,正六角形的面的六隻角都被削成30度倒角(3),在這正六角形的面上被削出一個圓形面,這圓形面為右圓形面,右圓形面的直徑為30mm、與正六角形的面之六條邊的每條邊中間相切;在金屬塞(1)的左面也是正六角形的面,在此正六角形的面之六隻角也都被削成30度倒角(2),在此正六角形的面上也被削出一個圓形面,此圓形面為左圓形面(9),左圓形面(9)的直徑為30mm、與正六角形的面之六條邊的每條邊中間相切;在左圓形面(9)的圓心處鑽一個內螺紋圓孔(8),內螺紋圓孔(8)的直徑為24mm、螺距為1.5mm,內螺紋圓孔(8)的左、右長度為13mm;內螺紋圓孔(8)的左口邊處與內螺紋圓孔(8)的右口邊處各自削有45度的倒角(7)、倒角距離1.5mm;內螺紋圓孔(8)的右面連接一個異形孔(6),異形孔(6)的右面是金屬塞的內壁面,異形孔(6)是由一個圓柱孔和一個圓錐體(5)合成的,圓柱孔之直徑為24.5mm、其左、右長度為5.5mm,在圓柱孔之圓心部分留有實心的一個圓錐體(5);圓錐體(5)之左面是圓頂面、圓頂面為小圓面,圓錐體(5)之右面是圓底面為大圓面,圓錐體(5)的圓底面之直徑為9mm,圓錐體(5)之左、右長度為5.5mm,圓錐體(5)之錐面上對稱的兩條斜直線之間的夾角為60度;圓錐體(5)的圓底面連接在金屬塞(1)的內壁面上;金屬塞(1)的內壁面與金屬塞(1)的右面組成金屬塞(1)的螺帽頂壁,金屬塞(1)的螺帽頂壁的左、右厚度為5.5mm;在金屬塞(1)的內壁面上、並於圓錐體(5)之上、下兩處各自鑽一個圓通孔(4),上、下圓通孔(4)的直徑都為4mm,上、下圓通孔(4)的圓心線之間的距離為16mm,上圓通孔(4)的圓心線離圓錐體(5)的圓心線之間的距離為8mm,下圓通孔(4)的圓心線離圓錐體(5)的圓心線之間的距離也為8mm,上圓通孔(4)的圓心、圓錐體(5)的圓心、下圓通孔(4)的圓心相應位於上、下方向的直線上;上、下圓通孔(4)分別穿透了金屬塞(1)的螺帽頂壁;而內螺紋圓孔(8)、異形孔(6)及圓柱孔、圓錐體(5)的圓頂面及圓底面、金屬塞(1)的右圓形面、左圓形面(9)都是同心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閥門的螺塞,其金屬塞(1)的外形是正六角形柱體;金屬塞(1)右面是正六角形的面,正六角形的面的六隻角都削成倒角(3)、削出右圓形面;金屬塞(1)的左面也是正六角形的面,此正六角形的面之六隻角也都削成倒角(2)、削出左圓形面(9);左圓形面(9)的圓心處鑽內螺紋圓孔(8);內螺紋圓孔(8)的右面連接異形孔(6),異形孔(6)的右面是金屬塞的內壁面,異形孔(6)是由圓柱孔和圓錐體(5)合成的;圓錐體(5)的圓底面連接在金屬塞(1)的內壁面上;金屬塞(1)的內壁面上、於圓錐體(5)之上、下兩處各自鑽一個圓通孔(4);上、下圓通孔(4)分別穿透了金屬塞(1)的螺帽頂壁。
文檔編號F16K51/00GK201547390SQ20092019862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日
發明者顧建林 申請人:平湖市高登實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