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8:32:46 3
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至少有兩塊呈立方體的混凝土模塊通過鋼絲串聯連接而成,每塊立方體混凝土模塊四周設置了缺口槽。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了能夠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定位的絲連混凝土模塊,且模塊的混凝土強度可以與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一致(或高於大體積混凝土),形狀具有一致性和足夠的表面積,因此能夠與澆築的混凝土很好地粘合,達到增大混凝土散熱面,從而減小裂縫產生的概率。
【專利說明】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築工藝中的模塊,特別是一種能控制內外溫差、收縮應力產生裂縫的用於大體積混凝土的絲連混凝土模塊。
【背景技術】
[0002]在土木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時通常會放出大量的水化熱,無法及時排出,從而導致內外溫差過大,產生裂縫;在硬化過程中,大體積混凝土表面的游離水不斷蒸發,產生收縮應力和變形,當收縮應力大於混凝土抗拉強度時,便會產生裂縫。現有技術中,為了避免因內外溫差、收縮應力產生的混凝土裂縫問題,通常使用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摻加石塊的方法,達到增加混凝土散熱面,從而減小裂縫產生的概率的目的。但是,傳統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築中摻加石塊的是有局限性的,由於其石塊的強度、形狀不一致,在振搗過程中會逐漸下沉、破損,這樣就會影響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築質量和耐久性。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過程中代替塊石,實現定位準確、強度和形狀一致的絲連混凝土模塊。
[0004]本發明採用了下列技術方案解決了其技術問題: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其特徵在於:至少有兩塊呈立方體的混凝土模塊通過鋼絲串聯連接而成,每塊立方體混凝土模塊四周設置了缺口槽。
[0005]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了能夠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定位的絲連混凝土模塊,且模塊的混凝土強度可以與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一致(或高於大體積混凝土),形狀具有一致性和足夠的表面積,因此能夠與澆築的混凝土很好地粘合,達到增大混凝土散熱面,從而減小裂縫產生的概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絲連混凝土模塊的斷面示意圖。
[0007]圖2是絲連混凝土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0008]圖3是絲連混凝土模塊澆築立體示意圖。
[0009]圖中各序號分別表示為:
[0010]1-鋼絲;2_混凝土模塊;3_缺口槽;4_大體積混凝土模板;5_鋼筋;6_固定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以下結合實施例以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2]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至少有兩塊呈立方體的混凝土模塊2通過鋼絲I串聯連接而成,該混凝土模塊2為150mmX 150mmX 150mm的立方體。所述的鋼絲I的直徑為5mm,表面置有螺紋。
[0013]為了與後澆混凝土有更多的接觸面積,每塊立方體混凝土模塊2四周設置了缺口槽3,該缺口槽3形狀為正四稜柱體,該正四稜柱體底面邊長為30mm。
[0014]參照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兩塊混凝土模塊2通過鋼絲4連接在一起,兩個混凝土模塊2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大體積混凝土的尺寸而定。在澆築混凝土模塊2時,將鋼絲I固定於試模的上下兩端,將混凝土灌入試模中,澆築而成。
[0015]參照圖3,在澆築大體積混凝土時,在大體積混凝土模板4上端架設鋼筋5,將鋼絲I的上端固定在鋼筋5上,混凝土模塊2掛在鋼絲I上,通過固定環6固定,於是,絲連混凝土模塊被按照需要一個個地被固定在大體積混凝土模板4的內部的某個位置。如此完成後,澆築混凝土,振搗,成型。
【權利要求】
1.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其特徵在於:至少有兩塊呈立方體的混凝土模塊通過鋼絲串聯連接而成,每塊立方體混凝土模塊四周設置了缺口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混凝土模塊為150mmX 150mmX 150mm的立方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鋼絲的直徑為5mm,表面置有螺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混凝土用的絲連混凝土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混凝土模塊的缺口槽形狀為正四稜柱體,該正四稜柱體底面邊長為30mm。
【文檔編號】E04G21/02GK204001796SQ201420363959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日
【發明者】姜威, 張浩棟, 單志浩, 蔡建, 蘇俊劍, 程有彬, 李少俊, 張哲
申請人:上海交通建設總承包有限公司,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