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萬人仰慕的女人(2700萬人裡她是唯一)
2023-04-29 19:44:20 1
1974年,23歲的史鐵生搖著輪椅來到家附近的地壇。他無法接受,自己在最狂妄的年紀,竟然失去了行走能力。
很長一段時間裡,地壇像一座「精神家園」,承載了他對人生的哲思、叩問和價值探索。
後來他走出困頓,發表散文集《我與地壇》,喚醒一代人對生活的嚮往。
書中的一句話——「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是勵志真理,更像一則預言,往後三十年裡,無數遭受挫折的普通人,憑藉不屈的意志與命運搏鬥,重拾真正的自我。
意外失聰的農村女孩譚婷,憑藉出色的成績走出大山。為了協助更多同胞維護權益,15年沒開口說話的她重新學習口語,主動擔任律師與聽障人士之間的橋梁。再後來,她計劃成為正式的律師,孤身一人走進法考戰場。
2020年,兩度落榜的譚婷第三次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最終創造出國內聽障人士通過法考的先例,改寫了歷史。
打破外界對殘障人士「隱形在家」的刻板印象,譚婷積極活躍在公眾視野,定期在短視頻平臺發布普法視頻。
世界高速運轉,來到網際網路時代,自信、大方的譚婷,勇於表達自己,不斷重塑大眾對殘障人士的認知。
1992年,譚婷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由於一場醫療事故,她在8歲那年失去聽力,同時也失去了正常上學的機會。
看著其他同學背上書包去學校,她問父母,「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去上學啊?」父母對她說:「等你把藥吃完,就可以去了。」
譚婷等了五年,直到父母了解到四川西昌的一間特殊教育學校,她才如願返校。
新學校的教學資源不完善,只有一年級、二年級和五年級。譚婷在二年級輟學,老師理所當然地把她安排到了二年級。
一段時間過後,譚婷突然抗拒上學,堅持跳級到五年級。在她心裡,還有一個上大學的夢想,不能耗費太多時間在小學階段。父親拗不過她,尊重她的想法。
輟學五年,再跳級讀書,譚婷遇到的困難出乎預料。
一開始,她跟不上教學進度,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老師曾勸她返回二年級的班級,她依舊不同意。為此,她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期時間,惡補落下的內容,最後從「吊車尾」,一路衝上班級第一。
後來轉到樂山特殊教育學校時,她甚至從七年級,再度跳級到高一。
譚婷兩次跳級,除了想早點上大學,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大涼山的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滯後,許多當地人認為女孩子不必多讀書。譚婷的父母不同,家境清寒,譚婷也患上聽力障礙,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
譚婷說:「我想減輕父母的負擔,他們太辛苦了。」
天道酬勤,經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譚婷終於在2013年,進入重慶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同年級四個考生中,只有她一人考上本科。
譚婷入讀重慶師範大學期間,一位叫唐帥的律師在圈內聲名鵲起。
唐帥出生在殘障人士家庭,長大後,立志為殘障群體提供法律服務的他,組建了法律團隊,獲得「中國第一手語律師」的稱號。
2017年,譚婷大學畢業,恰逢唐帥招聘律師助理,她順利加入團隊。
正是在律所工作的經歷,讓譚婷深切感受到聽障群體法律意識的薄弱——「自己侵犯了別人的權益,以及自己的權益被別人侵犯都不知道。」
有時唐帥分身乏術,譚婷需要接待聾人求助者。對方非常著急,但譚婷不懂法律知識,束手無策。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唐律師的鼓勵,譚婷萌生了參加法考的念頭。
譚婷在律所和同事交流
根據《光明日報》計算的數據,2016年至2020年,共有313萬餘人報名參加司法考試,其中42萬餘人通過,綜合通過率為13%。
對於健聽人(聽力健全的人)來說,法考非常難。而聽障人士通過法考的例子,更是聞所未聞。
「我並沒有想太多,當時單純是想多學習一點法律知識。」立下學習目標,譚婷開啟了從零學起的備考。
當時不少培訓機構的公開課沒有字幕,僅通過視頻學習無法掌握內容,譚婷只能不停地看書。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每天6點起床,晚上11點半到家,再學習至深夜。
打開書本,譚婷最初覺得自己在看「天書」,連「出租人」「承租人」「當事人」「法人」等基本術語都難以區分,更別提深奧的法律知識。
準備考試過程中,譚婷才了解到:「法人」非個人而是組織、嫌疑人也有被法律保護的權利……慢慢的,譚婷建立起法律知識體系。
2018年,譚婷參加法考,主觀題差10分,2019年,差4分。直到第三年,夢想照進現實,譚婷通過了考試,成為中國首位聾人律師。
一夜之間,譚婷收穫大量的關注,但她沒在聚光燈下駐足,反而變成一束光,照向深邃的遠方。如她所言:「我的使命,是用一雙會說話的手,把正義的聲音帶到無聲的角落。」
2020年2月8日,希望更多聽障人士能運用法律維護權益的譚婷,在抖音發布第一條視頻,開啟短視頻普法的道路。
「出借身份證,有風險嗎?」
「被詐騙後,錢一直不追回來怎麼辦?」
「嫁出去的女兒,可以繼承遺產嗎?」
「配偶婚前隱瞞重大疾病,婚後才發現該怎麼辦?」
譚婷的普法視頻主題生活化,講解通俗易懂,吸引了不少健聽人的關注。
有一期視頻內容是,「如果父母逼婚,可以拒絕嗎?」一位網友評論:這還用說嗎?結婚領證戴戒指,不就是和自己心愛的人才可以嗎?
這些健聽人眼裡的常識,實際是不少聽障人士的知識盲區。
「當大家知道結婚是和心愛的人戴戒指領證的時候,聾人中還有人不知道結婚該去哪裡領證,甚至有人被雙方父母帶去民政局領了個結婚證,都不知道那是結婚。」譚婷憤懣地解釋道。
為了改變現狀,譚婷儘可能地幫助聾人朋友——不限工作時間,無論是下班還是假期,如果有人諮詢,譚婷都一一解答。
許多聾人白天上班,諮詢的時間安排在晚上。譚婷常常下班回到家,繼續接聽視頻通話,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幾十個電話。
諮詢不收費,譚婷依舊不辭辛苦,為幫到聾人朋友而高興。
譚婷在為殘疾人提供法律諮詢
譚婷常常向媒體分享,一位聽障女孩成功離婚的故事。
女孩被父母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健聽人,婚後卻非常不幸福。丈夫常常家暴,最嚴重的時候,懷孕的她被丈夫毆打至流產。這樣的情況,她經歷過兩次。
日常生活暗無天日,她申請離婚,丈夫不同意。難堪重負的她,選擇離家出走。在一家工廠打工時,她了解到唐帥律師的團隊,通過平臺聯繫上譚婷。
2021年6月,譚婷見到了女孩本人。向譚婷講述自己的遭遇時,她一邊打手語,一邊淚流不止。所幸在譚婷和同事的幫助下,女孩成功維護自己的權益,開啟了新的生活。
作為聽障人士,譚婷更懂聾人的各種不易,看見同胞們獲得幸福,是她堅持做短視頻普法的動力,「讓更多需要幫助的聾人,能夠通過平臺看到我們,找到我們。」
譚婷不希望聾人因為「聽力障礙」,人生就此設限。她依舊在努力,用自身經歷告訴所有人一個道理——聾人除了聽,什麼都可以做,如果你願意努力,人生有無限可能。
譚婷成為律師、短視頻普法,不僅切實幫助到聽障群體,還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許多聽障人士向譚婷打聽如何參加法考;健聽人知悉譚婷的故事後,向她表示學手語的意願。譚婷的出色表現,也給予了唐帥與母校合作的底氣。
2021年1月,西南政法大學2020級「卓越公共法律服務人才實驗班」正式開班。實驗班旨在培養一批既懂法律,又會手語的新時代複合型法律人才,學制四年,每年只甄選40名新生進班學習,而唐帥和譚婷作為外聘老師,參與其中。
譚婷堅信,「以後一定會有更多比我更優秀的聾人出現,一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網際網路給予每個人表達上的自主權,許多殘障人士通過短視頻平臺,打破了自身與社會的壁壘。
肖佳14歲被確診視網膜色素變性,憑藉自學化妝技術,她成為盲人化妝師,後來發布在抖音的盲人化妝教學視頻反響很好,顛覆大家的認知。
此外,肖佳還創作盲人的科普視頻,向大眾解惑盲人的日常生活。比如盲人怎麼分辨顏色、盲人看不見如何夾菜、盲人晚上是否需要開燈等。
肖佳的視頻為網友打開了一扇認識盲人的窗口。有人在評論區留言,「姐姐雖然你在黑暗的世界裡,但是你的內心陽光明媚。」也有一些盲人朋友「看」完視頻受到鼓舞,特地找肖佳學習化妝。
肖佳堅信,「看不見,並不是人追求美的障礙」。
肖佳在給別人化妝
1982年,文剛出生在湖北農村,成年後身高只有1.4米的他,由於好奇心強,樂於助人,被大家稱為「鄂東老男孩」。
2018年9月18日,他開始在抖音記錄自己的農村生活。視頻內容往往是簡單的開場白後,他挎著工具包走街串巷,維修各種小家電。
他在農村下鄉維修十幾年,修理經驗豐富,觀眾感受鄂東當地的秀美景觀和淳樸民風的同時,還了解到專業的修理技術。
如今老男孩創作了近2000個短視頻,全網視頻播放量過億人次。轉型電商博主後,他靠帶貨自食其力,受到大家的認可與支持。
「鄂東老男孩」抖音主頁
在肖佳和老男孩的視頻裡,「殘疾人」身份被弱化,網友們紛紛驚嘆他們的專業能力,被積極的生活態度所感染。
截至2022年11月,抖音有1410萬條關於殘障人士生活的視頻內容,獲贊超17億次。
今年,肖佳參加了字節跳動的 「AI FOR GOOD,CODE ON!」2022技術公益創新杯,擔任受益人評委。她希望能從視障受益人的角度,給參賽的技術同學更多靈感,助力推動與「AI助力視障群體」相關的新嘗試。
譚婷也參加了抖音的「無障礙公益普法」項目,她的系列手語普法視頻,已幫助超過4000位殘障人士。
譚婷直播普法
時代更迭,順應短視頻的潮流後,越來越多殘疾人在抖音上積極展示自我,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新途徑。融入網際網路的他們,彼此看見,相互取暖,與過去相比,更從容自在地面對生活,像走進地壇的史鐵生一樣。
五十年前,霧罩地壇。史鐵生搖著輪椅,在地壇的每棵樹下停留、思索,最後走過絕望,人生變得明亮。
五十年後,網際網路平臺成為一個個新「地壇」。參與其中的殘障人士,仿佛置身於黎明,待熹微的晨光穿透迷霧,獲得更多的選擇和自由。
#聽障女孩法考三年成律師幫上萬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