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4:53:31
專利名稱: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汽車電子產品控制面板的裝配結構,特別是一種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
背景技術:
IMD模內裝飾(In-mould Decoration)技術突破了傳統的塑膠外殼設計局限,廣泛用於汽車內飾件的生產,將薄膜覆蓋在塑膠主體上,可實現「多彩」、「紋理」、「色彩圖案立體感」等效果,同時具備節能環保,低成本的優勢,在汽車電子產品外觀件上廣泛使用。現有技術中的模內裝飾面板的結構需要對薄膜進行預成型處理,工序多,費用高,而如果不進行預成型處理,那麼在薄膜和塑膠主體局部位置接觸面小、結構比較薄弱的地方,存在薄膜脫落的風險。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所述的這種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要解決現有技術中薄膜與塑膠主體結合力不強、容易脫落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由薄膜和塑膠主體在注塑時連接構成,所述的塑膠主體中包含有至少一個裝飾面和一個隱蔽面,所述的隱蔽面與所述的裝飾面呈夾角,其中,所述的薄膜覆蓋所述的裝飾面,薄膜在裝飾面的邊界處至少具有一個延伸部,任意一個所述的延伸部均延伸到裝飾面的邊界外、並且彎曲後與所述的隱蔽面結合。進一步的,所述的塑膠主體呈圓柱形,塑膠主體中同軸設置有圓孔,薄膜呈圓環形,薄膜的內圓周上設置有一個以上數目的徑向延伸部,薄膜覆蓋塑膠主體的一個端面,任意一個所述的徑向延伸部均彎折後貼合在塑膠主體的圓孔內圓周上。進一步的,薄膜的內圓周上設置有5個所述的徑向延伸部,所述的5個徑向延伸部均勻分布於半個圓周上,相鄰兩個徑向延伸部之間對應的圓心角為45度。進一步的,所述的徑向延伸部的長度為薄膜內徑的四分之一。本實用新型和已有技術相比較,其效果是積極和明顯的。本實用新型在薄膜中增加筋位,通過與塑膠主體隱蔽面的融合,明顯增強了模內裝飾薄膜的附著力,避免了傳統模內裝飾技術中薄膜的預成型處理,簡化了工序,從而節省了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薄膜與塑膠主體注塑後的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薄膜與塑膠主體注塑後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由薄膜1和塑膠主體2在注塑時連接構成,所述的塑膠主體2中包含有至少一個裝飾面和一個隱蔽面,所述的隱蔽面與所述的裝飾面呈夾角,其中,所述的薄膜1覆蓋所述的裝飾面, 薄膜1在裝飾面的邊界處至少具有一個延伸部3,任意一個所述的延伸部3均延伸到裝飾面的邊界外、並且彎曲後與所述的隱蔽面結合。進一步的,所述的塑膠主體2呈圓柱形,塑膠主體2中同軸設置有圓孔,薄膜1呈圓環形,薄膜1的內圓周上設置有一個以上數目的徑向延伸部3,薄膜1覆蓋塑膠主體2的一個端面,任意一個所述的徑向延伸部均彎折後貼合在塑膠主體2的圓孔內圓周上。進一步的,薄膜1的內圓周上設置有5個所述的徑向延伸部,所述的5個徑向延伸部均勻分布於半個圓周上,相鄰兩個徑向延伸部之間對應的圓心角為45度。進一步的,所述的徑向延伸部的長度為薄膜1內徑的四分之一。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塑膠主體2上開設有透光孔,與其透光孔相對應、在薄膜1 上印有需要顯示的數字或字符。如圖2和3所示,延伸部3在注塑過程中與塑膠主體2的內側融合,成為沿其軸向的筋位特徵,附著力大大增強,解決了脫落的問題,從而減少了預成型模,節省了費用。
權利要求1.一種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由薄膜和塑膠主體在注塑時連接構成,所述的塑膠主體中包含有至少一個裝飾面和一個隱蔽面,所述的隱蔽面與所述的裝飾面呈夾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薄膜覆蓋所述的裝飾面,薄膜在裝飾面的邊界處至少具有一個延伸部,任意一個所述的延伸部均延伸到裝飾面的邊界外、並且彎曲後與所述的隱蔽面結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塑膠主體呈圓柱形,塑膠主體中同軸設置有圓孔,薄膜呈圓環形,薄膜的內圓周上設置有一個以上數目的徑向延伸部,薄膜覆蓋塑膠主體的一個端面,任意一個所述的徑向延伸部均彎折後貼合在塑膠主體的圓孔內圓周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薄膜的內圓周上設置有5個所述的徑向延伸部,所述的5個徑向延伸部均勻分布於半個圓周上,相鄰兩個徑向延伸部之間對應的圓心角為45度。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徑向延伸部的長度為薄膜內徑的四分之一。
專利摘要一種增強汽車內飾件IMD薄膜附著力的結構,由薄膜和塑膠主體在注塑時連接構成,塑膠主體中包含有至少一個裝飾面和一個隱蔽面,隱蔽面與裝飾面呈夾角,薄膜覆蓋裝飾面,薄膜在裝飾面的邊界處至少具有一個延伸部,任意一個延伸部均延伸到裝飾面的邊界外、並且彎曲後與隱蔽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在薄膜中增加筋位,通過與塑膠主體隱蔽面的融合,明顯增強了模內裝飾薄膜的附著力,避免了傳統模內裝飾技術中薄膜的預成型處理,簡化了工序,從而節省了成本。
文檔編號B29C45/14GK202147349SQ20112021281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2日
發明者黃志偉 申請人:延鋒偉世通汽車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