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磁吸式計數棒(使用升子的記憶)
2023-04-23 05:00:42
一年級磁吸式計數棒?「升子」作為一種民間稱量或盛裝糧食的器具,形狀是上大下小的正方臺形一般選用上等的硬質耐磨的木材,做出四塊梯形和一塊正方形木板,再合角鬥榫拼接到一起即成為了增加它的牢固性,有的還用鋦釘加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一年級磁吸式計數棒?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級磁吸式計數棒
「升子」作為一種民間稱量或盛裝糧食的器具,形狀是上大下小的正方臺形。一般選用上等的硬質耐磨的木材,做出四塊梯形和一塊正方形木板,再合角鬥榫拼接到一起即成。為了增加它的牢固性,有的還用鋦釘加固。
「升」是「石鬥升合」中的「升」,換算關係是一石等於十鬥、一鬥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一升約合三市斤。升子既可以用來量小麥、玉米,也可以用來盛麵粉和其它雜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鄉村各家各戶,幾乎都備有「升子」。
我家「升子」的使用年限已經沒有人說得清,其邊角已磨圓,面呈黑灰色,凹凸不平,有的鋦釘也已脫落,有的地方還開了口子,但整體依然堅固,邊長19釐米,底邊長10釐米,高約10釐米,四角和底板均有鋦釘加固。
記憶裡,娘經常使用「升子」。家裡過一段時間就要磨麵,娘先用「升子」將麥子或玉米舀到鬥裡,與其說舀,不如說是量。那時我小,還「背不起三升麥」,兄弟姊妹又多,娘每次舀糧食時,總是摳了又摳。不是娘捨不得給兒女吃飽,糧食比較緊張,必須精打細算。
家裡常來客人,碰巧缺少白面。經常見娘端上「升子」,悄悄轉身出門,這回到這家去借一次,下回上那家借一次。等家裡磨了麵粉,娘挑白面先把借人家的還上,升子裡裝的又高又滿。娘的信條是:「低進高出,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左鄰右舍也常端了「升子」來我家借面借糧。有時,正在吃早飯,斜對門的二嬸笑呵呵地推門進來:「大嫂,借點玉米糝吧,昨兒忘了碾玉米了。」「好嘞,前天剛碾的新玉米糝。」聽到喊聲,娘放下碗筷,領二嬸到東屋,從瓦甕裡滿滿舀了一「升子」玉米糝,讓二嬸滿意地端回家去。
「升子」在婚禮上還有用場。家鄉娶親有撒草節的習俗,新娘進門前,打完醋罈,由新郎的弟弟手端糊了紅紙的「升子」,內裝剪成小段的新麥草、碎彩紙、糖果、硬幣,向新娘身上拋撒,隨撒口中還要念念有詞:「前撒草後撒草,頭上撒草下花轎。一撒金,二撒銀,三撒媳婦進了門」。然後由新郎嫂子陪送到洞房,親戚朋友才開始坐席吃早飯。
家裡的「升子」還經常借給鄰裡使用,有時甚至是東家傳西家,時間一長,難免磕磕碰碰。「升子」用壞了,娘就讓木匠姑父修一修。雖然鬥大的字娘不識半升,但她懂得知恩圖報,常常告誡我們,用「升子」還糧一定要又高又滿,以感謝鄰居鄉親的厚愛。
「升子」常年和五穀雜糧依偎在一起,形影不離,閱遍滄桑歲月,人間冷暖。作為傳統的小農具、一個農耕時代的見證物,已逐漸躲進了鄉村記憶的深處,卻像先輩躬耕壟田的剪影一樣,深深印在無法割捨的土地上……
投稿:馬科平
筆名:周塬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