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洗衣機塑料外筒的自動剪澆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8:21:31

本實用新型涉及剪澆口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於洗衣機塑料外筒的自動剪澆口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注塑行業的技術的不斷改進,注塑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但注塑後的剪澆口的工序大多還是人工完成,因人工剪大型塑料產品澆口工作難度大,人力成本高,導致該工序的效率低下,導致整體的生產效率較低,造成過多的生產成本,在目前整個注塑行業微利的時代,降低產品成本是維持並搶佔市場的重要手段,根據注塑自動化生產發展趨勢,急需一種自動剪大型塑料產品澆口的設置以滿足自動化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於洗衣機塑料外筒的自動剪澆口裝置,其可以自動剪澆口,並且取放洗衣機塑料外筒的機械手能自由放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用於洗衣機塑料外筒的自動剪澆口裝置;包括機架、支撐板、升降裝置、定位裝置以及修剪裝置;所述支撐板設置在機架中央;所述升降裝置設置在支撐板下方,所述定位裝置固接在支撐板上;所述修剪裝置包括氣動剪以及與氣動剪驅動連接的推拉裝置,所述推拉裝置固定在機架上。支撐板在升降裝置的作用下可以相對機架上升下降往復循環運行。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機架為上端開口的方形框架,所述機架開口端的四個邊緣分別設置有多個所述修剪裝置,所述推拉裝置由水平驅動的氣動件和固定座組成,所述固定座固裝在機架開口端的邊緣,所述氣動件的活動端與氣動剪連接。氣動剪在推拉裝置作用下可以向支撐板中心靠攏遠離往復運行。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定位裝置包括限定柱和限定氣缸,多個所述限定柱固裝在支撐板上,所述支撐板的邊緣間隔分布有多個所述限定氣缸。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位於支撐板下方,所述機架側壁開制有廢料窗,所述收集槽向廢料窗傾斜設置。
進一步闡述方案,還包括位置傳感器,所述修剪裝置和升降裝置均設置有位置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於:機架上的多個氣動剪可以快速的將澆口剪出,代替人工剪澆口,避免因人工剪澆口造成的產品質量不良的情況,減低員工的勞動強度,實現自動化生產流程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機架;2、支撐板;21、限定氣缸;22、限定柱;3、升降裝置;4、氣動剪;5、推拉裝置;6、收集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2介紹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2所示,用於洗衣機塑料外筒的自動剪澆口裝置;包括機架1、支撐板2、升降裝置3、定位裝置以及修剪裝置;支撐板2設置在機架1中央;升降裝置3設置在支撐板2下方,定位裝置固接在支撐板2上;修剪裝置包括氣動剪4以及與氣動剪4驅動連接的推拉裝置5,氣動剪4上方配設有驅動氣缸,推拉裝置5固定在機架1上。升降裝置3由升降氣缸和引導杆組成,升降氣缸垂直安裝在機架1下部,所述引導杆的上端和升降氣缸的活動端固定在支撐板2下表面,支撐板2在升降裝置3的作用下可以相對機架1上升下降往復循環運行。
機架1為上端開口的方形框架,機架1開口端的四個邊緣分別設置有多個修剪裝置,推拉裝置5由水平驅動的氣動件和固定座組成,氣動件為水平設置的氣缸,固定座固裝在機架1開口端的邊緣,氣動件的活動端與氣動剪4連接。四個氣動剪4在各自的推拉裝置5作用下可以向支撐板2中心靠攏遠離往復運行。機架1上還設置有收集槽6,收集槽6位於支撐板2下方,機架1側壁開制有廢料窗,收集槽6向廢料窗傾斜設置,被氣動剪4剪下的澆口,會直接落入到收集槽6中,並往廢料窗處聚集,然後統一將剪下的澆口回收。
定位裝置包括限定柱22和限定氣缸21,多個限定柱22固裝在支撐板2上,支撐板2的邊緣間隔分布有三個限定氣缸21,三個限定氣缸21呈三角分布。多個限定柱22用於將洗衣機塑料外筒初步卡接在支撐板2上,然後三個限定氣缸21的活動端推動,將洗衣機塑料外筒限定在支撐板2上。
其中,修剪裝置和升降裝置3均設置有位置傳感器,分別檢測氣動剪4的位置和檢測支撐板2的位置;起到精確控制工作進程。取放洗衣機塑料外筒的機械手將注塑注塑完成的洗衣機塑料外筒放置在支撐板2上,洗衣機塑料外筒先初步對位卡接在幾個限定柱22之間再通過限定氣缸21將洗衣機塑料外筒進一步的限定在支撐板2上,升降裝置3的升降氣缸將支撐板2頂到剪澆口的工作高度,氣動剪4在推拉裝置5的氣缸的作用下向支撐板2方向行進,氣動剪4行進到澆口上方,氣動剪4在驅動氣缸的驅動下,將澆口剪掉,剪落的澆口掉落到收集槽6中統一回收,推拉裝置5將氣動剪4拉回,限定氣缸21縮回活動端,升降裝置3的升降氣缸將支撐板2拉回停放的位置,取放洗衣機塑料外筒的機械手將剪好澆口的洗衣機塑料外筒拉起到下個工位中。
以上所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凡依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