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式自行車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9:28:31
專利名稱:散步式自行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用人力驅動的代步自行車,屬人力驅動自行車技術領域。
目前,人們普遍採用的人力代步工具是傳統的自行車。但是傳統的自行車部件多、體積大、成本也高,而且使用時也有諸多的不便,如要佔停車場地、不便於隨身攜帶等。而作為體育器械的旱地滑雪板,雖具有在旱地滑行的特點,但是它不能作為人力代步工具,只是一種純體育運動器械。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用人力驅動又不同於傳統自行車的散步式自行車。
本實用新型分左右兩片車,供雙腳踏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設計方案,將通過對右片車的描述來加以說明,左片車與之對稱。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人力傳動裝置、動力齒輪、傳動齒輪、前輪飛輪、前輪、後輪、梁架等組成,其中人力傳動裝置包括腳蹬、蹬拐、蹬拐的上位和下位卡凸、傳動杆等。本實用新型的驅動過程是人用腳踏腳蹬[10],由蹬拐[7]將力傳遞給傳動杆[19],傳動桿頭部為棘爪結構,通過它與動力齒輪[5]的邊棘齒[21],驅動動力齒輪,從而驅動前輪[1]的傳動齒輪[3],進而驅動前輪飛輪[2],最終帶動前輪的轉動,使整個自引車在人力的驅動下向前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蹬拐和傳動杆是同時固定在同一個轉動軸上,並錯開一定的角度,使得蹬拐運動至下位時,傳動杆運動的最低點不超過梁架的水平面,蹬拐上位卡凸[8],下位卡凸[9]是限定蹬拐的上下轉動範圍,兩卡凸的位置設置使得蹬拐在上行不超過垂線,而在下位不要使腳蹬在水平狀態時與地面相碰撞。蹬拐和傳動杆之間的最佳距離角度是31°,蹬拐上、下位卡凸的最佳位置是使得蹬拐與梁架水平面成上50°和下31°範圍內轉動,此時蹬拐的長度為15cm。當蹬拐轉到最低位置時,腳蹬軸心[11]離地面的距離為2.2cm。傳動杆託[20]限定了傳動杆的逆時針轉動終端位置,從而也是與蹬拐的下位卡凸一起,限定了蹬拐的逆時針轉動終端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腳蹬底面前後設置的前後剎車皮[12]、[13]的作用原理是當踏車人將腳蹬踩到最低位置時,腳只要作前傾或後傾,剎車皮即接觸地面,起剎車制動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後輪可起到轉向作用,類似於船的尾舵,其結構可以像傳統自行車的前輪轉向結構,由轉動軸[16]及後叉組成,當踏車人慾向左轉時,腳後跟可向右用力,腳尖向左,後輪即左偏,車即左轉,反之則右轉。
本實用新型的腳蹬的平面大小,與人的腳大小相適應即可,為了避免前輪轉動時弄髒鞋和腳,在腳蹬前、右側可設擋板。另外,在腳蹬板上還應設有皮帶扣,以固定踏車人的腳和鞋子。
本實用新型的前、後兩個車輪的輪緣可以用橡膠包裹,這樣可以免去充氣和補胎的麻煩。
本實用新型的左右兩片車可以組合成一輛四輪運貨車。
本實用新型與傳統的自行車相比,有如下優點1、免去了鏈條、車把等部件,重量輕,成本低;2、可隨身攜帶,無須停車場地;3、充分考慮了人走路和跑步的兩腿運動的習慣,人的體力可得到充分利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側面示意圖。[1]為前輪,[2]為前輪飛輪,[3]為傳動齒輪,[4]為前輪軸心,[5]為動力齒輪,[6]為動力齒輪軸心,[7]為蹬拐,[7′]為蹬拐的下位位置,[8]為蹬拐上位卡凸,[9]為蹬拐下位卡凸,[10]為腳蹬,[11]為腳蹬軸心,[12]、[13]為前、後剎車皮,[14]為後輪,[15]為後輪軸心,[16]為後叉軸。
圖2是本實用新型動力驅動部件側面示意圖。[17]為上卡凸杆,[18]為下卡凸杆,[19]為傳動杆,[20]為傳動杆託,[21]為動力齒輪的邊棘齒,[22]為梁架。蹬拐和傳動杆是固定在同一軸上,傳動桿頭為棘爪結構。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俯視圖。各標記與
圖1、圖2說明對應。特別是它說明了傳動杆、蹬拐、梁架的位置狀況。
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以下實施例進一步加以說明。
本實施例參照
圖1、圖2、圖3加以說明。自行車總長為75cm,寬15cm,梁架[22]水平位置在前、後輪軸心連線上,前、後輪[1]、[14]的直徑都為20cm,用橡膠包裹,兩輪軸心距為55cm,前輪飛輪[2]直徑為5.6cm,傳動齒輪[3]為2.0cm,動力齒輪[5]為16.2cm,齒輪軸心[6]和前輪軸心[4]相距9cm,動力齒輪的邊棘齒[21]寬為8cm,內半徑為6.6cm,棘齒間距為1cm,腳蹬[10]平面板長為25cm,軸心[11]處寬為12cm,距腳蹬板前緣12cm,蹬拐[7]長為15cm,上行至上位卡凸[8]時,與前、後輪軸線成50°角,下行至下位卡凸[9]時,與該軸線成31°角,前、後剎車皮[12]、[13]厚為1cm,傳動杆[19]長為7cm,與蹬拐錯開成31°角,傳動桿頭部為棘爪結構,蹬拐的上、下位卡凸[8]、[9]由上、下卡凸杆[17]、[18]固定,分別為9.5cm,5.5cm,上卡凸杆向前直角延伸2.0cm,卡凸有效卡位長度為0.8cm,後叉軸[16]與前後輪軸心連線成108°角,後叉與前後輪軸心連線成18°角。
權利要求1.一種散步式自行車,其特徵是由腳蹬、蹬拐、蹬拐的上位和下位卡凸、傳動杆、動力齒輪、傳動齒輪、前輪飛輪、前輪、後輪、後叉、梁架組成,腳蹬通過腳蹬軸與蹬拐連接,蹬拐與傳動杆錯開固定在動力齒輪軸上,動力齒輪軸固定梁架上,蹬拐在梁架的內側,傳動杆在梁架的外側,傳動杆通過桿頭的棘爪與動力齒輪的邊棘齒齒合而與動力齒輪連接,動力齒輪與前輪傳動齒輪齒合,傳動齒輪、前輪飛輪、前輪同固定在前輪軸上,前輪軸固定在梁架上,後輪通過後叉與梁架連接,蹬拐的上位和下位卡凸使蹬拐上行時不超過垂線,下行時腳蹬水平狀態不觸地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步式自行車,其特徵是在腳蹬的前後部位的底面分別安裝有剎車皮。
專利摘要一種散步式自行車,屬人力驅動自行車領域。其由腳蹬、蹬拐、蹬拐的上、下位卡凸、傳動杆、動力齒輪、傳動齒輪、前輪飛輪、前輪、後輪、後叉及梁架組成,通過組合連接,其可以作為代步工具,較傳統自行車,它具有重量輕、成本低、可隨身攜帶、無須停車場地等優點,且充分考慮了人走路和跑步時兩腿運動的習慣,使人的體力得到了充分地利用。還可方便地組合成四輪運貨車。
文檔編號B62K17/00GK2373356SQ9820968
公開日2000年4月12日 申請日期1998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1998年1月17日
發明者陳建國 申請人: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