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3:05:26 1
專利名稱:加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鏡片的處理製程一般包括切割、研磨拋光、清洗、烘乾等製程。由於這些製程 分別是在不同的處理裝置中完成,因此需要將鏡片運送到相應的設備中,但是鏡片在運送 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汙染和損壞。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可同時實現多個製程的加工裝置,成為 業內人士需要解決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同時實現多個製程的加工裝置。一種加工裝置,其包括一個固定筒、一個旋轉筒以及一個與該旋轉筒連接的致動 器。所述固定筒具有由多個內側面圍成的腔體,每個內側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固定一待加 工工件的固定槽。所述旋轉筒具有一個中軸線且收容於所述腔體。所述旋轉筒包括多個側 面,所述多個側面分別設置有切割刀具、至少一個研磨墊、多個出水噴嘴以及多個熱風噴出 口,以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切割,研磨拋光,清洗及烘乾。所述致動器驅動所述旋轉筒繞該中 軸線旋轉,並驅動該旋轉筒在所述腔體的中心位置沿垂直於各個內側面的方向來回移動。本發明所提供的加工裝置可同時實現對加工工件的切割、研磨拋光、清洗以及烘 幹多個製程,結構簡單。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加工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加工裝置的固定筒與旋轉筒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加工裝置的固定筒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圖1的加工裝置的旋轉筒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ζ的加工裝置的旋轉筒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圖1的加工裝置刀具結構示意圖。
主要符號元件說明
加工裝置10
固定筒100
旋轉筒200
致動器300
頂面102
底面104
軸孔106
空腔108
內側面110
固定槽112
第— 吸氣孔114
第二.吸氣孔116
第— 表面202
第二.表面204
第— 側面206
第二.側面208
第三側面210
旋轉軸212
容水腔214
圓柱管216
切割刀具218
研磨墊220
出水噴嘴222
熱風噴出口224
轉動馬達302
第— 線性馬達304
第二.線性馬達306
第三線性馬達308
氣缸310
固定孔2061
研磨槽2062
通風腔2161
基板2181
驅動軸2182
切割I2183
固定部2184
研磨麵2201
第— 轉子3041
第— 定子3042
第二.轉子3061
第二.定子3062
第三轉子3081
第三定子3082
凹槽2181a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加工裝置10用於切割、研磨拋光、清洗以及烘乾待加工工件。所述加工裝置10包括固定筒100、旋轉筒200以及致動器300。所 述旋轉筒200設置於所述固定筒100內,並由所述致動器300驅動其在所述固定筒100內轉動。所述固定筒100內部中空,其包括一個頂面102和一個底面104。請參圖3,所述 固定筒100的頂面102上開設有一個軸孔106。所述固定筒100具有一個與所述軸孔106 連通的空腔108,所述空腔108是由六個內側面110圍成的正六稜柱形。所述每個內側面 110上開設有一個用於固定待加工工件的固定槽112。所述每個固定槽112底壁上開設有一 個第一吸氣孔114。所述底面104開設有與每個第一吸氣孔114相對應的第二吸氣孔116, 所述第二吸氣孔116與所述第一吸氣孔114連通。當待加工工件放置到所述固定槽112上 時,將所述第二吸氣孔116連接到真空源(圖未示),所述第二吸氣孔116通過所述第一吸 氣孔114將所述固定槽112中空氣吸出,以真空吸附的方式將待加工工件固定於所述固定 槽112中。可以理解,空腔108由六個內側面110圍成的正六稜柱形是為了適當增加放置待 加工工件的固定槽112的個數,進而增加待加工工件的數量。但空腔108也可以開設為其 他形狀,如正三稜柱體等,本發明不限於此。本實施方式的固定槽112對應待加工工件的形狀而開設為方形。可以理解,固定 槽112的形狀不限於方形,其可隨待加工工件的形狀而定。可以理解,固定槽112上所開設 的吸氣孔114是為了固定待加工工件。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也可以採用其他的結構,如在每 個固定槽112上設置一個用於固定待加工工件的卡扣裝置。請參閱圖4、圖5以及圖6,所述旋轉筒200可繞其中軸線AA』旋轉,其包括垂直所 述中軸線AA』並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202和第二表面204以及圍繞所述中軸線AA』並連接 所述第一表面202和第二表面204的多個相互連接的側面。所述多個相互連接的側面包括 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面206、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二側面208以及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三側 面 210。所述第一表面202上沿所述中軸線AA』形成有旋轉軸212,所述旋轉軸212用於驅 動所述旋轉筒200繞中軸線AA』旋轉。所述旋轉筒體200自第二表面204往旋轉筒體200內開設有一個圓柱形的容水腔 214。所述容水腔214內形成有一個一端封閉的圓柱管216。所述圓柱管216與容水腔214 同軸設置,其內開設有通風腔2161。所述其中一個第一側面206上形成一固定孔2061,所述固定孔2061上固定一切 割刀具218。請參閱圖6,所述切割刀具218包括基板2181、驅動軸2182、切割刀2183以及 固定部2184。所述基板2181上開設有一凹槽2181a。所述驅動軸2182設置在所述凹槽 2181a內,並與所述中軸線AA』平行。所述驅動軸2182由設置在所述基板2181內的驅動馬 達(圖未示)驅動其繞軸心轉動。所述切割刀2183為一圓盤狀,其固定在所述驅動軸2182 上。所述切割刀2183與所述驅動軸2182垂直,並由所述驅動軸2182偏離其圓心穿過。所 述驅動軸2182帶動所述切割刀2183轉動,使所述切割刀2183可以完全收容或者突出所述 凹槽2181a。所述固定部2184與所述固定孔2061相配合,用於嵌合固定在所述固定孔2061 中。所述另一個第一側面206上形成至少一個研磨槽2062,所述研磨槽2062內鑲嵌固定一研磨墊220,所述研磨墊220平行所述中軸線AA』,其包括一個弧形的研磨麵2201。所述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二側面208上分別設置有多個出水噴嘴222,所述出水噴 嘴222與所述容水腔214連通。所述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三側面210上分別設置有多個熱風噴出口 224,所述熱風 噴出口 2M與所述通風腔2161連通。請結合圖1和圖2,所述旋轉筒200套設於所述固定筒100的空腔108內。所述固 定筒100的軸孔106和所述旋轉筒200的旋轉軸212都沿中軸線AA』設置,所述旋轉軸212 伸出所述軸孔106並連接到所述致動器300。旋轉筒200可以由致動器300帶動在所述腔 體106內沿所述中軸線AA』轉動。所述容水腔214連接到清洗用的水源(圖未示)。所述 通風腔2161連接到烘乾用的氣源(圖未示)。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側面206、第二側面208以及第三側面210也可以分別設置為 一個或多個,不限於上述事實方式提供的兩個。請結合圖1,所述致動器300包括一個轉動馬達302、第一線性馬達304、第二線性 馬達306、第三線性馬達308以及一個氣缸310。所述轉動馬達302連接到所述旋轉筒200 的旋轉軸212上,用於驅動所述旋轉筒200旋轉。所述第一線性馬達304、第二線性馬達 306、第三線性馬達308相互間的夾角為60度(或120度),即,每個線性馬達垂直於所述 固定筒100的兩個相對的內側面110。所述第一線性馬達304包括一個第一轉子3041以 及一個第一定子3042。所述第二線性馬達306包括一個第二轉子3061以及一個第二定子 3062。所述第三線性馬達308包括一個第三轉子3081以及一個第三定子3082。所述第一 轉子3041固定在所述轉動馬達302上;所述第二轉子3061固定在所述第一定子3042上; 所述第三轉子3081固定在所述第二定子3062上。三個線性馬達用於驅動所述旋轉筒200 沿垂直於所述固定筒100的每一個內側面110來回移動。所述氣缸310固定在所述第三個 定子3082上,用於驅動所述旋轉筒200沿所述中軸線AA』方向往復運動。研磨時,將待加工工件固定在所述固定筒100的固定槽112中,開啟所述致動器 300使其帶動旋轉筒200沿中軸線AA』在所述固定筒的空腔108內的中央位置開始旋轉。 所述致動器300驅動所述旋轉筒200靠近所述固定筒100的其中一個內側面110,然後驅動 所述切割刀具218的切割刀2183轉動,使所述切割刀2183伸出所述凹槽2181a,以對該內 側面110上的待加工工件進行切割。切割完畢後,所述切割刀2183收回於所述凹槽2181a 內,所述致動器300帶動所述旋轉筒200沿中軸線AA』方向往復振動及沿垂直於該內側面 110的方向緩慢移動,以研磨拋光該內側面110上的待加工工件。當該待加工工件研磨拋光 結束後,旋轉筒200由致動器300帶動回復到開始研磨時的所述中央位置,再以同樣的方式 對另一個待研磨工件進行切割和研磨拋光。全部待加工工件切割、研磨拋光結束後,所述旋 轉筒200回復到中央位置並繼續轉動,並在轉動過程中從該所述出水噴嘴222噴射出清洗 用的水,以清洗全部待研磨工件。清洗完畢後,所述熱風噴出口 2M吹出熱風,用以烘乾待 加工工件。本發明所提供的加工裝置可同時實現對加工工件的切割、研磨拋光、清洗以及烘 幹多個製程,結構簡單。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來說明本發明, 而並非用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明的實質精神範圍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適當改變和變化都落在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加工裝置,其包括一個具有由多個內側面圍成的腔體的固定筒,每個內側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固定一待 加工工件的固定槽;一個具有一個中軸線且收容於該腔體的旋轉筒,該旋轉筒包括多個側面,所述多個側 面分別設置有切割刀具、至少一個研磨墊、多個出水噴嘴以及多個熱風噴出口,以對待加工 工件進行切割,研磨拋光,清洗及烘乾;一個與該旋轉筒連接的致動器;該致動器驅動該旋轉筒繞該中軸線旋轉,並驅動該旋 轉筒在該腔體的中心位置沿垂直於各個內側面的方向來回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筒上開設有一個位於所述旋 轉筒中軸線上並與所述固定筒的腔體連通的軸孔,所述旋轉筒包括一個位於該中軸線上的 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穿過所述軸孔連接到所述致動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槽底壁上開設有吸氣孔,所述 吸氣孔連接一真空源,以吸附固定待加工工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筒體內開設有一個容水腔,所 述容水腔內形成有一個通風腔,所述所述容水腔與所述出水噴嘴相連通,所述通風腔與所 述熱風噴出口相連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切割刀具包括基板、驅動軸、切割 刀及固定部,所述基板上開設有一凹槽,所述驅動軸與所述中軸線平行設置在所述凹槽內, 所述驅動軸由驅動馬達驅動其繞軸心轉動,所述切割刀為一圓盤狀,其與所述驅動軸垂直, 並由所述驅動軸偏離其圓心穿過,所述驅動軸帶動所述切割刀轉動,使所述切割刀可以完 全收容或者突出所述凹槽。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致動器包括一個轉動馬達、第一 線性馬達、第二線性馬達及第三線性馬達,所述轉動馬達連接到所述旋轉筒的旋轉軸上,用 於驅動所述旋轉筒旋轉,每個線性馬達垂直於所述固定筒的兩個相對的內側面,所述第一 線性馬達包括一個第一轉子及一個第一定子,所述第二線性馬達包括一個第二轉子及一個 第二定子,所述第三線性馬達包括一個第三轉子及一個第三定子,所述第一轉子固定在所 述轉動馬達上;所述第二轉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定子上;所述第三轉子固定在所述第二定子 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致動器還包括一個汽缸,所述氣缸 連接到所述第三線性馬達的第三定子上。
全文摘要
一種加工裝置,其包括一個固定筒、一個旋轉筒以及一個與該旋轉筒連接的致動器。所述固定筒具有由多個內側面圍成的腔體,每個內側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固定一待加工工件的固定槽。所述旋轉筒具有一個中軸線且收容於所述腔體。所述旋轉筒包括多個側面,所述多個側面分別設置有切割刀具、至少一個研磨墊、多個出水噴嘴以及多個熱風噴出口,以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切割,研磨拋光,清洗及烘乾。所述致動器驅動所述旋轉筒繞該中軸線旋轉,並驅動該旋轉筒在所述腔體的中心位置沿垂直於各個內側面的方向來回的移動。本發明的加工裝置可同時實現加工工件的切割、研磨拋光、清洗以及烘乾多個製程,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G02B3/00GK102116880SQ200910312720
公開日2011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0日
發明者裴紹凱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