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的製造方法
2023-04-23 05:48:21 3
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涉及教學用具製造【技術領域】;這種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一種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設有一條水平設置有尺寸刻度的線槽,所述線槽的左端頭設有一個量角器,該量角器的原點上鉸接有一刻度尺,該刻度尺的另一端設有左移動量角器,在所述線槽的右邊通過動軸裝有一個右移動量角器,該量角器的原點上鉸接有一移動刻度尺;本發明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普通教具無法將三角形的邊、角及邊角關係通過教具形象化和實物化展示的問題。
【專利說明】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教學用具製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通過刻度尺和量角器演示三角形邊角關係的教學用具。
【背景技術】
[0002]傳統初中教學中,幾何部分三角的教學較為抽象,學生比較難於理解,目前教學上大都使用三角板、量角器之類的教學用具進行三角教學,沒有一種能直觀演示三角形邊、角關係的教學用具用於初中三角的教學,採用一種用具把三角形邊、角關係中較難理解的理論,用形象化、實物化快速的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具有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它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普通教具無法將三角形的邊、角關係通過教具形象化和實物化展示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這種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設有一條水平設置有尺寸刻度的線槽,所述線槽的左端頭設有一個量角器,該量角器的原點上鉸接有一刻度尺,該刻度尺的另一端設有左移動量角器,在所述線槽的右邊通過動軸裝有一個右移動量角器,該量角器的原點上鉸接有一移動刻度尺。
[0005]以上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是:所述左移動量角器通過粘接的方式與所述固定刻度尺連接。
[0006]進一步的:所述固定量角器的原點、所述固定刻度尺的零點與線槽的左端點三點重合;所述右移動量角器的原點與所述移動刻度尺的零點重合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教師可通過本發明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形象地演示三角形邊與角的關係,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2、本發明結構簡單、製作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明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的主視圖。
[0008]圖2是本發明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演示構成三角形時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述:如圖1所示,
一種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包括底板8,在底板8上設有一條水平設置的有尺寸刻度的線槽9,線槽9的左端點設有一個固定量角器3,固定量角器3的180°線與線槽9的中心線重合,並不能轉動和移動,固定量角器3的上面設有一個固定刻度尺1,固定刻度尺I的自由端設有一個可沿固定刻度尺I移動的左移動量角器2,左移動量角器2的180°線與固定刻度尺I重合併可沿固定刻度尺I移動;固定量角器3的原點、固定刻度尺I的零點與刻度線槽9的左端點三點重合,固定量角器3和固定刻度尺I通過定軸6固定在線槽9的左端點,固定刻度尺I可繞定軸6轉動,使用時,左移動量角器2可通過臨時粘接的方式與固定刻度尺I連接,完成一次演示後,移動量角器2可從固定刻度尺I上取下;在線槽9的右邊設有一個右移動量角器5,其180°線與線槽9的中心線始終重合,它的上面設有一個移動刻度尺4,右移動量角器5的原點與移動刻度尺4的零點重合,並通過動軸7將右移動量角器5和移動刻度尺4連接固定在刻度線槽9的槽內,右移動量角器5和移動刻度尺4可沿線槽9左右移動,但移動量角器5不可轉動,移動刻度尺4可繞動軸7轉動。
[0010]如圖2所示,左移動量角器2臨時固定在固定刻度尺I上,當固定刻度尺I順時針轉到一個角度a,移動刻度尺4逆時針轉到一個角度b,此時固定刻度尺I與移動刻度尺4之間形成的角度c可從左移動量角器2上讀出,三角形的邊長則可分別從固定刻度尺1、線槽9和移動刻度尺4上讀出。
【權利要求】
1.一種三角形邊角關係演示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底板(8),在所述底板(8)上設有一條水平設置有尺寸刻度的線槽(9),所述線槽(9)的左端頭設有一個量角器(3),該量角器的原點上鉸接有一刻度尺(1),該刻度尺(1)的另一端設有左移動量角器(2),在所述線槽(9)的右邊通過動軸裝有一個右移動量角器(5),該量角器(5)的原點上鉸接有一移動刻度尺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形邊角演示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左移動量角器(2)通過粘接的方式與所述固定刻度尺(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形邊角演示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量角器(3)的原點、所述固定刻度尺(1)的零點與線槽(9)的左端點三點重合;所述右移動量角器(5)的原點與所述移動刻度尺(4)的零點重合。
【文檔編號】G09B23/04GK104504964SQ201310640615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李慶光 申請人:李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