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2 17:57:56 2
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易於更換膜體、避免膜體損壞、降低製造成本的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有相互固定安裝的膜安裝體(1)和固定體(4),在膜安裝體(1)與固定體(4)之間置有膜體(3),在膜安裝體(1)和固定體(4)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滲透樣品載氣進入通道(ii)和滲透樣品載氣輸出通道(i),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膜安裝體(1)底部設有凹槽(8)及與凹槽(8)相匹配的密封圈(2),密封圈(2)將膜體(3)的周邊固定在凹槽(8)內。
【專利說明】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尤其是一種易於更換膜體、避免膜體損壞、降低製造成本的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離子遷移譜主要用於常壓下檢測痕量氣態化學物質,基本原理是先將被檢測的樣品蒸汽或微粒氣化,之後經過膜及填充有活性炭、分子篩等過濾裝置濾除其中的煙霧、無機分子和水分子等雜質,最後被載氣攜帶進入漂移管的反應區。在反應區內,樣品氣體首先經射線電離而形成產物離子,在反應區電場的作用下移向離子門。控制離子門的開關脈衝,形成周期性進入漂移區的離子脈衝,並在漂移電場的作用下沿軸向向收集電極漂移。在已知漂移區長度和漂移區內電場條件下,測量出離子通過漂移區到達收集電極所用的時間,就可以計算出離子的遷移率(遷移率的定義是指在單位電場強度作用下離子的漂移速度),從而可以辨識被檢測物種類。
[0003]分離所用膜材料必須能耐高溫且厚度儘量薄,因此對於強度不夠的膜材料,還必須設置膜支撐網以抵消兩側氣壓差對膜產生的壓力,以儘量避免膜破損。現有的膜分離進樣裝置,有膜安裝體和固定體,膜安裝體在上、固定體在下,兩者之間用螺杆固定連接,在膜安裝體與固定體之間置有膜體(膜或膜與支撐網),在膜安裝體和固定體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滲透樣品載氣進入通道和滲透樣品載氣輸出通道。更換膜體時,先將密封圈置於固定體上,將膜體置於密封圈上,最後將膜安裝體置於膜體上,再用螺杆固定。由於所用膜非常薄,將膜置於固定體上時就難以操作,安裝膜安裝體時經常會使膜產生皺褶,不僅影響分離質量,而且極易導致膜體破損,加大了分離進樣裝置的製造成本。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易於更換膜體、避免膜體損壞、降低製造成本的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
[0005]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有相互固定安裝的膜安裝體和固定體,在膜安裝體與固定體之間置有膜體,在膜安裝體和固定體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滲透樣品載氣進入通道和滲透樣品載氣輸出通道,在所述膜安裝體底部設有凹槽及與凹槽相匹配的密封圈,密封圈將膜體的周邊固定在凹槽內。
[0006]在所述固定體上設有加熱棒及溫度傳感器。
[0007]本發明是在膜安裝體底部設有凹槽及與凹槽相匹配的密封圈,先通過密封圈將膜體的周邊固定在凹槽內,即將膜體固定在膜安裝體底部之後,再將膜安裝體固定在固定體上,提高了膜更換的可操作性,省時省力,同時避免膜產生皺褶、破損,降低了分離進樣裝置的製造成本。在固定體上安裝加熱管及溫度傳感器,可控制加熱管調節溫度,保證膜在正常溫度下工作。【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外形圖。
[0009]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0]圖3是圖2的局部放大圖。
[0011]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將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3、4所示:與現有技術相同,有通過螺杆7相互固定安裝的膜安裝體I和固定體4,在膜安裝體I與固定體4之間置有膜體(膜及支撐網)3,在膜安裝體I和固定體4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滲透樣品載氣進入通道ii和滲透樣品載氣輸出通道i,與現有技術所不同的是在所述膜安裝體I底部設有凹槽8及與凹槽8相匹配的密封圈2,密封圈2將膜體3的周邊固定在凹槽8內,在所述固定體4上設有加熱棒5及溫度傳感器6,實現對整個結構的恆溫控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有相互固定安裝的膜安裝體(I)和固定體(4),在膜安裝體(I)與固定體(4)之間置有膜體(3),在膜安裝體(I)和固定體(4)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滲透樣品載氣進入通道(ii)和滲透樣品載氣輸出通道(i),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膜安裝體(I)底部設有凹槽(8)及與凹槽(8)相匹配的密封圈(2),密封圈(2)將膜體(3)的周邊固定在凹槽(8)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子遷移譜用膜分離進樣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固定體(4 )上設有加熱棒(5 )及溫度傳感器(6 )。
【文檔編號】G01N35/10GK103698173SQ201310659360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杜永齋, 王勃, 劉遠鵬, 王超, 欒敏 申請人:大連金瑞威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