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式雙向移動海洋鑽機底座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2:21:02 2

本實用新型屬於石油機械技術領域,用於支持船(平臺)鑽井系統的門式鋼結構,具體涉及一種門式雙向移動海洋鑽機底座。
背景技術:
在海上石油鑽採設備中,支持船(平臺)鑽井系統是近年發展的新型鑽井系統。海上拖航時鑽井包封固於支持船(平臺),到達鑽井平臺後,通過支持船(平臺)吊機將鑽井包吊移至鑽井平臺上,並進行組裝作業。鑽井時,由支持船(平臺)提供鑽井電力、鑽井液等支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門式雙向移動海洋鑽機底座,滿足支持船(平臺)鑽井系統拖航封固以及在鑽井平臺上組裝作業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門式雙向移動海洋鑽機底座,包括下層結構、中間層結構及上層結構,
下層結構是,在鑽井平臺主甲板的導軌上平行設置有前基座和後基座,前基座和後基座均與鑽井平臺之間連接有各自的推移油缸,前基座與後基座之間通過右橫梁及左橫梁連接為一體;
中間層結構是,前基座、後基座左邊向上分別豎直連接有一個左主撬,前基座、後基座右邊向上分別豎直連接有一個右主撬,兩個左主撬之間為門字形設置、兩個右主撬之間為門字形設置;靠前的左主撬上部與右主撬上部之間連接有前連接架,靠後的左主撬上部與右主撬上部之間連接有後連接架,前連接架與後連接架之間固定連接為一體;
上層結構是,在兩個左主撬、在兩個右主撬頂部設置有滑軌,滑軌上放置有平臺鋼結構,平臺鋼結構為整體結構,平臺鋼結構與左主撬及右主撬頂部之間設置有滑移油缸。
本實用新型的門式雙向移動海洋鑽機底座,其特徵還在於:
所述的前基座、後基座中設置有用於導向和定位的滾輪。
所述的平臺鋼結構中設置有導向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底座結構可靠,功能滿足支持船(平臺)鑽井系統7000米海上動態環境鑽井作業。2)模塊化設計,拆裝快速方便,拖航時可分別封固於支持船(平臺)。3)大跨度門式結構,滿足多種防噴器組以及連續管作業機井口作業。4)可在主甲板導軌和主撬上部使用兩套滑移裝置,實現X-Y兩個方向任意滑移,從而滿足叢式鑽井作業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門式鋼結構底座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門式鋼結構底座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門式鋼結構底座前視圖。
圖中,1.平臺鋼結構,2.左主撬,3.右主撬,4.後基座,5.右橫梁,6.左橫梁,7.前基座,8.前連接架,9.後連接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1、圖2、圖3,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包括下層結構、中間層結構及上層結構,
在鑽井平臺主甲板的導軌上平行設置有前基座7和後基座4,前基座7和後基座4均與鑽井平臺之間連接有各自的推移油缸,前基座7與後基座4之間通過右橫梁5及左橫梁6連接為一體,共同構成平行四邊形的底部基座,稱為下層結構;
前基座7、後基座4左邊向上分別豎直連接有一個左主撬2,前基座7、後基座4右邊向上分別豎直連接有一個右主撬3,兩個左主撬2之間為門字形設置、兩個右主撬3之間為門字形設置;靠前的左主撬2上部與右主撬3上部之間連接有前連接架8,靠後的左主撬2上部與右主撬3上部之間連接有後連接架9,前連接架8與後連接架9之間固定連接為一體,共同形成穩定的中間層結構;
在兩個左主撬2、在兩個右主撬3頂部設置有滑軌,滑軌上放置有平臺鋼結構1,平臺鋼結構1為整體結構,平臺鋼結構1與左主撬2及右主撬3頂部之間設置有滑移油缸,能夠沿左主撬2及右主撬3頂部進行滑移,稱為上層結構。
上述的各個連接點均通過銷軸或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
通過主甲板導軌滑移裝置中推移油缸的伸縮,能夠使前基座7、後基座4整體沿著甲板軌道方向移動,到達井口位置後將前基座7、後基座4與甲板軌道用螺栓固定。在下層結構前基座7、後基座4中設置有用於導向和定位的滾輪,以保證移動時對正甲板軌道。
中間層結構為底座主承載結構,兩個左主撬2、兩個右主撬3均設置有懸臂結構梁,上面可承放固控機構、巖屑處理機構等設備,左主撬2、右主撬3均為門式結構,內部大跨度空間可進行防噴器組和連續管作業機的吊移和作業。獨特設計的X-Y雙向移動氣動吊機,最大特點是當井口正常作業時仍可處理防噴器(BOP)或連續管作業單元(CTU)。
上層結構安裝在中間層結構頂部,兩側設置有滑移油缸,使得平臺鋼結構1可沿著主撬頂部的滑軌進行滑移。到達井口位置後將上層結構與主撬頂部用螺栓固定。在平臺鋼結構1中設置有導向機構,以保證移動時沿主撬頂部的滑軌進退。
平臺鋼結構1可安裝鑽機井架、絞車、轉盤、頂驅、司鑽模塊、電控房、管柱自動化處理機構等設備。鑽井作業時承擔立根、轉盤及大鉤載荷;前端可懸掛懸臂式坡道,並滿足隔水管運輸車的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