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載車身的通用型滑橇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4:37: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塗裝生產線上用的車身傳輸載體,具體的說是一種滿足汽車塗裝車型多樣性生產要求的運載車身的通用型滑橇。屬於汽車製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通常在汽車塗裝生產線上,從電泳漆烘乾工序開始,將懸掛式輸送方式轉換為地面輸送方式,即依靠輸送鏈帶動滑橇運載車身。現有車型的皮卡全部是非承載式車身,轎車MPV全部是承載式車身,SUV既可以是非承載式車身,也可以是承載式車身。由於生產車型的多樣性及皮卡車型的車身和貨箱組成的特殊性,現有滑橇結構單一,支撐調節麻煩,無法滿足塗裝車型多樣性生產的要求。據專利文獻記載,在專利公布號為「CN202705528U的「汽車塗裝用滑橇」中,公開的技術方案通過更換設置在支撐託架上的不同的活動支撐,從而保證了多品種車型(PK/SUV/MPV)的車體均能夠安全、穩定的放置在上面,滿足車體在前處理電泳工序的轉輸。但是,此種滑橇放置皮卡車型時貨箱不可滑動,車身和貨箱間距小。
在專利號公布號為CN203678584U的「汽車塗裝通用滑橇」中,公開的滑橇具有支撐點少,間距大的特點,並採用可堆垛結構設計,雖然有利於車身轉接,節約存儲空間,但是其支撐結構複雜,調節麻煩,此種滑橇針對的也只是適應運載一種平臺車型。
在專利公布號為CN204486102U的「一種汽車塗裝用可調滑橇」中,公開了一種可調節式滑橇,其應用於放置皮卡車型,儘管該方案增加了皮卡車型噴塗空間,但此種滑橇針對的仍然是只能適應運載一種平臺車型的皮卡車型。
綜上所述,現有滑橇作為傳輸載體僅對應一種車型,即每一種滑撬只適用於所對應的特定車型,不能同時滿足各種不同平臺車型的承載、車身和貨箱間距調整的通用性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運載車身的通用型滑橇,解決了現有滑橇無法滿足塗裝車型多樣性生產要求的問題,其結構設計合理,支撐臂調節簡單、快捷,滿足汽車塗裝車型多樣性生產要求,便於連續生產操作,提高了噴塗施工的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運載車身的通用型滑橇包括由橫梁和縱梁構成的橇體,組裝在橇體上置於縱梁兩端的支撐臂,其技術要點是:所述橇體由固定橇體和活動橇體組成;在固定橇體上設置具有升降結構的第一支撐臂、第二支撐臂和第三支撐臂,第二支撐臂和第三支撐臂還設置沿固定橇體的縱梁方向摺疊的摺疊機構;底部帶有滾輪的活動橇體置於固定橇體後部的導軌上方,通過滾輪沿導軌長度方向往復移動,活動橇體上設置具有升降結構的第四支撐臂和第五支撐臂,第五支撐臂還設置沿活動橇體縱梁方向摺疊的摺疊機構。
所述固定橇體由相對布置的二根橫梁和七根縱梁相互連接成框架結構。
置於固定橇體後部導軌上方的所述活動橇體由相對布置的二根橫梁和二根縱梁相互連接成框架結構。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及積極效果是: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滑橇採用了固定橇體和活動橇體組成的框架結構,組裝在橇體上置於縱梁兩端的支撐臂,既具有升降功能,又具有摺疊功能,所以其結構設計合理,支撐臂調節簡單、快捷。另外,因通過底部帶有滾輪的活動橇體沿導軌長度方向往復移動,調節相應支撐臂的高度和移動活動橇體上對應支撐臂的位置,使之適應不同車型支撐的需要,故可以滿足汽車塗裝車型多樣性生產要求,便於連續生產操作,提高了噴塗施工的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因此,本實用新型從根本上解決了現有滑橇無法滿足塗裝車型多樣性生產要求的問題。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用於皮卡車型的支撐臂調節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用於SUV車型的支撐臂調節示意圖;
圖4是皮卡車型在本實用新型上放置示意圖;
圖5是SUV車型在本實用新型上放置示意圖。
圖中序號說明:1固定橇體、2第一支撐臂、3第二支撐臂、4第三支撐臂、5第四支撐臂、6滾輪、7活動橇體、8第五支撐臂、9導軌。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5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該運載車身的通用型滑橇包括由橫梁和縱梁構成的橇體,組裝在橇體上置於縱梁兩端的支撐臂等零部件。其中橇體由固定橇體1和活動橇體7組成。固定橇體1位於車身最下方直接與工藝鏈和滾床接觸,本實施例中,固定橇體1由相對布置的二根橫梁和七根縱梁相互連接成框架結構。置於固定橇體1後部第六、第七根縱梁上的一對導軌9上方的活動橇體7,由相對布置的二根橫梁和二根縱梁相互連接成框架結構。在固定橇體1上設置具有升降結構的第一支撐臂2、第二支撐臂3和第三支撐臂4。活動橇體7上設置具有升降結構的第四支撐臂5和第五支撐臂8。
設置在固定橇體1上的第一支撐臂2固定連接在第三根縱梁上,第二支撐臂3固定連接在第四根縱梁上,第三支撐臂4固定連接在第五根縱梁上。第二支撐臂3和第三支撐臂4還設置沿固定橇體1的縱梁方向摺疊的摺疊機構,以便在不需要支撐時彎折放倒。底部帶有滾輪6的活動橇體7置於固定橇體1後部的導軌9上方。通過滾輪6沿導軌9長度方向往復移動。設置在活動橇體7上的第四支撐臂5,固定連接在第六根縱梁上。第五支撐臂8固定連接在第七根縱梁上。第五支撐臂8還設置有沿活動橇體7縱梁方向摺疊的摺疊機構,以便在不需要支撐時彎折放倒。
通過調節活動橇體7相對固定橇體1的位置,調節各支撐臂的支撐高度或將不需要支撐的支撐臂彎折放倒,以便適應不同車型支撐的需要。
當放置皮卡車型時,如圖2、圖4所示,第一支撐臂2支撐在皮卡駕駛室前部,第三支撐臂4支撐在皮卡駕駛室後部, 第二支撐臂3彎折放倒。活動橇體7上的第四支撐臂5和第五支撐臂8為貨箱前、後支撐。將貨箱的固定方式由現有技術的直接固定在固定橇體1上,改為固定在可移動的活動橇體7上。然後利用活動橇體7下方的滾輪6進行移動,將車身與貨箱的距離進行調節,以方便噴塗施工進行。由於活動橇體7在結構上可以快速、輕便的運動,從而獲得更大的操作空間,有效的提高了噴塗施工的效率。
當放置SUV車型時,固定橇體1的第二支撐臂3為車身的前支撐,第三支撐臂4彎折放倒,通過活動橇體7的前後移動將第四支撐臂5作為車身的後支撐,第五支撐臂8彎折放倒。通過活動橇體7的移動和支撐臂的摺疊,從而實現了皮卡滑橇對SUV車型的承載。這樣不但減少塗裝車間的滾床和輸送鏈的長度,而且降低了塗裝生產線的造價和成本,實現了柔性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