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1:50:21 1
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屬於混凝土輸送【技術領域】,用於解決混凝土泵送管無法對超高層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泵送溫度進行有效控制的問題。該混凝土泵送管,包括:一內管及套設於內管外的控溫管,其兩端分別連接有一環狀的法蘭盤,內管、控溫管與法蘭盤構成一橫截面呈環形的閉合腔室,法蘭盤上設有至少一個與腔室連通的通孔。該混凝土泵送管組,包括至少一節互相連接的混凝土泵送管。含有混凝土泵送管組件的冷卻系統,包括:能夠容納冷卻介質的集液池及泵體,集液池、泵體與混凝土泵送管組件通過冷卻介質輸送管路依次連接,冷卻介質輸送管路的兩端分別與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兩端法蘭盤上的通孔相通。
【專利說明】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混凝土輸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澆混凝土施工中,當混凝土無法直接到達澆築區域時,一般會在澆築現場採用混凝土輸送泵將混凝土輸送至模板內。目前,生產實踐中常用的混凝土泵送管為普通的無縫鋼管。普通的無縫鋼管為單層結構,只能用作混凝土輸送,而無法控制混凝土泵送溫度。然而,高性能混凝土在實施超高層泵送的過程中,由於行程長,粘度大等原因,容易與管壁發生摩擦生熱,從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泵送難度。而且,混凝土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由於水泥水化熱,導致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與混凝土外部產生溫差,造成混凝土內部溫度應力增力口,當其作用力大於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時便產生裂縫。可見,採用傳統的混凝土泵送管,無法很好地控制混凝土泵送溫度。
[0003]因此,在超高層混凝土泵送施工中,如何提供一種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泵送溫度的泵送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以解決現有的混凝土泵送管無法對超高層混凝土泵送施工中混凝土泵送溫度進行有效控制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混凝土泵送管,包括:一內管及套設於所述內管外的控溫管,所述內管和所述控溫管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環狀的法蘭盤,所述內管、所述控溫管與所述法蘭盤構成一橫截面呈環形的閉合腔室,所述法蘭盤上設有至少一個與所述腔室連通的通孔。
[0007]進一步地,所述控溫管由內層金屬套管和包覆於所述金屬套管外部的保溫層構成。
[0008]進一步地,所述保溫層由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板或巖棉泡沫板材料製成。
[0009]進一步地,多個所述通孔均布於所述法蘭盤上。
[0010]進一步地,所述內管、所述控溫管與所述法蘭盤焊接為一體。
[0011]一種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包括至少一節混凝土泵送管,相鄰兩節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的法蘭盤連接後使得相鄰兩節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的內管相通且相鄰所述法蘭盤上的通孔相對應。
[0012]進一步地,相鄰兩節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的連接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0013]一種含有混凝土泵送管組件的冷卻系統,包括:一能夠容納冷卻介質的集液池及一泵體,所述集液池、所述泵體與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組件通過冷卻介質輸送管路依次連接,所述冷卻介質輸送管路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兩端法蘭盤上的通孔相通。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0015]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泵送管,包括內管及套設於內管外的控溫管,內管和控溫管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環狀的法蘭盤,內管與控溫管構成一橫截面呈環形的腔室,法蘭盤上設有至少一個與腔室連通的通孔。通過在內管與控溫管構成的環形腔室內輸送液態冷卻介質,能形成一個包裹整個內管的冷卻介質層。由於液態冷卻介質在內管循環流動,吸收了混凝土水化熱的冷卻介質流出內管,隨後流入低溫的冷卻介質以保持腔室的持續低溫環境,無需拆裝控溫管即可實現冷卻介質的更新,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6]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包括至少一節前述混凝土泵送管,相鄰兩節混凝土泵送管的法蘭盤連接後相鄰兩節混凝土泵送管的內管相通且相鄰法蘭盤上的通孔相對應。該混凝土泵送管組件中,每節混凝土泵送管的內管和控溫管通過各自頂端的環狀法蘭盤形成一體化連接。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夠減少施工現場安裝混凝土泵送管的人力成本。而且,可以根據混凝土泵送管路的長度需要,選擇合適數量的混凝土泵送管固定連接在一起,相鄰兩節泵送管之間的通孔相對應,能夠保證超高層混凝土泵送施工中液態冷卻介質的流通,從而達到有效降低混凝土泵送時溫度的目的。進一步的,由於相鄰兩節混凝土泵送管之間僅需將位於其兩端的法蘭盤固定連接,並在其連接處通過混凝土泵送管加固,節約了施工現場的人力安裝成本。
[0017]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含混凝土泵送管組件的冷卻系統,包括能夠容納冷卻介質的集液池及一泵體,集液池、泵體與混凝土泵送管組件通過冷卻介質輸送管路依次連接,冷卻介質輸送管路的兩端分別與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兩端法蘭盤上的通孔相通。該冷卻系統形成一個閉合的迴路,使得新的液態冷卻介質源源不斷地流入腔室中,再隨著輸送管路回到集液池中,經過處理,再次形成新的液態冷卻介質,如此循環,實現腔室的持續低溫環境。該冷卻系統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冷卻效率高,能夠有效控制混凝土超高層泵送施工中混凝土的溫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給出。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混凝土泵送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法蘭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含混凝土泵送管組件的冷卻系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採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0023]下面結合圖1至圖3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的結構。
[0024]結合圖1和圖2,一種混凝土泵送管,包括:一內管I及套設於內管I外的控溫管,內管I和控溫管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環狀的法蘭盤2,內管1、控溫管與法蘭盤2構成一橫截面呈環形的閉合腔室,法蘭盤2上設有至少一個與腔室連通的通孔3。
[0025]通過在內管I與控溫管構成的環形腔室內輸送液態冷卻介質,能降低其包裹的內管I的管壁的溫度,從而使得內管I內同步泵送的混凝土溫度降低,降低該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減少混凝土溫度裂縫的出現。此外,混凝土的泵送溫度降低,還可以減緩水泥水化反應速度,降低其粘度,從而有利於混凝土的超高層泵送。
[0026]具體來說,該控溫管由內層金屬套管4和包覆於金屬套管4外部的保溫層5構成。採用金屬材料製成的套管,不易變形,耐用性強,能夠適應工地複雜的工況環境。與常用的PVC塑料管相比,該金屬套管不易損壞,抗變形性好,更加適合超高層建築施工的混凝土泵送溫度的控制。
[0027]特別地,保溫層5可以由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板或巖棉泡沫板材料製成。保溫層5可以阻擋套管4與外界熱量流通。當然,該保溫層5也可以由其他能夠防止混凝土泵送時熱量侵入的其他材料製作而成。
[0028]進一步地,多個通孔3均布於法蘭盤2上。通過設置多個均布的通孔3,能夠使得液態冷卻介質均勻分布於內管I與控溫管構成的環形腔室內,並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緩慢流動,從而保證流經該腔室的液態冷卻介質均能發揮冷卻作用,以降低內管I內同步泵送的混凝土的溫度。
[0029]具體來說,為了方便該混凝土泵送管的安裝,減少人力安裝成本,可以將該內管I和控溫管與法蘭盤2 —體化生產。當然根據實際工況,內管1、控溫管與法蘭盤2也可以選擇焊接連接為一體。
[0030]繼續參考圖1和圖2,一種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包括至少一節混凝土泵送管,相鄰兩節混凝土泵送管的法蘭盤2連接後使得相鄰兩節混凝土泵送管的內管I相通且相鄰法蘭盤2上的通孔3相對應。該混凝土泵送管組件中,每節混凝土泵送管的內管I和控溫管通過各自頂端的環狀法蘭盤2上的螺栓孔2-1螺栓連接。
[0031]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夠減少施工現場安裝混凝土泵送管的人力成本。而且,可以根據混凝土泵送管路的長度需要,選擇合適數量的混凝土泵送管固定連接在一起,相鄰兩節泵送管之間的通孔3相對應,能夠保證超高層混凝土泵送施工中液態冷卻介質的流通,從而達到有效降低混凝土泵送時溫度的目的。進一步的,由於相鄰兩節混凝土泵送管的連接處通過螺栓形成一體化連接,節約了施工現場的人力安裝成本。
[0032]參考圖3,一種含有混凝土泵送管組件的冷卻系統,包括:一能夠容納冷卻介質的集液池6及一泵體7,集液池6、泵體7與混凝土泵送管組件通過冷卻介質輸送管路依次連接,冷卻介質輸送管路的兩端分別與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兩端法蘭盤2上的通孔3相通。超高層混凝土泵送施工時,混凝土從進口 A處進入內管I,通過泵體將混凝土泵送到出口 B處,再進入模板進行混凝土澆築。
[0033]具體來說,該冷卻系統中,通過位於混凝土出口 B處的法蘭盤通孔3,注入液態冷卻介質後,能形成一個包裹整個內管I的冷卻介質層。該冷卻系統形成一個閉合的迴路,使得新的液態冷卻介質源源不斷地流入腔室中,再隨著輸送管路回到集液池中,經過處理,再次形成新的液態冷卻介質,如此循環,實現腔室的持續低溫環境。該冷卻系統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冷卻效率高,能夠有效控制混凝土超高層泵送施工中混凝土的溫度。
[0034]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送管、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及含該組件的冷卻系統,解決了現有的混凝土泵送管無法對超高層混凝土泵送施工中混凝土泵送溫度進行有效控制的問題。該混凝土泵送管,通過在內管與控溫管構成的環形腔室內輸送冷卻介質,能有效控制超高層泵送混凝土施工中,該內管內泵送的混凝土入模溫度,減少溫度裂縫的出現。而且,由至少一節混凝土泵送管組成的混凝土泵送組件,能夠實現標準化生產。相鄰兩節混凝土泵送管之間通過螺栓形成一體化連接,能夠減少現場安裝該組件的成本。此外,含混凝土泵送管組件的冷卻系統,包括能夠容納冷卻介質的集液池及一泵體,集液池、泵體與混凝土泵送管組件通過冷卻介質輸送管路依次連接,冷卻介質輸送管路的兩端分別與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兩端法蘭盤上的通孔相通。該冷卻系統注入液態冷卻介質後,能形成一個包裹整個內管的冷卻介質層。該冷卻系統形成一個閉合的迴路,使得新的液態冷卻介質源源不斷地流入腔室中,再隨著輸送管路回到集液池中,經過處理,再次形成新的液態冷卻介質,如此循環,實現腔室的持續低溫環境。該冷卻系統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冷卻效率高,能夠有效控制混凝土超高層泵送施工中混凝土的溫度,降低了混凝土的粘度,從而有利於混凝土的超高層泵送。此外,該冷卻介質層通過有效控制混凝土泵送時的溫度,從而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有效減少溫度裂縫,實現混凝土超高層泵送。
[0035]上述描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範圍的任何限定。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上述揭示內容做的任何變更、修飾,均屬於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凝土泵送管,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內管及套設於所述內管外的控溫管,所述內管和所述控溫管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環狀的法蘭盤,所述內管、所述控溫管與所述法蘭盤構成一橫截面呈環形的閉合腔室,所述法蘭盤上設有至少一個與所述腔室連通的通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控溫管由內層金屬套管和包覆於所述金屬套管外部的保溫層構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保溫層由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板或巖棉泡沫板材料製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管,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通孔均布於所述法蘭盤上。
5.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管、所述控溫管與所述法蘭盤焊接為一體。
6.一種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節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管,相鄰兩節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的法蘭盤連接後使得相鄰兩節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的內管相通且相鄰所述法蘭盤上的通孔相對應。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其特徵在於,相鄰兩節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的連接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8.一種含有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管組件的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一能夠容納冷卻介質的集液池及一泵體,所述集液池、所述泵體與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組件通過冷卻介質輸送管路依次連接,所述冷卻介質輸送管路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混凝土泵送管組件兩端法蘭盤上的通孔相通。
【文檔編號】E04G21/04GK203924732SQ201420182939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6日
【發明者】王聖怡, 許永和, 周雲, 徐俊, 史曉婉 申請人: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