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免疫激活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04-25 03:02:36 2
專利名稱:一種免疫激活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抑制病菌的製劑——抑菌藥,尤指一種全球矚目的對抗生素產生耐藥後病菌抑制劑。
40年代發明了抗生素並被應用於臨床,為感染性疾病的醫治開闢了新篇章,挽救了無數垂危的生命,功不可沒。可是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的不慎和濫用,大大的促進了細菌的變異,其抗藥性不斷的增強,造成了大量耐藥菌株的嚴重泛濫,而新抗生素的研製還遠遠跟不上耐藥菌的變異速度。目前,世界上研製一個新抗生素需要十幾年的時間,而濫用抗生素3-5年即可導致其失效。
英國《每日電訊報》披露,世界衛生組織於1996年5月發表一份報告,詳細闡述病菌抗藥性產生的危害,該組織發言人稱病菌不斷增強的抗藥性面臨失控局面,極具破壞性。人們為此每年耗資達數十億美元,因此這一問題已經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重視。已有專家大聲疾呼「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健康威脅便是耐藥菌株肆虐全球」。
本發明人在經過多年鍥而不捨的不倦追求、探索和臨床實踐中又開闢出一條抑制耐藥菌新路,即「開展微生態平衡,動用免疫方法治療感染症」,而提供一類特效藥物「免疫激活劑」,該藥主要用於對抗生素產生耐藥後的病菌以及與該菌有關的致炎因子所導致的各種感染性疾病,可稱特效,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球菌、布蘭漢球菌、綠膿桿菌等。
即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為解決全球性耐藥菌感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抑制對抗生素產生耐藥後病菌的免疫激活劑及其製備方法,用於上述各種細菌以及與該菌有關的致炎因子所導致的耐藥後感染性疾病,填補人類在對耐藥病菌方面無奈的空白。
為此,本發明的免疫激活劑,是含有從純培養而得的耐藥菌株中提取出的表面抗原、多糖、類毒素有效成份。
所述耐藥菌株是屬於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奈瑟氏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屬中的菌株。
所述耐藥菌株是製成每毫升生理鹽水中約含300億個菌株的濃度。
本發明的製備方法中所採用的主要原料是(1)生理鹽水;(2)平板培養基,依序包括如下步驟a.將純培養的耐藥菌株接種在培養基上,於34.5℃-36.5℃溫度下培養18~24小時。
b.將旺盛菌苔用生理鹽水洗下,並稀釋成菌株的液體。
c.加熱浸出有效成份。
d.冷卻至室溫後用無菌離心管以每分鐘2000轉以上的速度離心30分-2小時。(依菌種而定)。
e.吸出上清,分裝於無菌容器中。
f.加熱滅菌。
g.經無菌試驗後即可應用。
其中,屬於葡萄球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屬用普通培養瓊脂平板,鏈球菌屬、奈瑟氏菌屬用血平板。、本發明的用法與用量上臂外側三角肌皮內注射,每次0.1-0.2毫升,48-72小時一次。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也可出現周身不適(遲發性變態反應)均屬正常,72小時後自然消退。結核及活動結核患者慎用。貯存封安瓶常溫閉光保存,有效期2年。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一製備用於治療已對抗生素產生耐藥後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免疫激活劑。
a.將含有耐藥菌的人體分泌物作純培養,再將純培養的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株接種在普通瓊脂平板式培養基上,於34.5℃溫度下培養24小時;b.將旺盛菌苔用生理鹽水洗下,並稀釋成菌株為300億/每毫升生理鹽水的液體(用比濁法測定);c.於100℃加熱30分鐘,浸出有效成份;d.冷卻至室溫後用無菌離心管以每分鐘2000轉以上的速度離心30分鐘;e.用無菌吸管吸出上清,浸出液分裝於無菌容器中;f.於100℃加熱30分鐘滅菌;g.經無菌試驗後即可應用。
實施例二製備用於治療已對抗生素產生耐藥後的布蘭漢球菌感染的免疫激活劑。
a.將含有耐藥菌的人體分泌物作純培養,再將純培養的耐藥布蘭漢球菌株接種在血平板培養基上,於34.5℃溫度下培養24小時;h.將旺盛菌苔用生理鹽水洗下,並稀釋成菌株為300億/每毫升生理鹽水的液體(用比濁法測定);i.於100℃加熱30分鐘,浸出有效成份;j.冷卻至室溫後用無菌離心管以每分鐘2500轉以上的速度離心2小時;k.用無菌吸管吸出上清,浸出液分裝於無菌容器中;l.於100℃加熱30分鐘滅菌;m.經無菌試驗後即可應用。
對於由以上多種耐藥菌感染的疾病,可採用多價等量聯合使用。
臨床資料外科骨髓炎8例、多發性癤腫19例、乳腺炎7例、一般創傷感染6例(計40人)。
內科慢性支氣管炎13例、支氣管哮喘7例、肺氣腫6例、支氣管擴張3例、多發性扁桃體炎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感染症,腎小球腎炎4例、風溼性關節炎5例、風溼性結節3例、紅斑1例。各種心臟病28例、二尖辨狹窄2例、心梗2例、房顫1例、心衰3例(計102人)。
五官科各種鼻炎14例、息肉2例、咽炎27例、齒槽膿仲5例、慢性持續性腮腺炎1例(計49人)。
兒科扁桃體炎21例、氣管、支氣管炎15例、肺炎11例、支氣管擴張1例、心肌炎8例(計56人)。治療效果以上各科多種疾病總計247人次,首次用藥後24-48小時即可見效,有效率可達100%,能堅持治療均可痊癒。但器質性病變達到無法自然修復的情況下,該藥不能替代手術、局部清創及外用藥等。
該藥特點是劑型合理、劑量小、持續作用時間長,經皮吸收、無毒副作用,直接作用於靶部位,不但不傷害其它臟器,而且還可以同時治療其它器官存在相同感染原的各種疾病,符合當前國際上物理藥劑學、生物藥劑學的發展趨勢,其作用機理是使用免疫製劑後,通過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激活白細胞,使其提高識別能力和吞噬功能,保證生體處於極佳的微生態平衡狀態,達到生體的健康水平。典型病例例1趙東躍,男,36歲,建築工人,住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彩虹派出所65組43號,聯繫人牛玉蘭,電話0452-2723297。
該患者於1994年7月經齊齊哈爾市解放門醫院確診為右脛腓骨下端開放性粉碎性骨折。7月21日由齊市中醫院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報告為綠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屬)生長,對11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又經擴創及兩個多月的抗感染治療無效。於10月16日開始採用本發明的『免疫激活劑』和局部外用藥3天見效,感染得以控制,外觀松質骨部位由黑色-灰色-黃色-粉色-紅色,X光片顯示骨質密度增加,骨小梁形成。6個月後基本痊癒。(現存有X光片4張,照片1張)。
例2王祥,男,28歲,住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鎮長龍村,農民,聯繫人周佩恆,塔子城鎮政府,電話0452-711156(該電話是1994年的,可能有變,但地址不變)。
該患者於1994年8月,右前臂軋傷以致功能喪失,外傷出血,經泰來縣新生醫院確診為右臂開放性骨折,入院治療,經抗炎、植骨、植皮長達4個月的臨床治療,創口有膿性分泌物,局部腫脹無奈出院。1994年12月28日來齊市解放門醫院,經檢查,確診為陳舊性、開放性骨折,合併骨髓炎。當天即到我處求治,該患者前臂所植皮辨因感染,潰爛張開半面,分泌大量膿液、屍臭,經塗片及培養檢驗為乙鏈球菌(鏈球菌屬)感染,注射本發明的『免疫激活劑』合併創面外用藥1次見效,7次基本痊癒出院(現存照片2張,前後位)。
例3王阿新,女,55歲,住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冰窖胡同18-5號,電話0452-2430682。原齊市五院護士長。
該患者於1992年5月左腮腺突然腫大,由市附屬二院門診治療一周無效,即到五官科醫院住院治療,經口服、靜脈點滴、腮腺導管注入各種抗生素均無效後,經碘照影確診為腮腺腺體擴張成臘腸樣改變(炎症所致)。擴張引起唾液殘留,殘留又加重感染,如此造成惡性循環達三年之久。該患者於1995年11月,來我處求治,經檢驗報告為布蘭漢球菌(奈瑟氏菌屬),用了本發明的『免疫激活劑』2次見效,20次痊癒。至今復發兩次,因腺體擴張後局部形成器質性改變,在較長的自然修復過程中,由於各種內外因素造成復發是正常的。經再次用藥1次見效,5-10次即痊癒(現存X光片2張,痊癒照片1張)。
例4張薇,女,18歲,農民,住黑龍江省富裕縣該患者於1997年5月,右手拇指上端因長期感染導致骨髓炎,於當年12月來我處求治,經化驗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屬)感染,局部潰爛,指甲呈黑色,經使用本發明的『免疫激活劑』,8天後明顯可見指甲根部生長出健康指甲,以後逐步好轉,用藥20次基本痊癒(現存X光片2張,不同程度照片6張)。
眾所周知,由於人體在生命過程中不斷與微生物接觸,因此在免疫力低下時難免造成各種感染性疾病。
但是,自人類發現細菌以來一直視其為敵,一味採取殺滅的手段。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耗用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研製了上千種抗生素,結果是水漲船高。人們依然處於一種危機之中,那就是大量使用抗生素,特別是濫用所造成的後果一菌群失調,耐藥菌的泛濫。
其實細菌也是人類的朋友,同人類需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一樣,人類也需要微生物在自身的平衡,稱為『微生態平衡』。
正常菌群的定植與感染,主要取決於細菌與寄主的生態平衡。細菌方面的平衡因素主要是粘附作用,寄主方面主要是免疫系統,因此提高寄主免疫系統的水平是生態防治的重要手段。這就是本發明所倡導的《開展微生態平衡,用免疫方法醫治感染症》的重要意義。
「免疫學」起源於中國,據考察在唐代公元713-741年,即已發明了種人痘,以預防天花的免疫方法,然而對這種早期「免疫學」成就未能作深入研究,只停留在原始階段。直至一千多年以後,公元1796年真納(E.enner)改用種牛痘成功,在後者的推動下,巴斯德成功地研製了弱毒雞霍亂菌苗,炭疽菌苗、狂犬疫苗等。從古至今免疫製劑用於感染症都是以預防為主,能用於治療的還很少,效果也不盡人意,特別是對耐藥菌感染的治療,目前還是空白。
本發明首創的這種特別針對已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病菌而研製的『免疫激活劑』,從以上臨床治療及典型病例的效果來看,在國際醫療範圍內還屬空前,其能使生體處於極佳的微生態平衡,進而達到健康水平,前景可觀,無疑已具備突出的實質性進步和顯著效果,於是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免疫激活劑,其特徵是含有從純培養而得的耐藥菌株中提取出的表面抗原、多糖、類毒素有效成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激活劑,其特徵是所述耐藥菌株是屬於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奈瑟氏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屬中的菌株。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疫激活劑,其特徵是所述耐藥菌株是製成每毫升生理鹽水中約含300億個菌株的濃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免疫激活劑,其特徵是所述免疫激活劑的用法與用量是每次0.1-0.2毫升皮內注射,48-72小時一次。
5.一種製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激活劑的方法,其特徵是所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生理鹽水;培養基,其操作步驟依序如下a.將純培養的耐藥菌株接種在培養基上,於34.5℃-36.5℃溫度下培養18~24小時;b.將旺盛菌苔用生理鹽水洗下,並稀釋成菌株的液體;c.加熱浸出有效成份;d.冷卻至室溫後用無菌離心管以每分鐘2000轉以上的速度離心30分~2小時;e.吸出上清,分裝於無菌容器中;f.加熱滅菌;g.經無菌試驗後即可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抑制病菌的製劑,尤指為解決全球性耐藥菌感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抑制對抗生素產生耐藥後病菌的免疫激活劑及其製備方法,該免疫激活劑是含有從純培養而得的耐藥菌株中提取出的表面抗原、多糖、類毒素有效成分,可用於對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奈瑟氏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屬以及與上述菌屬有關的致炎因子所導致的耐藥後的各種感染性疾病,使生體處於極佳的微生態平衡狀態,達到健康水平,填補了人類在面對耐藥菌方面無奈的空白。
文檔編號A61K39/02GK1217211SQ9812451
公開日1999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1998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1998年11月10日
發明者曹守仁, 郭瑩 申請人:郭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