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易黏粘的攪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1:02:14

本實用新型屬於攪拌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不易黏粘的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在化工生產加工領域,各種原料的混合攪拌,特別是在液體與粉末攪拌過程中,常會存在粉末結塊導致攪拌不均勻,或者粉末沉澱等問題,而未攪拌均勻的物料通常會塊狀黏粘在攪拌罐的罐壁上,長久積壓容易影響物料攪拌的精確度,甚至會影響安全,因此必須清理乾淨,但是清理難度較大,清理時間長,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不易黏粘的攪拌裝置,以解決罐體內壁物料黏粘的問題。
一種不易黏粘的攪拌裝置,包括罐體、攪拌軸、攪拌葉,所述罐體底部設置支撐,罐體頂部中間設置傳動機,罐體頂部左側設置進料口,罐體底部中間設置出料口,罐體外側設置降噪殼體,所述攪拌軸設置於罐體內部,頂部連接傳動機,所述攪拌葉設置於攪拌軸上,攪拌葉截面為1/2個U形,攪拌葉外側設置鋼刷,所述降噪殼體與罐體之間中空,左上角設置出口。
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葉為1/2個U形,兩片組成一個完整的U形,攪拌效果更佳,同時在攪拌葉前端設置鋼刷,能夠有效地消除罐體上積累的物料,清理效果好,物料浪費少。
本實用新型的降噪殼體為中空,且與罐體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空間,降噪殼體上部設置出口,可以注入不同的材料,能夠兼顧到保溫、冷卻的功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攪拌葉一組不少於四片。
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葉數量較多,能夠保證在快速攪拌過程中的質量,物料混合效果好,攪拌時間短,更加節約時間節約能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鋼刷與罐體之間的距離不超過鋼刷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的鋼刷硬度較高,如果長期快速與罐體摩擦,容易導致罐體損壞,甚至破裂,因此鋼刷與罐體之間設置合理的間隙,不僅能夠保證順利清理罐體上積累的物料,同時能夠保證罐體的安全,延長使用壽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攪拌葉高度不超過降噪殼體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葉的高度為物料位於罐體內的最高高度,在此高度範圍內能夠保證攪拌葉的攪拌效果,保證攪拌葉不會超負荷工作,因此降噪殼體的高度能夠更好地覆蓋噪聲源,運行過程中更加安靜,更加高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不易黏粘的攪拌裝置,攪拌葉為1/2個U形,兩片組成一個完整的U形,且不少於四片,攪拌效果更佳,同時在攪拌葉前端設置鋼刷,能夠有效地消除罐體上積累的物料,清理效果好,物料浪費少;降噪殼體為中空,且與罐體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空間,降噪殼體上部設置出口,可以注入不同的材料,能夠兼顧到保溫、冷卻的功能,降噪殼體的高度能夠更好地覆蓋攪拌葉的高度,運行過程中更加安靜,更加高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罐體,2.攪拌軸,3.攪拌葉,4.支撐,5.傳動機,6.進料口,7.出料口,8.降噪殼體,9.鋼刷,10.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後」、「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所示,一種不易黏粘的攪拌裝置,包括罐體1、攪拌軸2、攪拌葉3,所述罐體1底部設置支撐4,罐體1頂部中間設置傳動機5,罐體1頂部左側設置進料口6,罐體1底部中間設置出料口7,罐體1外側設置降噪殼體8,所述攪拌軸2設置於罐體1內部,頂部連接傳動機5,所述攪拌葉3設置於攪拌軸2上,攪拌葉3截面為1/2個U形,攪拌葉3外側設置鋼刷9,所述降噪殼體8與罐體1之間中空,左上角設置出口10。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葉3為1/2個U形,兩片組成一個完整的U形,攪拌效果更佳,同時在攪拌葉3前端設置鋼刷9,能夠有效地消除罐體1上積累的物料,清理效果好,物料浪費少。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降噪殼體8為中空,且與罐體1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空間,降噪殼體8上部設置出口10,可以注入不同的材料,能夠兼顧到保溫、冷卻的功能。
如圖所示,所述攪拌葉3一組不少於四片,攪拌葉3數量較多,能夠保證在快速攪拌過程中的質量,物料混合效果好,攪拌時間短,更加節約時間節約能源。
如圖所示,所述鋼刷9與罐體1之間的距離不超過鋼刷9的寬度,鋼刷9硬度較高,如果長期快速與罐體1摩擦,容易導致罐體1損壞,甚至破裂,因此鋼刷9與罐體1之間設置合理的間隙,不僅能夠保證順利清理罐體1上積累的物料,同時能夠保證罐體1的安全,延長使用壽命。
如圖所示,所述攪拌葉3高度不超過降噪殼體8的高度,攪拌葉3的高度為物料位於罐體1內的最高高度,在此高度範圍內能夠保證攪拌葉3的攪拌效果,保證攪拌葉3不會超負荷工作,因此降噪殼體8的高度能夠更好地覆蓋噪聲源,運行過程中更加安靜,更加高效。
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於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徵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