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5:43:21 3
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屬於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包括設於主電機(2)的輸出軸上的主同步帶輪(5)、設於筒管(3)的驅動軸上的從同步帶輪(6)、套設於主同步帶輪(5)和從同步帶輪(6)上的同步帶(8)、用於張緊同步帶(8)的張緊輪(7)、從同步帶輪(6)外側的外軸承座(10)和從同步帶輪(6)內側的內軸承座(11),所述內軸承座(11)和外軸承座(10)固定在機架(1)上,所述外軸承座(10)上設有一軸承(12),所述內軸承座(11)內並排設有兩軸承(12),所述軸承(12)套設在所述筒管(3)的驅動軸上,所述張緊輪(7)通過支架(13)固定在所述機架(1)上。
【專利說明】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紡織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尤其涉及EJK211型粗紗機的改造。
【背景技術】
[0002]粗紗機,是把纖維條製成粗紗的紡紗機器。粗紗機主要作用是牽伸和加拈,並把粗紗卷繞成一定的卷裝,以適應細紗機加工的要求。粗紗機按加拈機構形式分為翼錠粗紗機和搓拈粗紗機。翼錠粗紗機靠錠翼迴轉對紗條連續施加拈度,生產有拈粗紗。搓拈粗紗機靠一對搓條皮板對紗條進行夾持搓拈,在紗條上形成正反拈向相間的假拈,生產無拈粗紗。翼錠粗紗機和搓拈粗紗機又可分為頭道、二道和單程粗紗機。各種粗紗機的餵入形式、粗紗卷裝和機器的錠數有所不同,但機器結構和作用大致相同。
[0003]目前使用的粗紗機主要由筒管卷繞、錠翼旋轉、羅拉牽伸和龍筋升降四部分組成,電機通過差速口及其對應匹配的傳動線路實現筒管卷繞、錠翼、旋轉、羅拉牽伸、龍筋升降的運動,完成粗紗機傳動所必須的動力。
[0004]常見的A454型粗紗機的筒管驅動結構為主電機的輸出軸上設有主金屬齒輪,筒管的驅動軸上設有從金屬齒輪,主金屬齒輪與從金屬齒輪之間設有膠木齒輪傳動,通過前述三齒輪的嚙合來驅動筒管卷繞。
[0005] 申請人:在實現本實用新型時發現現有的粗紗機存在以下問題:
[0006]1、膠木齒輪的磨損速度快,其使用壽命只有一周左右,需要定期更換,費時費力,且成本高。該機構正常轉動時承載負荷特別大,也不能滿足筒管卷繞的高速運轉需求;
[0007]2、現有的筒管驅動結構振動劇烈,不但噪音很大,且影響筒管卷繞效果,對半成品質量影響特別大。
【發明內容】
[000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該結構通過同步帶輪傳動,驅動穩定沒有噪音且同步帶的使用壽命長達3個月,省時省力;另外通過在筒管的驅動軸上設置了兩軸承座進一步提高了驅動結構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所述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該結構包括設於主電機2的輸出軸上的主同步帶輪5、設於筒管3的驅動軸上的從同步帶輪6、套設於主同步帶輪5和從同步帶輪6上的同步帶8、用於張緊同步帶8的張緊輪7、從同步帶輪6外側的外軸承座10和從同步帶輪6內側的內軸承座11,所述內軸承座11和外軸承座10固定在機架I上,所述外軸承座10上設有一軸承12,所述內軸承座11內並排設有兩軸承12,所述軸承12套設在所述筒管3的驅動軸上,所述張緊輪7通過支架13固定在所述機架I上,所述張緊輪7設於所述主同步帶輪5和從同步帶輪6之間。
[0009]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主同步帶輪5的齒數為58,齒距為8mm ;所述從同步帶輪6的齒數為30,齒距為8mm ;所述張緊輪7的直徑為27_34mm。
[0010]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從同步帶輪6的外側邊緣設有外環形限位凸起14,所述張緊輪7的內側邊緣設有內環形限位凸起15。
[0011]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主電機2與其輸出軸之間設有萬向軸承4。
[0012]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同步帶8的下側繞過所述張緊輪7的上側。
[0013]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張緊輪7包括轉軸17、轉動軸承16和軸套18,所述轉動軸承16通過所述轉軸17固定在所述支架13上,所述軸套18套設在所述轉動軸承16上,所述軸套18的內側邊緣設有所述內環形限位凸起15。
[00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該結構通過同步帶傳動,驅動穩定沒有噪音且同步帶的使用壽命長達3個月,省時省力;另外通過在筒管驅動軸上設置了兩軸承座進一步提高了驅動結構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同時,分別在同步帶輪的外側邊緣和張緊輪的內側邊緣設有外環形限位凸起和內環形限位凸起,用於防止同步帶滑動,進一步地提高了該結構的穩定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同步帶、主同步帶輪、從同步帶輪和張緊輪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機架、2主電機、3筒管、4萬向軸承、5主同步帶輪、6從同步帶輪、7張緊輪、8同步帶、9輸出軸軸承座、10外軸承座、11內軸承座、12軸承、13支架、14外環形限位凸起、15內環形限位凸起、16轉動軸承、17轉軸、18軸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9]參見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該結構包括設於主電機2的輸出軸上的主同步帶輪5、設於筒管3的驅動軸上的從同步帶輪6、套設於主同步帶輪5和從同步帶輪6上的同步帶8、用於張緊同步帶8的張緊輪7、用於固定主電機2的輸出軸的輸出軸軸承座9、從同步帶輪6外側的用於固定筒管3的驅動軸的外軸承座10和從同步帶輪6內側的用於固定筒管3的驅動軸的內軸承座11等。其中,主電機2、筒管3、輸出軸軸承座9、內軸承座11和外軸承座10固定在機架I上,主同步帶輪5、從同步帶輪6和張緊輪7位於同一豎直平面上。外軸承座10上設有一軸承12,內軸承座11內並排設有兩軸承12,前述三軸承12套設在筒管3的驅動軸上,該結構提高了筒管3的驅動軸的穩定性,而在內軸承座11內使用兩並排設置的軸承12用以提高軸承的使用壽命。其中,張緊輪7通過支架13 (可以採用原膠木輪的支架)固定在機架I上,張緊輪7設於主同步帶輪5和從同步帶輪6之間,基本位於同一直線上。
[0020]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主同步帶輪5的齒數為58,齒距為8mm ;從同步帶輪6的齒數為30,齒距為8mm ;張緊輪7的直徑為27_34mm。上述結構保證良好的傳動效果。
[0021]優選地,參見圖1和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從同步帶輪6的外側邊緣設有外環形限位凸起14,張緊輪7的內側邊緣設有內環形限位凸起15。用於防止同步帶滑動,進一步地提聞了該結構的穩定性。
[0022]其中,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主電機2與其輸出軸之間設有萬向軸承4。
[0023]其中,參見圖1和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同步帶8的下側繞過張緊輪7的上側。
[0024]其中,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張緊輪7包括轉軸17、轉動軸承16和軸套18,轉動軸承16通過轉軸17固定在支架13上,軸套18套設在轉動軸承16上,軸套18外表面光滑且其內側邊緣設有內環形限位凸起15。
[002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該結構通過同步帶傳動,驅動穩定沒有噪音且同步帶的使用壽命長達3個月,省時省力;另外通過在筒管驅動軸上設置了兩軸承座進一步提高了驅動結構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同時,分別在同步帶輪的外側邊緣和張緊輪的內側邊緣設有外環形限位凸起和內環形限位凸起,用於防止同步帶滑動,進一步地提高了該結構的穩定性。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設於主電機(2)的輸出軸上的主同步帶輪(5)、設於筒管(3)的驅動軸上的從同步帶輪¢)、套設於主同步帶輪(5)和從同步帶輪(6)上的同步帶(8)、用於張緊同步帶(8)的張緊輪(7)、從同步帶輪(6)外側的外軸承座(10)和從同步帶輪(6)內側的內軸承座(11),所述內軸承座(11)和外軸承座(10)固定在機架(I)上,所述外軸承座(10)上設有一軸承(12),所述內軸承座(11)內並排設有兩軸承(12),所述軸承(12)套設在所述筒管(3)的驅動軸上,所述張緊輪(7)通過支架(13)固定在所述機架(I)上,所述張緊輪(7)設於所述主同步帶輪(5)和從同步帶輪(6)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主同步帶輪(5)的齒數為58,齒距為8mm ;所述從同步帶輪(6)的齒數為30,齒距為8mm ;所述張緊輪(7)的直徑為 27_34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從同步帶輪(6)的外側邊緣設有外環形限位凸起(14),所述張緊輪(7)的內側邊緣設有內環形限位凸起(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電機(2)與其輸出軸之間設有萬向軸承(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同步帶(8)的下側繞過所述張緊輪(7)的上側。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粗紗機筒管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張緊輪(7)包括轉軸(17)、轉動軸承(16)和軸套(18),所述轉動軸承(16)通過所述轉軸(17)固定在所述支架(13)上,所述軸套(18)套設在所述轉動軸承(16)上,所述軸套(18)的內側邊緣設有所述內環形限位凸起(15)。
【文檔編號】D01H7/50GK203960439SQ201420284053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30日
【發明者】王洪波 申請人:湖北茂弘紡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