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河蟹選育方法與流程
2023-04-25 06:41:51 4
本發明涉及苗種繁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河蟹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sensis H.), 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方蟹科、弓腿蟹亞科、絨螯蟹屬。河蟹肉味鮮美、營養豐富, 深受人們喜愛,自1991 年以來我國河蟹養殖產量快速、穩定增長,成為了我國極為重要的水產經濟生物,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水產品之一和最具文化底蘊的水產養殖對象,富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我國名特優水產養殖業的一朵奇葩。河蟹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中最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支柱產業之一。全國許多地區將河蟹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和諧社會的支柱產業。隨著河蟹養殖產業的不斷發展,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對選育的優良蟹苗的需求日益旺盛,優良河蟹品種的選育工作越來越重要,然而河蟹兩年一個生命周期的特性,導致了河蟹選育進程緩慢,遠遠不能滿足養殖業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河蟹選育方法,通過模擬生態環境的方法把河蟹兩年一個周期的選育過程縮短到一年,大大加快了選育進程。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1)設定選育目標。
(2)選擇符合選育目標的河蟹作為選育基礎群體催肥促熟,催肥環境條件控制在水溫18℃~20℃,氨態氮5mg/L,pH8.2~8.6,每天投餵河蟹體重10%的魷魚作為餌料,每天全量換水1次,清除殘餌糞便和死蟹。
(3)檢測河蟹性腺比例達到15%,把河蟹組合放入交尾池,交尾池環境條件控制在水溫14℃~16℃,氨態氮5mg/L,pH8.2~8.6,鹽度18~20。
(4)抱卵蟹培育,把雄蟹和交尾失敗的雌蟹移出交尾池,抱卵蟹原池培育,先連續緩慢降低交尾池水溫,經過5天水溫降到4℃後維持4℃5天,再連續緩慢升高交尾池水溫經過5天升到20℃,環境條件控制在水溫18℃~20℃,氨態氮5mg/L,pH8.2~8.6培育3天。
(5)蟹苗培育,首先將蟹卵從抱卵蟹剝離打散,分離去除河蟹剛毛和死卵,然後用100ppm甲醛浸泡消毒10分鐘,最後把蟹卵放入孵化容器內孵化。孵化容器內環境條件控制在水溫20℃~22℃,氨態氮10mg/L,pH8.2~8.6,鹽度18~20,微量充氣使水微流動,保持蟹卵在水中沉浮不聚集,蟹卵孵化密度0.5~1粒/ml。溞狀幼體破膜後,每天投餵角毛藻、叉鞭金藻、輪蟲、麵包酵母作為餌料,每天換水2次,每次換水20%~50%。蟹苗發育到大眼幼體後進行淡化,通過換入淡水的方式,經過5天把鹽度降到5以下。
(6)養殖,蟹苗發育到大眼幼體第7天移入蟹種養殖單元,蟹種長到5g/只轉入成蟹養殖單元。養殖單元基礎環境條件模擬常規養殖環境條件進行調控,並且根據選育目標定向改變,蟹種養殖密度40隻~50隻/㎡,成蟹養殖密度4隻~5隻/㎡。
(7)重複選育,成蟹養殖到生殖蛻殼結束後,挑選其中符合選育目標的個體,重複上述步驟,直至達到預期選育指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適合北方地區稻田養殖大規格成蟹的河蟹新品種為例,對本發明做具體說明。
(1)設定稻田成蟹達到雄蟹150g,雌蟹100g為大規格品種。
(2)第一年9月中旬選擇規格達到選育指標的河蟹作為基礎群體催肥促熟,催肥環境條件控制在水溫18℃~20℃,氨態氮5mg/L,pH8.2~8.6,每天投餵河蟹體重10%的魷魚作為餌料,每天全量換水1次,清除殘餌糞便和死蟹。
(3)第一年10月初檢測河蟹性腺比例達到15%,把河蟹組合放入交尾池,交尾池環境條件控制在水溫14℃~16℃,氨態氮5mg/L,pH8.2~8.6,鹽度18~20。
(4)抱卵蟹培育,第一年10月中旬把雄蟹和交尾失敗的雌蟹移出交尾池抱卵蟹原池培育,連續緩慢降低水溫,經過5天水溫降到4℃後維持4℃5天,10月下旬連續緩慢升高水溫經過5天升到20℃,環境條件控制在水溫18℃~20℃,氨態氮5mg/L,pH8.2~8.6培育3天。
(5)蟹苗培育,首先將蟹卵從抱卵蟹剝離打散,多次漂洗分離去除河蟹剛毛和死卵,然後用100ppm甲醛浸泡消毒10分鐘,最後把蟹卵放入孵化容器內孵化。孵化容器內環境條件控制在水溫20℃~22℃,氨態氮10mg/L,pH8.2~8.6,鹽度18~20,微量充氣使水微流動,保持蟹卵在水中沉浮不聚集,蟹卵孵化密度0.5~1粒/ml。溞狀幼體破膜後,每天投餵角毛藻、叉鞭金藻、輪蟲、麵包酵母作為餌料,每天換水2次,每次換水20%~50%。第一年11月下旬蟹苗發育到大眼幼體後進行淡化,通過換入淡水的方式,經過5天把鹽度降到5以下。
(6)養殖,第一年12月蟹苗發育到大眼幼體第7天移入,蟹種養殖單元,養殖密度40隻~50隻/㎡。蟹種養殖單元環境條件模擬夏季稻田環境條件控制,水深20cm~30cm,栽種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金魚藻和挺水植物水稻,22℃~30℃,氨態氮5mg/L,pH8.2~8.6,鹽度<1,每天有不少於3小時時間光照強度在10000lx以上。第二年5月蟹種長到5g/只轉入成蟹養殖單元,養殖密度4隻~5隻/㎡。成蟹養殖按照北方地區常規稻田養蟹模式進行,調控水深20cm~30cm,,氨態氮5mg/L,pH8.2~8.6,鹽度<1。
(7)重複選育,第二年9月中旬成蟹養殖到生殖蛻殼結束後,挑選其中符合選育目標的個體,重複上述步驟,直到達到預期選育指標。
如上所述經過一年的時間,完成一個選育周期。
實施例結合選育稻田養殖大規格成蟹的河蟹選育目標具體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比如應用於其他蟹類,比如應用於抗病品種、快速生長品種的選育,這些都應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