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高考的唐某珺(唐某珺準備開啟第14次復讀)
2023-04-17 08:54:34 5
據9月3日《紅星新聞》報導,復讀13年的唐某珺準備開啟自己的第14次復讀。
有人說,唐某珺復讀是為了獎金,是一種職業復讀,他本人否認了這種說法。
他說,「除了2016年去平果三中和今年考上上海交大,這兩次獎金比較可觀外,中間幾年的獎金只是基本夠生活開銷。」獎金雖然是他復讀的一部分,但若是復讀僅僅是為一年兩三萬元的獎金,是划不來的。
應該說,唐某珺這個說法還是比較靠譜的。因為,經過14年的考試驗證,唐某珺並非「考試天才」,其成績的提高,只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人的智力就像樓層的高度一樣,是有「天花板限制」的,抵達「天花板」後,無論你如何努力,都不會再「破板沖天」。因此,復讀一年後考試其實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此前,唐某珺13年復讀,能進985、211的機會並不是特別多,也佐證了這一點。而學校發獎金是要根據考分的高低,錄取學校的段位,因此,將復讀當作為「生財之道」「職業化」,是靠不住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高考形勢、內容的變化,也是沒有未來的。
那麼,唐某珺為什麼還要堅持呢?
從唐某珺的答記者問中,我們可以捋出他的內心想法:
一是虛榮心作怪。高考14次,復讀13年,唐某珺當年的同學早已功成名就、成家立業,比如他初中的同學何漢立,也就是《高十》紀錄片的製作人,2012年廣西師範大學畢業後入廣西廣播電視臺工作,現在已是國家三級導演,其製作的電視節目曾在央視一套、四套 七套、廣西衛視等平臺播出,成績斐然,在影視界已是小有名氣。
而相對於自己,唐某珺仍是一個高中生,他現在能與老同學PK的唯有復讀這一「光環」,如果他現在去大學讀書,就會「泯然眾人亦」,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即使他大學畢業,能夠找到工作,也決不會再有每年一度的萬人注目。
這一點,從他的微博認證中可窺一斑。他的微博認證現在改為「為上清華復讀13年考生」,而據他自己講,他並不喜歡這個認證,這只是微博工作人員聯繫他,給他進行的認證,他自己感覺彆扭,想自己改過來,但都駁回了。
自媒體是個人的自媒體,認證信息及發布內容都是「我的微博我做主」,平臺只是負責審核和監管,只要不違規、違法,自己的微博應該是自己說了算的,如果不合自己意願,為什麼不關閉?還任其所謂的工作人員「聯繫」,讓別人設計、但自己不喜歡的認證語綁架自己?可見,自己還是願意的!
眾所周知,現在網絡媒體的力量,何某珺原來的同學,無論考上什麼大學,哪怕是清華北大,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做出多大的業績,哪怕是從事新聞的何漢立,現在的「知名度」都不會超過唐某珺。所以,虛榮心作怪,現在的唐某珺是躺在「復讀的浮雲」中不願下來、不想下來,不敢下來,一旦失去復讀光環,他就什麼也不是了。
二是想利用自己的復讀生身份,成為「職業媒體人」,想靠蹭流量去賺錢。當下,自媒體發展勢頭正猛,依託自媒體「發家致富」者屢見不鮮,唐某珺瑞在有吃自媒體飯的傾向。
比如他的微博,截止9月2日,雖然只有25條,卻已吸粉2.9萬,單日閱讀量為1萬 ,以他棄985、211不讀、14年復讀生身份,一舉一動、一頻一行都會受到眾人的關注。而當下,流量就是金錢,有流量就有錢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
不管是平臺想法也好,唐某珺自願也罷,反正微博認證打上「為上清華復讀13年考生 唐某珺」本身就是一種營銷的廣告……
想靠蹭流量賺錢這條路通否?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