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年都要閏月(為什麼要閏月做壽衣)
2023-04-17 10:39:20 4
文章源自公眾號:天順祥殯葬文化 轉載請註明出處
根據傳統曆法,農曆沒有第十三個月。民間說的閏四月,是按照曆法規則進行推算的,也即把放在四月過後的重複月份,稱為「閏四月」。
閏四月在曆法上屬於常見閏月,一般相隔八年或十一年出現一次,最長間隔時間為三十八年。儘管,閏月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人們仍習慣用特殊的方式,紀念這個「來之不易」的月份。民間最常用的紀念方式,就是在閏月期間為老人趕製壽衣了。
關於閏月做壽衣,史料記載還是挺多的。著名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傳》第二十四回有這樣的描述:便是老身十病九痛,怕有些山高水低,頭先要制辦些送終衣服。難得近處一個財主見老身這般說,布施與我一套衣料,綾綢絹緞,又與若干好綿。放在家裡一年有餘,不能夠做。今年覺道身體好生不濟,又撞著如今閏月,趁這兩日要做,又被那裁縫勒掯,只推生活忙,不肯來做。老身說不得這等苦。」這裡的「閏月」雖沒指明閏幾月,但閏月做壽衣的習俗,在民間被沿襲下來了。
關於閏月做壽衣的習俗,光緒二十二年的《太平縣誌》中也有記載:「逢有閏月,為親作壽器、生衣,每歲大約如此。」(摘自《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華東卷)。這裡的「為親做壽器、生衣」,大抵就是現在的壽材、壽衣了。從史料及文獻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民間閏月做壽衣的習俗,應該是很早就有了。
那麼,古人為什麼要在閏月做壽衣呢?這除了與人們樸實的觀念有關外,還與宗教活動及臨終實況有關。在古代,老人上了60歲,兒女就要忙著為其趕製壽衣,認為這樣可以為老人添福增壽。壽衣趕在閏年做,是因為閏年比平年多一個月,也就是這多出來的一個月,被人們認為可以為老人添福增壽。雖然這只是人們樸實觀念的表現,但卻表達了兒女希望父母健康長壽的願望。
從宗教的角度說,提前為老人趕製壽衣,便於臨終前給老人穿上。據傳,老人咽氣前穿的壽衣,可以一件不剩地帶走。如果等去世後再給老人穿壽衣,就等於沒穿衣服走向另一個世界。兒孫不願意老人遭受陰世的悽風冷雨,就提前為其趕製壽衣,其用意就是放心地讓老人把壽衣帶走。
從臨終實況方面說,那就是為了避免事起倉促,兒孫來不及為老人準備壽衣。加上壽衣要在老人還沒咽氣且狀況不好的時候穿。子女如果不提前準備壽衣,老人一旦撒手人寰,就會出現事出倉促,忙中出錯的情況。所以老人的壽衣,還是提前準備的好,最好趕在閏月為其做壽衣,這樣在心理上能給人莫大的寬慰。
如今,很多年輕人連飯都不會做,更不用說親自為老人做壽衣了。值得慶幸的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購物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子女足不出戶也能為老人買到滿意的壽衣,以表達對老人那份拳拳的愛。
壽衣購買:詳見天順祥官網、天順祥淘寶企業店、天順祥京東旗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