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實驗室貽貝育苗變態期促進附著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2:47:3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驗室貽貝育苗變態期促進附著的裝置。
背景技術:
貝類在其發育過程中,大都要經過一個附著變態過程。變態過程是貝類從幼蟲向成體轉變的一個重要發育階段,附著變態的成功與否將決定苗種生產的成敗。如果附著基投放較晚,貝類會延長浮遊期和匍匐期,由於貝苗有聚集的習性,池底大量貝苗聚集,缺氧、缺餌、有害生物大量繁殖等一系列問題發生,最終導致貽貝幼苗無法順利變態而大量死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能縮短貽貝幼苗變態時間並且提高貝苗變態期成活率的實驗室貽貝育苗變態期促進附著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該實驗室貽貝育苗變態期促進附著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用於貽貝培育的水槽,所述水槽的側壁傾斜設置有附苗器,所述附苗器與水槽之間形成的容置空間設置有增氧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附苗器包括有環形圈以及能覆蓋住該環形圈的篩絹網,所述篩絹網的上端設置有供繩子系住的通孔,在所述繩子系住所述通孔並固定在所述水槽側壁的狀態下,能將所述附苗器傾斜設置在所述水槽側壁上。由於附苗器通過繩子水槽的側壁上,從而能使得附苗器立於增氧裝置之前,通氣之後,由於壓強作用,附苗器能自然立於水中而不倒。
優選地,所述環形圈的外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環形圈生繡的保護套。
進一步地,所述增氧裝置包括有氣泡石或有連接有增氧泵的氣管。
進一步地,所述篩絹網的網目數為150目。由於變態初期貽貝幼苗長度小於300um,若要貽貝幼苗附在網上,150網目的篩絹網正好能堵住幼苗又能保證水在篩絹網的網孔之間的循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將增氧裝置設置在附苗器背後,能利用水的壓強使附苗器斜靠在水槽側壁上,變態期幼苗有向氧氣充足的地方遊動的趨勢,最終全部粘在附苗器完成變態過程,以縮短貽貝幼苗變態時間並且提高貝苗變態期成活率,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附苗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苗器背面增氧裝置氣泡石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3所示,本實驗室貽貝育苗變態期促進附著的裝置包括有用於貽貝培育的水槽1,該水槽1的側壁傾斜設置有附苗器2,且附苗器2與水槽1之間形成的容置空間設置有增氧裝置,本實施例中附苗器2包括有環形圈21以及能覆蓋住該環形圈21的篩絹網22,並且篩絹網22的上端設置有供繩子系住的通孔23,在繩子系住通孔23並固定在水槽1側壁的狀態下,能將附苗器2傾斜設置在水槽1側壁上,為了防止附苗器2的環形圈21生繡,環形圈21的外表面包覆有保護套,而增氧裝置則為多塊氣泡石3,由於增氧裝置設置在附苗器2背後,能利用水的壓強使附苗器2斜靠在水槽1側壁上,變態期幼苗有向氧氣充足的地方遊動的趨勢,最終全部粘在附苗器2完成變態過程。
由於變態初期貽貝幼苗長度小於300um,若希望貝苗附在網上,150網目的篩絹網22正好能堵住幼苗又能保證水在網孔之間的循環。使用時,將150目篩絹網22裁剪至適合環形圈21面積的大小,穿孔系在環形圈21上,將附苗器2立於氣泡石3之前,通氣之後,由於壓強作用,附苗器2能自然立於水中而不倒。在貽貝幼苗大部分出現眼點以後,即可按該種方法投放附苗器2,在一兩天便可觀察到貝苗均勻的黏附在附苗器2的篩絹網22上而使網片局部出現淺黃色,由於此時貽貝幼苗未形成足絲,所以換水時不能劇烈攪動水體,否則貝苗將從網片上脫落。可通過縮短換水周期,多次黏附的方法使貝苗最大限度的黏附在網片上。當貝苗長到500um左右大,在網上黏附的比較牢固的時候,可將立著的附苗器2掛起來,提高水體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