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控制航空器起落架艙的所聯接前門和後門的方法和設備與流程
2023-05-08 01:34:3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控制用於航空器的可縮回且可展開起落架的輪艙的門組件的方法和系統。
已經知道包括至少一個起落架輪艙的航空器,該起落架輪艙的開口(所述起落架通過該開口)可由前門組件和後門組件關閉。
背景技術:
當起落架在所述輪艙內部縮回時,即當航空器在飛行中時,前門和後門組件兩者都關閉並且與航空器的機身的環繞所述起落架輪艙的開口的部分處於空氣動力學連續性。為展開起落架,第一步是打開前門組件以使所述起落架通過其,後門組件保持關閉,此後,展開繼續,打開後門組件並再次關閉前門組件。該過程使得可能限制使將生成湍流並且因此阻力的空氣流引入到所述輪艙的內部中。
因此,當起落架處於其完全展開位置中時,前門組件關閉,並且僅後門組件打開以允許所述起落架的支柱通過其。
相反,當所述起落架已展開並且必須縮回到所述輪艙中時,則打開所述後門組件,第一步是打開前門組件,此後,當起落架支柱在縮回過程中已移出後門組件時,關閉後門組件,此後,所述起落架已完全縮回到所述輪艙中,所述前門組件也關閉。
因此,在航空器的著陸(起落架的展開)時和起飛(起落架的縮回)時,控制起落架的過程都包括一臨時階段,在此期間,前門組件打開並且後門組件關閉。在該臨時階段期間,空氣經由前門組件進入輪艙並擊打後門組件,這產生振動,從而生成噪聲和阻力,同時,使後門組件及其環境經受高機械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標是彌補這些缺點。
為此,根據本發明,公開用於控制用於航空器的可縮回並展開的起落架的輪艙的門組件的方法,所述輪艙的用於使所述起落架通過的開口適於由前門組件和後門組件關閉,並且所述方法包括至少一個臨時階段,在該臨時階段期間,所述前門組件打開並且所述後門組件關閉,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後門組件和所述前門組件聯接,使得所述後門組件:
•當所述前門組件在所述起落架的展開期間打開時未完全關閉,而是微開,並且
•當所述前門組件在所述起落架的縮回期間完全關閉時完全關閉。
因此,得益於本發明,經由打開的前門組件進入輪艙的空氣流可經由微開的後門組件逃離,這減弱振動,並且因此減弱其生成的噪聲、阻力和機械力。
後門組件與前門組件之間的聯接可以是任何類型:電氣、液壓、氣動等。然而,該聯接優選地為機械聯接。
在通常情況下,其中:
•所述前門組件包括左前門和右前門,所述兩個前門圍繞相應橫向軸線對稱旋轉,並且
•所述後門組件包括左後門和右後門,所述兩個後門圍繞相應橫向軸線對稱旋轉,
根據本發明,將左後門聯接到左前門並將右後門聯接到右前門是有利的。
該聯接步驟有利地在於防止所述後門組件的所述後門在起落架的縮回期間在所述前門組件的所述前門未完全關閉時完全關閉。
另外,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控制用於航空器的可縮回並展開的起落架的輪艙的門組件的系統,所述輪艙的用於使所述起落架通過的開口適於由前門組件和後門組件關閉,該系統值得注意的是:其包括用於聯接所述前門組件和所述後門組件的機構,所述機構被構造成使得所述後門組件:
•當所述前門組件在所述起落架的展開期間打開時未完全關閉,而是微開,並且
•當所述前門組件在所述起落架的縮回期間完全關閉時完全關閉。
在其中每個門組件包括兩個門的上述情況下,所述系統可包括:
•對於所述兩個前門中的每個,至少一個致動器,其在一側上活接至所述起落架輪艙並且在另一側上活接至相關的所述前門,所述致動器引起所述前門打開和關閉,並且
•對於所述兩個後門中的每個,至少一個連接杆,其在一側上活接至所述起落架並且在另一側上活接至相關的所述後門,所述連接杆結合所述起落架的展開和縮回引起所述後門打開和關閉,並且值得注意的是:
•所述連接杆是適於自發伸長的彈簧連杆;
•所述聯接機構包括在相同側上分別聯接所述後門與所述前門的兩個機械聯接件,所述機械聯接件中的每個包括平行於所述旋轉橫向軸線並安裝成相對於所述起落架輪艙圍繞其縱向軸線旋轉的扭力杆,所述扭力杆在所聯接的前門和後門關閉時抑制所述彈簧連杆的所述自發伸長並且在前門打開時允許該自發伸長,從而導致後門微開。
所述機械聯接件中的每個還包括基臺,其分別緊固到所述前門和所述後門,從而與緊固到所述扭力杆的端部的橫向指部合作。
在該情況下,所述橫向指部可相應地在所聯接的前門和後門關閉時與所述基臺接觸並且在所述致動器打開所述前門時從所述基臺逃離。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航空器,其包括可由前門組件和後門組件關閉的至少一個起落架輪艙,值得注意的是:其包括諸如上述用於控制所述門組件的系統。
本發明特別地,但不排他地,適用於航空器前起落架輪艙。
附圖說明
附圖清楚地解釋本發明可如何付諸實踐。在這些圖中,相同參考標號表示類似元件。更具體地:
•圖1是來自航空器下方的示意性透視圖,該航空器具有可縮回到可由前門組件和後門組件關閉的輪艙中的前起落架;
•圖2是根據本發明改進的圖1的航空器的輪艙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縱向截面;
•圖3是圖2中所示的輪艙的門組件的控制系統的縱向部分的更大比例的透視圖,所述門組件處於其關閉位置中;
•圖4是圖2和圖3的輪艙的後門組件的透視圖,其中當所述輪艙的前門組件在所述前門組件的打開期間和關閉期間至少部分打開時所述後門組件微開;並且
•圖5是圖2至4的輪艙的前門組件和後門組件在其打開位置中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以示意圖方式示出航空器1的前部部分,其中縱向軸線x-x包括可縮回到輪艙3中的可展開的前起落架支柱2。所述輪艙的用於使所述起落架支柱2通過的開口可由前門組件和後門組件關閉,該前門組件包括彼此對稱的左前門4g和右前門4d,該後門組件包括彼此對稱的左後門5g和右後門5d。
如圖2和圖3中所示出的,左門4g和5g安裝成圍繞橫向軸線lg對稱旋轉。以完全相同方式,雖然在這些圖中不可見,右門4d和5d安裝成圍繞橫向軸線ld(未示出)對稱旋轉。
在圖1中,起落架支柱2示出為處於展開位置中,通過輪艙3的由處於其打開位置中的後門5g和5d形成的開口,前門4g和4d關閉。相反地,在圖2和3中,起落架支柱2縮回到輪艙3中,並且前門和後門組件關閉。在這些圖中,由於以縱向截面示出,因此僅門4g和5g可見,門4d和5d當然關於航空器1的中間縱向平面與門4g和5g對稱。
為使附圖清楚,在圖2和圖3中未示出通過圍繞其軸線6旋轉來控制起落架支柱2的展開和縮回的系統。另一方面,那些圖示出用於打開和關閉門4g,4d和5g,5d的裝置,這些裝置包括:
•對於前門4g和4d中的每個,至少一個致動器7,其在端部7a處活接(articulate)至輪艙3並且在另一端部7b處活接至相關前門4g或4d;
•對於後門5g和5d中的每個,至少一個自發延伸的彈簧連杆8,其在端部8a處活接至起落架支柱2並且在另一端部8b處活接至相關後門5g或5d。
在現有技術中,在無下文中所述的本發明的特徵的情況下,前門和後門組件按以下方式打開。
起落架支柱2最初縮回到輪艙3中,如圖2和圖3中所示出的,其展開通過相關聯致動器7開始於前門4g和4d的打開。起落架支柱2然後在順時針方向上樞轉,相關聯彈簧連杆8按壓在後門5g和5d上,後門5g和5d打開。當起落架支柱2定位在打開的後門5g與5d之間時,致動器7關閉前門4g和4d。
相反地,起落架支柱2最初在前門4g和4d關閉的情況下在輪艙3外部展開,其縮回通過相關聯致動器7開始於前門4g和4d的打開。起落架支柱2然後在逆時針方向上樞轉。相關聯彈簧連杆8拉動後門5g和5d,後門5g和5d關閉。當起落架2已進入輪艙3時,致動器7關閉前門4g和4d。
因此,在現有技術中,在無下文中所述的本發明的特徵的情況下,在展開起落架支柱2時和在縮回起落架支柱2時,存在一階段,在該階段期間,前門4g和4d打開,而後門5g和5d關閉,使得在壓力下的空氣流被吞沒在輪艙中,從而產生空氣動力學、機械和聲學問題。
根據本發明,為減弱上述問題,在前門4g與後門5g之間並且在前門4d與後門5d之間提供聯接件,以允許後門5g和5d在起落架支柱2的展開期間在前門4g和4d打開時保持微開並防止後門5g和5d在起落架2的縮回期間完全關閉直到前門4g和4d完全關閉。
為此,在圖2至圖5中示出的實施例中,前門4g與後門5g之間和前門4d與後門5d之間的聯接件中的每個是機械聯接件,並一方面包括扭力杆9和另一方面包括基臺11和12,該扭力杆9平行於旋轉軸線lg和ld並安裝成通過安裝在輪艙3中的固定軸承10來圍繞其縱向軸線旋轉,該基臺11和12分別緊固到前門4g(或4d)和後門5g(或5d)並與緊固到所述扭力杆的端部的橫向指部13和14合作。所述扭力杆9包括被構造成在圖3中示出的方向16上轉動所述扭力杆的一個或多個彈簧。
當前門4g,4d和後門5g,5d關閉時(參見圖2和圖3),所述前門的每個的基臺11推動對應橫向指部13(可能經由輥),並且橫向指部14推動所述後門的每個的基臺12,從而防止其打開。
另一方面,當命令致動器7打開前門4g(或4d)時,橫向指部13從基臺11逃離並且扭力杆9通過其(多個)彈簧在方向16上轉動並允許橫向指部14從基臺12逃離(參見圖4)。因此,後門5g(或5d)不再由扭力杆9鎖定並且由於彈簧連杆8的動作而能夠保持輕微微開,彈簧連杆8因其彈簧被壓縮而延伸直到到達限定其最大長度的機械止動件。使其延伸到其最大長度的任何其它方式是可行的。圖4示出因後門5g微開而產生的間隙15。
在此情況下,經由前門4g,4d進入輪艙3的空氣因此能夠通過此間隙15自由逃離,因此減弱上述有害現象。
在前門4g(4d)打開之後,起落架支柱2可展開,從而使得後門5g(5d)能夠打開,如圖5中所示出。
門4g,4d然後完全關閉,起落架支柱2仍展開。
在起落架支柱2開始從圖5中所示的展開位置(前門4g,4d已被再次打開)縮回時,後門5g(5d)由彈簧連杆8拉動,由於彈簧連杆8延伸,彈簧連杆8防止所述後門5g(5d)完全關閉以維持間隙15(參見圖4)。當致動器7關閉前門4g(4d)時,基臺11支承在橫向指部13上,從而迫使扭力杆9在與方向16相反的方向上轉動。橫向指部14然後支承在基臺12上,從而迫使後門5g(5d)完全關閉並強行縮短彈簧連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