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氣動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4:49:46 1
專利名稱:薄膜氣動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般工程元件或部件中有關閥的技術領域。目前生產的各類閥門產品,如英國SAUNDERS閥門公司1986年產品中均有開閉閥門的機械執行構件和由硬質材料製造的運動部件(如閥片、閥瓣、閥球、隔膜等)。由於構造上的原因,運動部件產生開閉動作時,不可避免地要與執行構件或閥體發生摩擦或撞擊,從而影響了使用壽命和工作可靠性;由於一般滑閥的活塞與缸體之間的間隙較小,汙物容易堵塞,從而影響了工作精度;另外,一般氣動閥的結構都比較複雜,體積較大,造價相應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不採用機械執行構件,而是利用薄膜上下之間的工作介質壓力差產生開閉動作的閥。從而避免產生頻繁摩擦、撞擊和汙物堵塞間隙的現象,提高閥的使用壽命、工作可靠性、工作精度和降低製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可結合附
圖1、2作如下敘述本實用新型由上端蓋1、微孔板2、隔條3、薄膜4、篩網板5、墊片6、支承板7、下端座8所組成,上端蓋1中心部位有一個通氣孔,通氣孔中放置微孔板2,上端蓋1下部有一個球弧形凹腔;在支承板7上的左右兩個部位分別對稱放置一片半圓狀的篩網板5,中間用隔條3隔開,隔條3鑲嵌在支承板7上,在支承板7的被篩網板5覆蓋的部位上有若干個通氣孔;在支承板7與上端蓋1之間放置一片薄膜4和墊片6,薄膜4由柔質彈性材料製造;支承板7下面放置下端座8,下端座8的左右兩個部位有一個進氣孔或出氣孔,進、出氣孔分別與支承板7上的通氣孔相通;上端蓋1、支承板7和下端座8之間用聯接件連成一個整體。
當從上端蓋1上的通氣孔中進入的控制氣壓力小於從下端座8上進氣孔進入的氣體壓力時,薄膜4因壓差產生彈性變形而緊貼於上端蓋1上的球弧形凹腔,此時氣道開通;反之,則氣道關閉。下端座8上的進氣孔中,也可輸入有一定壓力的液態的工作介質。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柔質的彈性薄膜作為閥體中的運動部件,不存在摩擦或撞擊現象,所以使用壽命明顯提高,一般開閉次數可高達幾千萬次以上,按平均每分種動作十次計算,對一片薄膜,一般可使用十年以上;由於使用了篩網板、隔條和薄膜,在不影響密封的前提下,可使汙物得到過濾和排洩,提高了閥的可靠性和工作精度,由於結構簡單、體積較小,加工精度要求低,因此,製造成本較低,一般約為同口徑氣動球閥五分之一的造價。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簡述如下採用軟性橡膠作為薄膜4的製造材料。若為100mm口徑的閥,可採用1mm厚度的薄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斷面圖。圖2為
圖1的局部俯視圖。
權利要求1.一種薄膜氣動閥,其特徵是由上端蓋1、微孔板2、隔條3、薄膜4、篩網板5、墊片6、支承板7、下端座8等部件所組成;上端蓋1中心部位有一個通氣孔,通氣孔中放置微孔板2,上端蓋1下部有一個凹腔;在支承板7上的左右二個部位分別放置一片篩網板5,中間用隔條3隔開,隔條3鑲嵌在支承板7上,在支承板7的被篩網板5覆蓋的部位上有若干個通氣孔;在支承板7與上端蓋1之間放置一片薄膜4和墊片6,薄膜4由柔質彈性材料製造;支承板7下面有下端座8,下端座8的左右二個部位有一個進氣或出氣孔,進、出氣孔分別與支承板7上的通氣孔相通;上端蓋1、支承板7和下端座8之間用聯接件連成一個整體。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氣動閥,其特徵是薄膜4由軟性橡塑材料製造;上端蓋1下部有一個球弧形凹腔;篩網板5為半圓狀。
專利摘要一種柔質彈性薄膜閥。它主要由閥體、薄膜、支承板、篩網板、隔條等組成,閥座上有進出氣孔,支承板上有氣孔群和篩網板、隔條,端蓋上有通氣孔和球弧形凹腔,在支承板與上端蓋之間放置薄膜,薄膜由柔質彈性類材料製造。它解決了一般氣動閥因構件摩擦、撞擊影響工作可靠性、使用壽命和因汙物堵塞間隙影響工作精度以及較大幅度降低製造成本等技術問題。它主要應用於使用氣動閥或氣流壓閥的場合。
文檔編號F16K7/17GK2103062SQ9121523
公開日1992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1991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1991年3月20日
發明者陳翔龍, 陳家慶, 莊懷德, 包育芳 申請人:上海鋼鐵工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