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優點和特點(大國大民之什麼是河南)
2023-05-08 09:19:02 9
1.植被豐茂、水土豐美的渭河兩岸,孕育了最初的華夏文明,周禮、秦制、漢習、唐風,四大王朝皆興於關中。關中地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群關懷繞,也是著名的「天府之國」。但是,千年過後,如今的渭河兩岸卻是溝壑縱橫,落後貧瘠,時移世易,令人感慨。
河洛文化,顧名思義,是指存在於黃河中遊洛河流域,以伊洛盆地為中心的區域性古文化。河洛文化的出現,標誌著中華文化從1.0的渭河階段進入到2.0黃河階段;隨著它逐漸覆蓋整個黃河流域,標誌著中華文明進入到3.0階段;之後南北縱橫,東西跨界,南蠻、北狄、東夷、西戎匯聚一體,標誌著中華文明進入到4.0階段。在中華文明的擴張中,河南是重要的孵化器。
2.在古代中華文明的巍峨大廈裡,所有地域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重要性卻各不相同。只有陝、晉、魯、豫少數幾個省才是四梁八柱,其中又以河南這根頂梁柱最為關鍵。自古以來,很多省份受災,往往是癬疥之疾,一旦災難漫延到河南,立刻成為了心腹之患。在中國傳統政治裡,只要河南不亂,江山大局還穩得住;一旦河南陷落,席捲天下的禍亂就為時不遠了。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靖康之恥」都發生在豫州這片土地上。
3.在周、秦、漢、唐的1500多年間,整個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都在黃河流域,天下格局也以關東、關隴兩大片區為重心。其中,長安、洛陽是我國古代中前期絕對的統治中心。
同為帝都,洛陽與長安在文化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長安就成為了儒家思想的中心。長安城內無論士庶,皆以孔孟為尊。而洛陽恰恰相反,自漢明帝建白馬寺以來,洛陽便逐漸演變為佛教重地。北魏時期,拓跋氏皇族遷都洛陽,並且極力尊奉佛教,數十萬佛像的龍門石窟便於此時建成。武則天曾經削髮為尼,遁入空門,這段非比尋常的經歷使得武則天對佛教充滿好感。
4.從河南內部來看,我們常說的中原地區,其實就是洛—鄭—開一線,真正被黑得多的是商丘、周口、駐馬店和信陽,這裡屬於「黃泛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農村人口相對較多,城鎮化水平低下,社會問題相對突出。「黃泛區」可謂古已有之,其得名自黃河頻繁改道所帶來的嚴重水患,「黃泛區」最致命的問題不是貧困與流離,而是不穩定。
人類四大古老文明中的另外三個都已經夭折,為什麼唯獨中華文明能夠浴火重生、綿延至今?從地緣角度而言,中國作為典型的農耕民族,水的利用至關重要。然而黃河經常淤塞河床,決堤泛濫。中央集權必須要有威望能動員所有資源,也能指揮有關的人眾,才可以實現有效的全流域管控。所以,當分裂時間過長,中央集權衰微時,環境上就會產生極大的壓力,呼喚大一統的再度出現。
5.從個體的角度來看,戰爭、災害無疑是不幸的;但站在文明的尺度來看,和平時期的文明傳播速度,遠遠不如戰爭期間快。利用戰爭、災害作為動力,中原文明得以更加廣泛地向外傳播。作為中華文明孵化器的河南,中國的許多姓氏都能在這裡找到起源。據統計,在今日三百個漢族姓氏大姓中,起源於河南的有一半多。中國大規模的移民,有民間自發的山東人闖關東、閩粵人下南洋、山西人走西口,也有官府組織的湖廣填四川、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等。但是像河南這樣,長達數千年,一次次規模宏偉、時間長遠,走遍全國的移民潮,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