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倒計時的意義(向死而生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
2023-05-08 07:17:46 1
向死而生的意思是明白了生與死的關係,因而能勇敢的面對死亡,積極地生活。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對「向死而生」的解釋是:死和亡是兩種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個過程,就好比人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邊緣,我們過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都是走向死的過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個人生理意義上真正的消亡。
如果說,人一出生註定就是要消亡,那麼這中間我們所做的一切意義何在呢?分享一下我在工作中遇見的真實案例。
前段時間病房裡一位38歲的癌症患者走了,我們暫且叫他小A吧。
和小A 變得特別熟悉是因為一起投訴,他在打化療的時候手臂出現了紅腫,他投訴我們護士技術不過關,把他的化療藥時間控制得太慢了,順序排列也不夠專業。在處理投訴的過程中,我意識到這位不是醫生的病人,卻有著與專業醫師一樣豐富的抗癌知識,與他的交流顯得特別輕鬆無障礙,慢慢的交流也就多了起來。
小A 是兩個孩子的爸爸,3年前他被確診為腸癌,當時大寶12歲,小寶5歲;但他迅速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停下工作,一心陪伴孩子和妻子、研究最新的抗癌治療方案。整個癌症治療的過程除了手術後由妻子做陪護,其他時間全部由他自己獨立完成,甚至一直瞞著父母。腸癌治療非常順利,但他知道,自己年紀輕,癌細胞的惡性程度會特別高,所以他堅持複查,堅持做免疫治療。
但今年年初,癌細胞還是擴散到了他的肺部,而且遺憾的是,他的癌細胞基因並不適合使用最新的抗癌藥物。記得當時他很淡定的跟我說:我不怕,現在癌症治療的新藥那麼多,只要堅持只要活著,肯定能等到適合我的新藥出現。
就這樣,他又開始了漫長而痛苦的化療過程。嘔吐、消瘦、乏力一直伴隨著整個治療過程,但自始至終他都是自己背著一個黑色背包,默默的完成治療,默默的出院。最後一次住院,我發現他的口角有點歪斜,自訴左手也是特別使不上力,我們最不想看見的事還是發生了,癌細胞擴散到了他的腦部。那次住院,他再也沒能離開醫院。從發現腦轉移,到昏迷到死亡,中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天時間。最後一次從昏迷中醒來,他對妻子說:讓你這樣服侍我,真是對不起了。
他昏迷的那段時間,我見到了他的兩個孩子。大寶已經是個大小夥了,幫著媽媽一起給爸爸擦身翻身按摩接尿,小寶安靜的在一邊看書做作業,一家四口顯得特別平和,完全沒有我想像中的恐慌和不知所措。
小A的妻子告訴我,小A生病後除了治療就是全身心的陪伴兩個孩子,孩子們在他確診腸癌的時候就開始和爸爸一起討論「癌症」、「死亡」,所以對爸爸目前的狀態早就已經接受了,自從爸爸生病,孩子們也越來越獨立,基本不用媽媽操心。
我不知道這位堅強而智慧的爸爸是如何帶領著孩子與他一起面對死亡的,如果有可能,真想與他一起討論一下他對死亡的看法,遺憾的是,一直到生命體徵完全消失的那天,小A再也沒有醒來與我們說過一句話。
中國人一向避諱談論死亡,特別是在將死之人面前。而我現在覺得,我們想要知道生命的意義,首先就必須勇敢的去面對死亡,面對死亡也就是面對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當我們看清死亡的本質,放下內心的恐懼,或許人生中很多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大事都成了小事,比如功名利祿、風花雪月,最終都會隨著生命的消亡而消失。
那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呢?我認為,就在兩個字,那就是「體驗」;
當你走進影院,你知道兩個小時後電影一定會結束,你可以選擇抱怨電影時間太短,劇情太爛,渡過糟糕的兩個小時;也可以選擇更專注的體驗劇情,總結收穫,渡過愉快的兩小時。
有人把人生比喻成一齣劇本,我覺得再貼切不過了,而這齣劇本的導演不是別人就是我們本人。或許在前半生,我是想體驗那種痛苦而激烈的劇情,所以,我會按照劇本把預先安排的劇情演到極致,但到了後半生,只要我願意,一樣可以反轉劇情,任由天賦自由發揮,從而獲得更非凡的體驗,所有的發生只是選擇,只是演出,只是體驗。
如果把一切看成一種體驗,我們會不會少一些執著心,少一些對外在的控制,而是多作為旁觀者去看著自己周圍一切的發生呢?
我們會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著父母慢慢老去,體驗著他們自己的悲苦,而不會把父母的不幸歸之於自己的無能,在父母老去的時候以旁觀者的身份盡我們所能讓他們老有所養;
我們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著孩子來到這個世間,體驗著他們自己選擇的劇本,而不會以我們的標準去評判孩子,要求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旁觀者只需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盡我們所能給予他們支持和力量;
我們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著自己的職場,看著身邊的每個人體驗屬於自己的劇本,而不會將他們的一言一行與我們自己牽扯不清,為了所謂的利益勾心鬥角。
病人小A是不是也明白了死亡的本質,於是只是在專注的體驗自己的劇本,才能熬過這麼漫長而痛苦的死去的過程;把自己當成孩子劇本中的一個角色,相信孩子對於自己選擇的劇本一定有充分的想去體驗的理由,所以才能放鬆的與孩子一起面對死亡......我想一定是的。
曾經對自己的這份職業非常的抗拒與厭倦,每天面對死亡一度讓我只想逃離。而現在回過頭去想想,卻是非常的感恩。正因為這份需要直面死亡的職業,讓我看清了死亡的本質,看到了眾生在面對死亡時的人間百態。磨去了我的傲慢和自命不凡,懂得了謙卑和敬畏生命。
死亡是一種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而我們卻可以通過內在成長的方法,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煥發出生命的積極進取意識和內在活力,通過提高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的質量和長度,來無限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標的密度,只有這樣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