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字的漢字演變(有趣的漢字之塵)
2023-05-08 17:12:31 5
塵,看到這個字在《說文》中的字形,我由衷地體會到漢字簡化的必要性,不然,別說給外國人教漢語了,就是中國人可能能寫明白的也不多。但是當我寫出這個字時,也由衷地感嘆漢字之美。簡體字少了漢字的神韻,但是卻為普及漢字做出了貢獻,只能說簡體字和繁體字對中國文化各有作用,缺一不可。
塵——說文小篆
上圖是《說文》中的小篆,為了讓大家看清楚,我特地寫得大一些。上面是三個「鹿」字,下面是「土」字,我們都知道,古人以「三」表示多,所以這個字的本意就是「群鹿飛奔時揚起的塵土」。三個鹿疊在一起,即為「麤」,是「粗」的本字。後面也有簡化,將三隻鹿簡化為一隻。可見,漢字的簡化是一直在進行的。
塵——說文籀文
這是《說文》的籀(zhòu)文,專業術語不再細究,簡單而言就是大篆,廣義的大篆是小篆出現前的字體,包括金文、籀文(金文繁體),甚至甲骨文。這個「塵」字兩邊是土,同樣也是三隻鹿。
可為什麼要說是「群鹿飛奔」而不是「群馬」呢?明明馬也很能跑,而且塵土飛揚啊。帶著這個疑問,我又查了些資料,但是並沒有明確的學術論文來解釋。根據資料,我猜,哦不,我分析,馬,並不是我國自古就有的,它於商朝晚期傳入中國,而直至春秋戰國相交之時才出現「騎兵」這一兵種,所以上古先民在造字時大概率是看不到我們今天熟悉的「萬馬奔騰」的景象的。至於馬的具體歷史不再展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下。
再說回鹿。「鹿」的甲骨文就是畫的鹿,上面是鹿角,中間是鹿身,下面是鹿的四肢,活靈活現,鹿之優雅、靈動躍然紙上,小篆也依然可以看出「鹿」的模樣。這個字本身就表示「鹿」這種動物,而鹿在上古時期是非常常見的,並且經常成為人們的獵物,所以才有(打獵時,也許)群鹿奔跑而揚起塵土的畫面。
鹿——甲骨文及小篆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鹿」的引申義不必多說,它在古代就是一種瑞獸,加上和「祿」諧音,因而這個字有很好的寓意。但我也看到有學者說「鹿」是「祿」的本字,含義是官員的俸祿,對於這個觀點,我持保留意見。因為從甲骨文明確可以看出「鹿」就是一種動物,之所以現在看不出「鹿」的模樣是由於漢字的演化,而並非造字者的初衷,而「祿」自有字源,二者不能混同。
#頭條創作挑戰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