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5-08 18:40:26 1
本發明涉及中醫製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制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消化不良是由胃動力障礙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動不好的胃輕癱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質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中醫的「脘痞」、「胃痛」、「嘈雜」等範疇,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臟器,宜辨證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等法治療。消化不良的典型症狀為噯氣、噁心、食慾下降、腹脹、噯氣時有腐敗雞蛋的氣味、胃腸道脹氣;其中腹瀉為主要症狀,多數患者有經常腹瀉或間歇發作,極少數無腹瀉或有便秘;腹痛少見,多為脹痛,常在排便前發生,約半數有明顯脹氣及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約有50%~100%的病人發生,由於營養吸收不足和食欲不振造成體重減輕,主要是由於蛋白質、脂肪等營養吸收障礙,過多丟失所致;其餘為維生素缺乏、生化改變等症狀。對於消化不良的症狀,往往西藥治療療效差,副作用大,治療效果不滿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製劑,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製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製成:炒神曲20-35份、雞內金12-30份、吳萸15-20份、丁香10-19份、陳皮8-15份、香附5-15份、玫瑰花5-12份、山藥10-20份、肉桂3-9份、化橘紅10-15份、石榴皮10-20份。
進一步地,一種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製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製成:炒神曲29份、雞內金25份、吳萸18份、丁香15份、陳皮10份、香附10份、玫瑰花8份、山藥15份、肉桂4份、化橘紅12份、石榴皮15份。
作為本發明優選方案,所述各原料均為幹品,水分≥8%,粗多糖≥15%。
作為本發明優選方案,一種治療小兒疳積潮熱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分別將上述11味乾燥中草藥粉碎,過80~100目篩,按重量份配比將11味中草藥粉末混合均勻得到粗藥粉;
步驟二,將步驟一的粗藥粉細粉碎至粒徑為10~15μm的超細微粉;
步驟三,將步驟二的超細微粉乾燥後,經殺菌封裝得到成品。
作為本發明優選方案,所述成品在藥學製劑上的劑型為散劑、丸劑、片劑、膠囊劑、膏劑、液劑中的任意一種。
配方中部分組分的功效如下:
炒神曲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腸鳴洩瀉等症。
雞內金用於消化不良、遺精盜汗等症,具有消食健胃助消化,澀精止遺的功效。可以促進胃液分泌,提高胃酸度及消化力,使胃運動功能明顯增強,胃排空加快。主治消積滯,健脾胃。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痺乳蛾,牙疳口瘡。
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的功效。
肉桂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功效。
石榴皮具有澀腸止瀉,止血,驅蟲之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以炒神曲、雞內金為君藥,達到消食和胃的功效,另外吳萸溫中散寒,丁香能溫中下氣達到理氣健脾溫胃散寒的功效,再結合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的功效;肉桂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功效;石榴皮澀腸止瀉,止血,驅蟲之功效;並與其餘組分之間搭配合理,協同增效,共奏健脾和胃、促消化、消食止瀉之效,可治療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部不適或疼痛、飽脹、燒心、反酸、寢食難安等病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1
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顆粒劑配方: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製成,炒神曲29份、雞內金25份、吳萸18份、丁香15份、陳皮10份、香附10份、玫瑰花8份、山藥15份、肉桂4份、化橘紅12份、石榴皮15份。所述各原料均為幹品,水分≥8%,粗多糖≥15%。按常規藥劑技術,將該中藥組合物製成顆粒劑。
實施例2
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膏劑配方: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製成,炒神曲20-35份、雞內金12-30份、吳萸15-20份、丁香10-19份、陳皮8-15份、香附5-15份、玫瑰花5-12份、山藥10-20份、肉桂3-9份、化橘紅10-15份、石榴皮10-20份。所述各原料均為幹品,水分≥8%,粗多糖≥15%。按常規藥劑技術,將該中藥組合物製成膏劑。
實施例3
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片劑配方: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製成,炒神曲20-35份、雞內金12-30份、吳萸15-20份、丁香10-19份、陳皮8-15份、香附5-15份、玫瑰花5-12份、山藥10-20份、肉桂3-9份、化橘紅10-15份、石榴皮10-20份。所述各原料均為幹品,水分≥8%,粗多糖≥15%。按常規藥劑技術,將該中藥組合物製成片劑。
上述實施例1-3的製備方法:
步驟一,分別將上述11味乾燥中草藥粉碎,過80~100目篩,按重量份配比將11味中草藥粉末混合均勻得到粗藥粉;
步驟二,將步驟一的粗藥粉細粉碎至粒徑為10~15μm的超細微粉;
步驟三,將步驟二的超細微粉乾燥後,經殺菌封裝得到成品。
具體病例的臨床觀察:對消化不良引起腹痛、腹瀉患者50例。將本發明實施例1的中藥顆粒劑給予患者服用,每日2次,3-4日治癒者36例,其餘7日治癒。
上述說明是針對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但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凡本發明所提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變化或修飾變更,均應屬於本發明所涵蓋專利範圍。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製劑及其製備方法,屬於中藥製藥技術領域。一種治療消化不良的中藥製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製成:炒神曲20‑35份、雞內金12‑30份、吳萸15‑20份、丁香10‑19份、陳皮8‑15份、香附5‑15份、玫瑰花5‑12份、山藥10‑20份、肉桂3‑9份、化橘紅10‑15份、石榴皮10‑20份。本發明具有健脾和胃、促消化、消食止瀉之效。
技術研發人員:支新華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支新華
技術研發日:2017.05.27
技術公布日: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