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機頭及採用該種機頭的縫紉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06:15:1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縫紉機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縫紉機機頭及採用該種機頭的縫紉機。
背景技術:
縫紉機屬於一種紡織設備領域,通過一根或多根縫紉機,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軌跡,使得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縫合在一起,起到了將面料的拼接的作用。
現有技術中,公布號為「CN105463713A」的一項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縫紉機,該縫紉機的機頭部上設置有落針部,同時在縫紉機的工作面上還設置有預壓重疊面料的壓板,在壓板上設置有貫穿工作面的落針孔,在使用過程中,落針部上的鉤針通過上下移動,使縫合線通過面料,從而達到了縫合的目的。
在縫紉的過程中,操作者將面料推向壓板下方,同時根據不同的縫紉密度,操作者需要觀察縫紉的情況,從而調整布料推進的速度,但是鉤針較細,使用者需要靠的較近才能觀察到,長時間會對使用者的雙眼造成極大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落針位置進行光學放大的縫紉機機頭。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縫紉機機頭,包括機頭本體,所述機頭本體包括落針部和設置在落針部下方的壓板,所述機頭上連接有位於壓板上方的支架,所述落針部位於支架內,所述支架上連接有朝向壓板的光學放大鏡。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機頭上設置有支架,支架上設置有朝向壓板方向設置的光學放大鏡,從而將落針部的位置進行放大,使用者只需通過觀察光學放大鏡,即可觀察到落針部落針的情況,同時光學放大鏡具有將物象放大的作用,將落針部上細小的鉤針下落點放大,無需操作者靠近落針部也能觀察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操作者的疲勞,減少長時間使用造成的視覺受損;支架不僅起到了支撐光學放大鏡的作用,同時由於落針部位於支架內,在使用過程中,操作者手動將布料向壓板下方的落針部進行推動時,支架起到了格擋操作者手指的作用,避免操作者的手指被扎傷。
作為優選,所述支架包括在機頭本體高度方向延伸的滑移杆,所述機架上設置有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上設置有與滑移杆配合的滑移孔,所述調節機構通過滑移孔和滑移杆的配合在支架的高度方向上滑移,所述光學放大鏡設置在調節機構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滑移杆和滑移孔可以相對滑移,使得調節機構可以在機頭的高度方向上進行移動,同時光學放大鏡設置在調節機構上,起到了調節機頭上的光學放大鏡的高度的作用,當落針部上的鉤針上升時,還能夠對鉤針上的線進行觀察,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更換;針對身高不同的操作者而言,視線的高度也不同,通過調整調節機構的高度,光學放大鏡的位置可以針對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進行適應性調整,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機構還包括固定板和設置在固定板上的第一觀察口,所述滑移孔設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光學放大鏡與第一觀察口轉動連接且向壓板方向轉動。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滑移孔設置在固定板上,即通過固定板在滑移杆上進行滑移,起到了調節光學放大鏡高度的作用,光學放大鏡與設置在固定板上的第一觀察口轉動連接,使得光學放大鏡的焦點能夠對準壓板,更加方便使用者進行觀察;同時固定板整體的結構強度較高,支撐光學放大鏡的支撐效果更好。
作為優選,所述機架還包括與落針部固定連接的連接杆,所述滑移杆連接在連接杆的端部,所述連接杆上設置有環繞落針部設置的擋板。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滑移杆和連接杆連接,使得光學放大鏡與落針部進行固定,避免光學放大鏡與壓板之間進行固定,避免布料與壓板之間產生的摩擦和振動傳遞至光學放大鏡上,造成光學放大鏡在使用時發生振動;同時連接杆上設置有擋板,擋板能夠進一步地罩住落針部,擋板起到了格擋手指的作用,防止操作者手指受傷。
作為優選,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副支架,所述支架分別設置在壓板的兩側,所述支架上設置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滑移槽,所述副支架上設置有與滑移槽配合的滑移塊,所述副支架上設置有第二觀察口,所述光學放大鏡轉動連接在第二觀察口的側壁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架設置在壓板的兩側,副支架通過滑移塊和支架上的滑移槽相互配合,使得副支架在支架的高度方向上移動,同時這樣設置的副支架和支架起到了包覆住壓板、落針部的作用,避免灰塵進入到壓板內;第二觀察口方便光學放大鏡的在副支架上進行轉動。
作為優選,所述光學放大鏡的側壁設置有支撐軸,所述副支架上設置有供支撐軸穿設的轉動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軸和轉動孔相互配合,將支撐軸穿設過轉動孔後,通過夾轉動孔使得光學放大鏡固定在副支架內,光學放大鏡能夠在副支架的第二觀察口內轉動;將光學放大鏡從第二觀察口內拆卸後,方便對光學放大鏡進行清理。
作為優選,所述轉動孔沿高度方向延伸形成供光學放大鏡移動的行程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行程槽起到了供光學放大鏡在副支架上沿高度方向移動的作用,從而對光學放大鏡進行微調,使得調節的方式更加多樣化,調節的精度更高。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觀察口的側壁與光學放大鏡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光學放大鏡不使用時,將光學放大鏡旋轉至密封圈的位置,使得光學放大鏡與副支架的表面齊平,避免光學副支架和支架內發生進灰的問題。
作為優選,所述壓板上設置有定位槽,所述支架上設置有與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定位塊和定位槽相互配合,可以將支架與壓板拆卸,防止支架在縫紉機移動的過程中受到撞擊損壞。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對落針位置進行光學放大的上袖機。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上袖機,包括縫紉機機頭。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縫紉機使用的過程中,能夠將落針部進行放大,方便使用者控制縫紉時的走針密度,同時減少操作者的視力受損。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光學放大鏡具有將物象放大的作用,將落針部上細小的鉤針下落點放大,無需操作者靠近落針部也能觀察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操作者的疲勞,減少長時間使用造成的視覺受損;支架不僅起到了支撐光學放大鏡的作用,同時由於落針部位於支架內,在使用過程中,操作者手動將布料向壓板下方的落針部進行推動時,支架起到了格擋操作者手指的作用,避免操作者的手指被扎傷。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一,用於體現落針部的位置;
圖2是圖1所示A部放大示意圖,體現光學放大鏡和固定板的連接關係;
圖3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二,用於體現壓板和落針部之間的連接關係;
圖4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用於體現擋板的位置;
圖5是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用於表現支架的連接關係;
圖6是實施例3的支架的剖面示意圖,用於體現定位塊和定位槽的連接關係;
圖7是實施例3的第二觀察窗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頭本體;11、落針部;12、壓板;13、螺釘;14、加固連接杆;2、支架;21、滑移杆;22、調節機構;23、滑移孔;24、第一觀察口;25、固定板;26、連接杆;27、擋板;28、定位塊;29、定位槽;3、光學放大鏡;31、副支架;32、滑移槽;33、第二觀察口;34、滑移塊;35、支撐軸;36、轉動孔;37、行程槽;38、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一種縫紉機機頭,如圖1所示,包括機頭本體1,如圖2所示,機頭本體1包括落針部11和設置在落針部11下方的壓板12,落針部11包括沿高度方向移動的鉤針和驅動鉤針動作的驅動結構,驅動結構可採用凸輪等結構進行升降動作,驅動結構屬於現有技術,同時與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點無關,在此不做贅述。
如圖2和圖3所示,在落針部11下方設置有壓板12,壓板12通過螺釘13與落針部11連接,使得壓板12在轉動過一定角度後,通過螺釘13使落針部11與壓板12固定;同時壓板12上開設有供鉤針經過的針孔。
如圖2所示,在機頭本體1的下端設置支架2,支架包括兩根相對設置的金屬滑移杆21,滑移杆21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同時延伸至壓板12上方且圍繞壓板12設置;在兩根滑移杆21之間滑移連接有調節機構22,調節機構22包括透明塑料製成的固定板25,在固定板25的兩側設置有與滑移杆21配合的滑移孔23,滑移孔23貫穿固定板25的高度方向設置,通過滑移杆21和滑移孔23之間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止固定板25下落的作用;在固定板25上設置有圓形的第一觀察口24,第一觀察口24內轉動連接有圓形的光學放大鏡3,光學放大鏡3採用凸透鏡,同時光學放大鏡3水平方向的兩側設置有轉動軸,第一觀察口24的側壁設置有與轉動軸配合的轉動孔36,通過轉動軸與轉動孔36的配合,將光學放大鏡3對準壓板12。
實施例1的使用過程:在落針部11落針縫紉的過程中,通過滑移杆21起到了防止使用者手移入落針部11內的作用,旋轉第一觀察口24內的光學放大鏡3,起到了將落針位置放大的作用,方便縫紉。
實施例2:一種縫紉機機頭,如圖4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支架2的不同,實施例2中,支架2包括一根連接在機頭本體1側面的連接杆26,連接杆26位於壓板12的正上方,連接杆26沿壓板12的長度方向延伸,連接杆26的端部沿壓板12的寬度方向延伸,起到了包覆住落針部11的作用,同時連接杆26在壓板12的前方彎曲多次形成了擋板27,擋板27環繞落針部11設置,防止操作者手伸入落針部11內;在連接杆26發生彎曲的位置焊接有豎直設置的滑移杆21,豎直杆上滑移連接有固定板25和光學放大鏡3,光學放大鏡3轉動連接在固定板25上。
實施例2的使用過程:在縫紉的過程中,周向的擋板27起到了限位作用,同時可以移動連接杆26的光學放大鏡3,調節了光學放大鏡3的高度,同時光學放大鏡3可在固定板25上轉動。
實施例3:一種縫紉機機頭,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如圖5所示,支架2為兩塊相對設置的透明塑料板,兩塊透明塑料板之間通過加固連接杆14連接,防止透明塑料板向外倒伏,如圖6所示,在塑料板的內側設置有向外凸出的定位塊28,定位塊28的形狀呈長方體,在壓板12的周向上設置有與定位塊28配合的定位槽29,通過定位塊28和定位槽29的配合,使得支架2與壓板12可拆卸連接。
如圖5所示,兩塊透明塑料板沿自身的高度方向上設置有滑移槽32,在透明塑料板上滑移連接有副支架31,副支架31為一塊帶有弧度的透明塑料板,副支架31上設置有與滑移槽32相配合的滑移塊34,從而副支架31在高度方向上相對於支架2進行移動。
如圖5所示,在副支架31的中央位置設置有第二觀察口33,第二觀察口33的側壁設置有橡膠材料製成的密封圈38,第二觀察口33水平方向的相對側壁上設置有轉動孔36,第二觀察口33內轉動連接有光學放大鏡3,光學放大鏡3的側壁上設置有能穿設過轉動孔36的支撐軸35,支撐軸35穿設過轉動孔36後連接有夾持塊,夾持塊上設置有與支撐軸35配合的固定孔,固定孔與支撐軸35之間過度配合。
如圖7所示,轉動孔36沿副支架31的高度方向延伸形成行程槽37,從而使得光學放大鏡3可以上下移動,密封圈38採用海綿製成,使得光學放大鏡3上下移動的過程中,一直起到防塵的效果。
實施例3的使用過程:支架2和副支架31封閉了落針部11,起到了防塵的作用,通過上下移動副支架31起到了調節光學放大鏡3位置的作用,同時密封圈38採用海綿製成,其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當光學放大鏡3在行程槽37內上下移動或轉動的過程中,起到了支撐的作用。
實施例4:如圖1所示,一種縫紉機,包括實施例1-3任一種縫紉機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