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風應該多吃哪些(為何越來越多人得痛風)
2023-05-08 06:10:04 1
痛風究竟有多痛?
@鼠吉吉很苦:我奶奶痛風有十幾二十年了,年前腳都爛了,因為身體原因藥不能吃,手術風險太大醫生也不讓做。
@老張愛喝茶:痛風太太太太太疼了!去年期間躺床上一個月,苦不堪言。
@兔兔那麼可愛:我見過最誇張的痛風石,全身連眼皮都長,密集恐懼症的人看了都會哭
......
疼痛感可以分為10級,而痛風發作時,通常可以達到7級以上的程度,甚至是十級,我國有一大批人正在忍受這種痛苦。
痛風實際上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晶體相關性關節病,由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減少所致高尿酸血症發展而來,是一種代謝性風溼病。
2017年,我國高尿酸血症患者達1.7億人,痛風患者超8000萬人,且以每年9.7%的速度增加,2020年我國的痛風患者人數已達到1億。
令人心驚的是,痛風還有年輕化的趨勢,最小的患者可能僅僅只有三歲。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張歡就曾經接診過一位3歲的患兒,尿酸值500多,雙腿關節腫痛嚴重。一問其飲食習慣,才知道家長每天都給孩子喝兩碗燉湯,持續了幾年的時間......
很多人常常說,痛風就是豆製品吃太多惹得禍,其實並不!
首先,中國人吃豆製品並不算多!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大豆的推薦攝入量為每日15-25g,但目前我國居民大豆人均攝入量僅為10.3g/日,遠低於推薦攝入量。
其次,豆製品本身並不會導致痛風。
黃豆在製成豆製品之前需用水浸泡,一部分嘌呤會在浸泡過程中溶於水,而製作過程中還會加水,進一步稀釋嘌呤濃度,所以並不會導致痛風。
最後,適當吃豆製品還對預防痛風有幫助。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還發現,肉類和海鮮引發痛風的概率為8%-27%,而豆製品不僅不會引發痛風,還能將患病風險降低至14%。
而以下這些因素,是真的可能讓痛風盯上你:
1、家族遺傳
痛風的疾病發展由基因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導致,基因決定個體對痛風的易感性,環境又能夠誘導易感基因的表達。
2、藥物和疾病
利尿劑、小劑量阿司匹林、抗結核藥吡嗪醯胺和大部分化療藥會干擾尿酸從腎臟排洩導致血尿酸突然升高,還有某些化療藥會使組織細胞大量破壞,嘌呤大量釋放致使內源性血尿酸升高引發痛風發作。此外,導致人體細胞大量破壞的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症、代謝性酸中毒等,也會引起尿酸升高。
3、高嘌呤飲食
一次性攝入大量肝、腎、海鮮、牛羊肉、肉湯等高嘌呤食物,會使血尿酸快速升高而誘發痛風。
人體80%的尿酸屬於內源性,而20%屬於外源性,由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來。所以痛風患者想要控制病情,要儘量避免高嘌呤食物,攝入低嘌呤食物。
一般來說,每100克含嘌呤超150毫克的食物稱為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小於25毫克的稱為低嘌呤食物。
以下這些高嘌呤食物,不建議痛風患者攝入過多!
1、骨頭湯
骨頭中的嘌呤易溶於湯中,湯汁的嘌呤遠高於肉。
2、火鍋湯
火鍋中溶解了各類食材的嘌呤,如動物內臟、海鮮等,有研究表明,涮一次火鍋的嘌呤比一頓正餐高十倍以上。
3、動物內臟
內臟被稱為「嘌呤大王」,含量極高,特別是豬肝,嘌呤含量高達2752毫克/千克。
4、海鮮
海鮮嘌呤含量尤其高,貽貝肉嘌呤含量高達4135毫克/千克,遠高於豬肝,痛風患者儘量不吃海鮮,魚肉可以少量攝入。
5、酒
酒類能夠提供嘌呤原料,乙醇能夠促進嘌呤代謝使血尿酸濃度上升,且乙醇代謝也會使血乳酸濃度升高,抑制腎臟排洩尿酸,更進一步導致血尿酸濃度升高。
痛風發作起來令人苦不堪言,想要預防痛風,以下3點要牢記。
1、多喝水
正常人建議每天喝水1.5~1.7L,多喝水有利於排洩尿酸,降低患病風險。
2、增加運動量
多做無氧運動,如健走、遊泳、籃球等,並及時補充水分。
3、作息合理,少熬夜
長期作息不規律將不利於體內尿酸排洩,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可以降低痛風發作的可能性。
總之,痛風是不可逆的終身性疾病,但可防可控,受遺傳、飲食、藥物、疾病等因素影響。想要預防痛風,需要保持健康均衡飲食,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入,多喝水多運動,保持規律作息,從而降低患病風險。#頭條創作挑戰賽##健康2023#
參考資料:
[1]姜泉,韓曼,唐曉頗,羅成貴,鞏勳.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病證結合診療指南[J].中醫雜誌,2021,62(14):1276-1288.
[2]高文莉.被忽視的高嘌呤食物 被錯認為低嘌呤的食物[J].健康嚮導,2020,26(04):48-49.
[3]蘇米亞•艾合買提江,趙曉萌,張黎等. 中國成年居民高嘌呤食物攝入量與高尿酸血症的相關性研究[C]//.營養研究與臨床實踐——第十四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第十一屆亞太臨床營養大會、第二屆全球華人營養科學家大會論文摘要彙編.,2019:220-2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2022生機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