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及其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中的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10:00:26 1
專利名稱: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及其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中的用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將米非司酮裝入以聚合材料為基材並且包含致孔劑的囊管中得到的皮下埋植劑。本發明還涉及所述皮下埋植劑在製備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當子宮內膜不在其正常部位,而出現在人體中的任何其他部位時,即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MET)。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具有侵襲性的婦科常見病,可侵入包繞盆腔的腹膜、懸吊子宮的韌帶、子宮的近鄰——膀胱、直腸,以及大網膜、闌尾、小腸、腹壁切口,遠至肝臟、膽囊、腎臟、肺臟、胸腔、四肢肌肉及骨骼等臟器,甚至有發生在前庭大腺內的異位病灶,有時輸卵管壁亦可以被累及,往往難與慢性輸卵管炎相鑑別。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具有明顯上升的趨勢。MET臨床表現有痛經、慢性盆腔痛、原發或繼發不孕、月經失調、性交痛、腸功能改變及泌尿系統症狀等。MET不孕發生率高達30-40%,給婦女的身心健康帶來較大的傷害。
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方法有多種,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往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多為手術或通過應用抑制卵巢功能、誘發異位子宮內膜萎縮的藥物取得療效,但是這些藥物的副反應如多毛、聲音變粗、水腫等,尤其是轉氨酶的升高(可達70%左右),常常導致中途停藥,影響療效,從而限制了這些藥物的臨床應用。卵巢存在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會導致卵子質量低下,而手術切除囊腫又會減少卵巢儲備,影響卵巢對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反應,因此對不孕患者最好採用非手術治療[1,2]。
米非司酮是一種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質激素的合成甾體類激素,可有效的抑制排卵及幹擾內膜的完整性[3],國內外用該藥治療MET均取得較好療效[4,5]。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作用機理主要是其抗孕激素作用,用藥後造成閉經,使病灶萎縮、疼痛緩解[6]。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對異位細胞有抑制作用,並誘導異位子宮內膜細胞凋亡[7]。長期應用低劑量米非司酮可抑制排卵和月經來潮,但仍有卵泡發育,故採用米非司酮治療MET的優點是其抗雌激素的效應可直接作用於子宮內膜,而體內保持有卵泡期雌激素水平,從而避免產生低雌激素的不良反應[8]。但是,口服米非司酮治療MET的方法需要長期定時服藥,給病人的生活增加了麻煩。所以,目前急需能夠一次用藥而效果長期保持的治療MET的製劑和/或方法。
埋植劑是用於緩釋技術的重要手段,傳統埋植劑通常要靠手術植入病人體內,並在藥物作用發揮完後再行手術取出。這給病人增加了許多痛苦和麻煩。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作為埋植型或注射型緩釋製劑骨架是近20年來國內外學者大力研究的方向,這類聚合物包括兩大類1)天然聚合物,如明膠、葡聚糖、白蛋白、甲殼素等;2)合成聚合物,如聚乳酸、聚丙交酯、聚乳酸-羥乙酸(PLGA)、聚丙交酯乙交酯(PLCG)、聚己內酯、聚羥丁酸等。近年合成聚合物尤為人們重視,它們在體內可逐漸降解為乳酸、羥乙酸,後者經三羧酸循環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免疫反應、安全性較高外,更難得的是其可通過改變兩單體比例及聚合條件調節聚合物在體內的降解速度。近10多年來,將其作為微球、微囊的骨架或包衣材料的應用報導越來越多。合成聚合物理化性質穩定,控制工藝條件可得到所需規格,批間質量差異小,這些都是天然聚合物無法比擬的優點。
聚己內酯材料就是一種可在體內降解的生物相容性合成聚合材料,用該材料製備成空心囊管,裝入藥物後,藥物可以在體內、外長期穩定釋放,藥物釋放速度與表面積有關,而與裝藥量無關[9]。中國專利申請號99100283.0中公開了一種可在體內形成壁上孔隙結構的藥物控釋膠囊,其囊壁以聚己內酯為基材,囊壁中分散有致孔劑分子。在將膠囊植入體內後,致孔劑分子可以很快從囊壁基材中溶出,形成孔隙結構。該專利申請中還提供了左旋十八甲基炔諾酮的皮下埋植膠囊。
目前,尚無關於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的報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可實現緩慢、持續給藥,從而減少患者頻繁口服藥物的麻煩。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所述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中的用途。
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其中包含治療有效量的米非司酮以及用於容納米非司酮的囊管,所述囊管的基材為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聚合材料,並且所述囊管中分布有致孔劑。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聚合材料優選為聚乳酸、聚丙交酯、聚乳酸-羥乙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己內酯以及聚羥丁酸;特別優選的是聚己內酯。
在本發明的一個特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囊管是通過如下方法製得的將普羅尼克與乙酸酐反應,消除分子端羥基,得到致孔劑;將致孔劑加入己內酯單體中,經除氧和除溼,以辛酸亞錫為催化劑,在120-160℃進行聚合反應,得到包含所述致孔劑的聚己內酯,經加工成形後,得到聚己內酯囊管。
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在製備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中的用途。
我們意外地發現,在將本發明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植入大鼠體內後,在不同劑量組之間,隨著給藥劑量加大,米非司酮的血藥峰值也趨向增高,但7天後血藥濃度逐漸下降,14天後各劑量組之間的血藥濃度未檢測到顯著差異,並且給藥劑量與血藥濃度峰值呈線性關係。
我們還發現,在本發明的實驗條件下,子宮內膜異位症模型大鼠皮下植入米非司酮埋植劑1根1.5cm長度或以上劑量時,即可見異位內膜受到明顯抑制;植入3根3.0cm長度以上劑量時,抑制效果不再隨劑量加大而顯著提高。
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模型大鼠中的抑制率可達70-80%,並且該抑制效果可以穩定地持續數月,這對於在臨床上控制患者病情、緩解患者痛苦具有積極意義。
附圖不一定是成比例的,其目的僅僅在於更好地解釋本發明,以便於讀者理解。將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在一起考慮,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
圖1是體外實驗中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的藥物釋放速度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
圖2是將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植入大鼠後大鼠體內的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
圖3是將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植入大鼠後大鼠體內的血藥濃度峰值與埋植劑長度的關係示意圖。
圖4是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對大鼠子宮異位內膜的抑制的量效關係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更加詳細地解釋本發明,下面將結合附圖給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這些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出於解釋和說明的目的,不應該被理解為是對本發明範圍的限制。在對這些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描述時,沒有對公知的實驗方法、儀器、試劑和材料等進行詳細的描述,以避免喧賓奪主、淡化了本發明的主要內容。
本發明中使用的米非司酮可以通過商業途徑獲得或者以本領域內已知的化學方法合成得到。
適合用於本發明皮下埋植劑的聚合材料可以是目前製藥行業中所用到的任何適用於皮下埋植劑的材料。較好的是那些對機體無害,並且可在體內緩慢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其中,聚乳酸、聚丙交酯、聚乳酸-羥乙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己內酯、聚羥丁酸是優選的,最優選的是聚己內酯。
所述聚合材料製成的囊管的大小、形狀可根據病人的具體需要而改變,其可以是細棒狀、管狀、粒狀、片狀、球狀等任何適於埋植的形式。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其形狀是空心囊管。
本發明中所述的致孔劑是通過將普羅尼克與乙酸酐反應,消除分子端羥基而得到的。其製備方法可以參考中國專利申請號99100283.0。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製備出適用於各種情況的不同分子量的致孔劑。
本發明的一種特別優選的實施方式是將米非司酮裝入到包含致孔劑的聚己內酯空心囊管中製成的皮下埋植劑。其製備方法可以參考中國專利申請號99100283.0。
本發明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可通過常規手段植入患者體內。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教導確定本發明皮下埋植劑中米非司酮的裝藥量,並根據患者病情確定所需植入的皮下埋植劑的量。
實施例1用聚己內酯囊管來製備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米非司酮由上海華聯製藥有限公司提供,聚己內酯囊管的製備方法與文獻[9]中所述的製備左炔諾孕酮長效緩釋埋植劑的方法相同。Pluronic F68經乙酸酐處理封閉端基的羥基後,與己內酯單體(CL)按重量比10∶90混合,加入400ppm的辛酸亞錫作為聚合催化劑,於氮氣(N2)保護的聚合釜中,140℃聚合24小時,聚合產物經熔融擠出、造粒得PCL/F68原料。通過塑料擠出機製成直徑約2.5mm外徑、2.1mm內徑的管材。截取管材,製得的埋植劑長度分別為0.75cm、1.5cm、3.0cm,對應的內裝米非司酮的量分別為3.05±0.18mg、6.06±0.41mg、11.87±0.39mg。
實施例2對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進行的體外藥物釋放試驗將實施例1中製得的3cm長規格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放入100ml蒸餾水中,在37±2℃的恆溫搖床中保持130轉/分的攪動速度,每隔一定時間更換釋放液。在第15、30、45、60、90、120和180天用HPLC測定釋放液中的米非司酮濃度,色譜測定條件按文獻[12]所述,根據測定結果可計算出每日平均藥物釋放速度[9]。
如圖1所示,所述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在體外前15天釋放藥物速度較快,隨後釋放速度逐漸降低,30天時藥物釋放已經基本可維持恆定的釋放速度,並可維持6個月。如上文所述,由於該埋植劑的藥物釋放速度與埋植劑的表面積相關,而與埋植劑內裝藥物量無關,因此在其它參數固定時,通過調節埋植劑的長度和數目即可改變給藥劑量。
實施例3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植入大鼠後大鼠體內的血藥濃度試驗取體重170-190g Wister雌性正常大鼠,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分為四組,即組I-IV,每組8-10隻大鼠,分別在組I-組IV的大鼠背部皮下植入1根0.75cm(組I)、1根1.5cm(組II)、1根3.0cm(組III)和2根3.0cm(共6.0cm)(組IV)的埋植劑。於植入後第2、4、7、10、14、30、45、60、98、120、150和180天,從大鼠眼眶取血2ml,離心分離血清,保存於-40℃,以待測量。根據文獻[12]中所述的方法,來測量血液中米非司酮的濃度。對照組包括6隻正常大鼠,分別對其植入2根3.0cm不含藥的埋植劑,用與實驗組相同的方法在同樣的時間點取血作為空白對照。
已知米非司酮進入體內,大部分與α1-酸性糖蛋白(AAG)結合,在體內重新分布,或貯存於組織,或釋放為游離的米非司酮發揮生物效應[11]。根據報導[14],單次口服給藥,米非司酮血藥濃度達峰時間與劑量無關,血藥峰值及服藥後不同時間血藥水平與劑量不成比例關係。本實驗中觀察了大白鼠皮下植入不同劑量米非司酮埋植劑對血藥濃度的影響。如圖2所示,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植入體內7天時,血藥濃度達到最高,而且不同給藥劑量(不同埋植劑長度和數目)的血藥濃度達峰時間是相同的;試驗結果顯示,隨著給藥劑量加大,血藥峰值也趨向增高,但7天後血藥濃度逐漸下降,14天後各劑量組之間的血藥濃度未檢測到顯著差異。如圖3所示,在大鼠中,皮下埋植劑的給藥劑量與血藥濃度峰值呈線性關係。
實施例4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對大鼠體內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抑制效果參照Jones方法[13],取體重170~190g的Wister雌性大鼠,用外科自體移植術建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動物模型,4周後,打開腹腔,腹壁種植處異位內膜生長且有黃色液體內容物者為模型建立成功。測量異位子宮內膜的長、寬、高,計算其體積(V1)後,將動物隨機分為7組(各組n=18隻),其中,向對照組大鼠皮下埋植4根不含藥3cm長規格埋植劑;對實驗組I-VI組的大鼠而言,分別在其皮下埋植單根0.75cm、1.5cm、3.0cm和2根、3根、4根3cm長規格的米非司酮埋植劑。埋植一定時間後,每隔一個月從各組中隨機選擇5-6隻大鼠斷頸處死,測量異位內膜體積(V2),根據給藥前後異位內膜的體積變化計算埋植劑對異位內膜的抑制率,計算公式為抑制率=[(1-V2/V1)×100%]。
表1中顯示了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對大鼠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效果,從其中可見,子宮內膜異位模型大鼠皮下植入米非司酮埋植劑1根1.5cm長度或以上劑量時,即可見異位內膜受到明顯抑制;植入3根3.0cm長度以上劑量時,抑制效果不再隨劑量加大而顯著提高。如上所述,植入埋植劑14天後,各試驗組的血藥濃度已經顯著下降,並且無顯著差異,但此時各實驗組不同的給藥劑量卻仍呈現出量效關係。圖4顯示了大鼠皮下植入米非司酮埋植劑1個月、3個月後,米非司酮抑制異位子宮內膜的量效關係。
表1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對大白鼠異位子宮內膜的治療效果
通過用本發明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在大鼠中開展的臨床實驗顯示,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作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長效製劑是可行的。
本文中所涉及的參考文獻,包括專利文件、學術論文、出版物等,均以引用的方式將其全部內容包括在本文中。
應當注意,本發明中所涉及的各種實驗操作,均為本領域的常規技術,如果在文中沒有特別說明,則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參照本發明申請日之前的各種常用工具書、科技文獻或相關的說明書、手冊等加以實施。
本文中所涉及的各種實驗用品(包括但不限於化學試劑、生物製品、細胞、生物體、儀器等)之中,對於那些特殊的或不易獲得的,文中均已註明了製造商、參考文獻或詳細的製備方法;未經特別說明的,均為常規實驗用品,在本發明申請日之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例如購買、自行製備等)很方便地獲得。
應當理解,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在形式和細節上對其做出各種改變和改進,而這些均被認為落入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參考文獻1.Giber S,Ferreira DP,Spyer Prates LF.Effect of previous ovarian forendometriosis on the outcome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treatment.ReprodBiomed Online,2002,5(2)162-1662.uganuma N,Wakahara Y,Ishida D,et,al.Pretreatment for ovarianendometrial cyst before in vitro fertilization.Gynecol Obstet Invest.2002,54suppl 136-423.arzo VG,Liu J,Ulmann A,et al.Effect of an antiprogesterone(Ru486)onthe hypothalamic-hypophyseal-ovarian-endometrial ax is during the lutealphase of the menstrual cycle.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88,66508-5174.Kettel LM,Murphy AA,Morales AJ,et al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with the antiprogesterone mifepristone(Ru486).Fertil Steril,1996,34536-539]5.鄭述春,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研究進展,華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6)511-513
6.曹澤毅主編,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290-12917.王雲霞,李亞裡,黃靖香等,米非司酮對離體異位子宮內膜細胞凋亡的影響,現代婦產科進展,2002,11(1)33-358.Baird DT,Brown A,Critchley HO,et al.Effect of long-termtreatment with low-dose mifepristone on the endometrium.Hum Reprod,2003,18(1)61-689.宋存先,楊菁,孫洪範,王彭延,史瑞文,施化連,崔秀敏,左炔諾孕酮長效緩釋埋植劑I結構特徵的研究和體內外藥物釋放的長期觀察,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1999,18(1)22-2910.孫洪範,宋存先,冷希崗,崔秀敏,施化連,武莉,王彭延,長效抗生育埋植劑CaproF體內藥物釋放動力學評價,生殖與避孕,1999,19(6)363-365。
11.Heikinheimo O.Lahteenmaki PLA Koivunen EMetabolism andserum binding of RU486 in women after various single doses.Hum Reprod,1987,2(5)37912.劉昌官,張國慶,白秀梅,顧林金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大鼠應用米非司酮的藥物動力學研究.生殖與避孕,1997,17(3)146-15013.Jones RC,Okada H,Heya T,et al.The effect of a 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LRH)agonist(Wy240,972),levonorgestrel danazol andovariectomy on experimental endometriosis in the rat.ActaEndocrinologica,1984,106(2)282-28414.Shi YE,Ye ZY He CHPharmacokinnetic study of RU486 and itsmetabolite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ingle doses to pregnant andnonpregnant women.Contraception,1993,4813315.陳慶華,瞿文,多肽、蛋白質類藥物緩釋劑型的研究進展,中國藥學雜誌,2000,Vol.35,No.權利要求
1.一種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其中包含治療有效量的米非司酮以及用於容納米非司酮的囊管,所述囊管的基材為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聚合材料,並且所述囊管中分布有致孔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其中所述的聚合材料選自由聚乳酸、聚丙交酯、聚乳酸-羥乙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己內酯、聚羥丁酸所構成的組。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其中所述的聚合材料是聚己內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其中所述的囊管是通過如下方法製得的將普羅尼克與乙酸酐反應,消除分子端羥基,得到致孔劑;將致孔劑加入己內酯單體中,經除氧和除溼,以辛酸亞錫為催化劑,在120-160℃進行聚合反應,得到包含所述致孔劑的聚己內酯,經加工成形後,得到所述的聚己內酯囊管。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在製備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其中包含治療有效量的米非司酮以及用於容納米非司酮的囊管,所述囊管的基材為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聚合材料,並且所述囊管中分布有致孔劑。其中,所述聚合材料優選為聚乳酸、聚丙交酯、聚乳酸-羥乙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己內酯以及聚羥丁酸;特別優選的是聚己內酯。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劑在製備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中的用途。
文檔編號A61K9/00GK1864689SQ20051007112
公開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20日
發明者孫洪範, 宋存先, 於祖茹 申請人: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