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22:16:01 2
專利名稱: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氣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
背景技術:
空調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普及率非常高的家用電器,這一方面提高了居 民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使用空調的兩大矛盾 一、空調在家用電器中是耗能大戶 ,擠佔了本來就有限的電力資源,加重了電力供應的緊張局面;二、使用空調的環境是相對
封閉的,室內空氣不能流通,必將使得空氣品質嚴重惡化。在空調房裡待的時間過長,往往 會出現頭暈、四肢無力等現象,這些都是由於空調房長其封閉,室內空氣汙濁造成的。為了
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曾提出了不少的解決方案,如專利號為200610016457. 7的發明專利公開 了一種換氣淨化裝置,它包含有如下幾個部分內部安裝有用於吸入室外或室內空氣的風扇 ,形成有至少一個排出口的本體;可旋動的結合於本體的前面蓋;使前面蓋固定於本體的固 定裝置;用於防止前面蓋迅速開放的開放引導裝置。根據如上所述的發明,用戶可用開放引 導裝置從換氣淨化裝置上容易分離前面蓋,並且,可防止前面蓋迅速開放的現象,從而減少 使前面蓋受到摔損及用戶受到碰傷的危險。但該技術方案只考慮了排風,沒有考慮進風系統 ,雖然可以解決室內被汙染的空氣排出的問題,但無法及時將室外清涼新鮮的空氣補充到室 內,不能達到降溫的效果,同時該方案也沒有考慮換氣裝置與空調的切換協調的問題。專利 號為00510059558. 8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通風換氣系統,它通過向空調空間內供應低溫空 氣,並對空調空間內被加熱而上升的加熱空氣進行排氣,從而進行換氣,其中,在低溫空氣 的送氣口上安裝有向吹出到空調空間內的低溫空氣賦予旋轉成分的多片弓1導翼片,這些多片 引導翼片圍繞送氣口的中心軸呈放射狀地配置,並且,這些引導翼片以相對於與送氣口的中 心軸正交的平面相互為相同的角度傾斜設置,在這些多片引導翼片的周圍形成有以送氣口的 中心軸為中心軸的圓筒形狀的內壁面。該方案也沒有考慮換氣裝置與空調的切換協調的問題 。使得其很不方便人們在日常特別是在睡眠時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空調一般缺乏換氣系統,而現有一些換氣系統缺乏進氣裝置、缺乏與空調之間的自動協調切換裝置等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根據室內 外溫度變化自動切換空調或換氣系統工作的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並達到節能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居住環境智能溫 控換氣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個控制器,該控制器的信號接收端分別與一個室內溫度傳 感器和一個室外溫度傳感器相連,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一個電源切換裝置相連,該電源切 換裝置通過不同的電源觸點與空調以及換氣裝置相連,所述的控制器上設有若干個設置按鍵 。夏天的晚上,室內的溫度較高,但室外的溫度往往在夜晚可以達到較低的水平。使用空 調進行室內製冷使用時,先人工設置由空調工作切換為換氣裝置工作的切換溫度,以及由換 氣裝置工作切換為空調工作的切換溫度。室外溫度傳感器將溫度信號發送給控制器,當溫度 傳感器檢測到室外溫度達到空調工作切換為換氣裝置工作的切換溫度時,控制器獲得信號之 後控制電源切換裝置停止空調工作、啟動換氣裝置;室內溫度傳感器將溫度信號發送給控制 器,當溫度傳感器檢測到室內溫度達到室內換氣裝置工作切換為空調工作的切換溫度時,控 制器獲得信號之後控制電源切換裝置停止換氣裝置工作,啟動空調。如此循環,以保證室內 溫度符合生活要求。因為風機的耗能僅相當於空調的十分之一,且晚上室外溫度已經很低, 故需要空調工作的時間很少,達到了節能降耗的效果。同時因為在不斷地開閉換氣裝置工作 ,室內空氣在不斷地更新,故而又能保證室內空氣品質,有利於人們身體健康。
作為優選,所述的換氣裝置包括一個進風風機和一個出風風機,兩者分別與一個進風口 和一個出風口對應設置,進風風機和出風風機的電源分別與電源切換裝置相連。在換氣裝置 工作時,進風風機把室外溫度較低的空氣引入室內的同時,出風風機主動將室內的溫度較高 的空氣排到室外,達到及時的空氣交換,使其能通過這麼空氣的交換使得室內空氣清新且具 有很好的降溫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的進風口內側和出風口的外側均設有一個風柵。風柵在換氣裝置啟動 時打開,停止工作時復位封閉。 一方面保證了空調工作時的製冷或制熱的效果,防止室外空 氣倒灌。另一方面也保證了換氣裝置工作時,空氣可以順利在進風口和出風口通過。
作為優選,所述的進風風機的出風口處設有過濾網。過濾網可以防止進風風機在引進室 外空氣時,將混雜在空氣中的塵埃、花粉過濾掉,以保證引入室內的空氣清潔。
作為優選,所述的控制器上設有一個故障報警裝置。當室內溫度達到空調啟動溫度而空 調無法啟動時,則說明空調或者電源切換裝置發生了故障,便發出報警,同時啟動換氣裝置 ,以保證室內溫度不至於太高。作為優選,所述的控制器上設有顯示燈和/或LED顯示屏。顯示燈和/或LED顯示屏可以顯 示設置溫度、室內外即時溫度,以及空調和換氣裝置的工作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帶來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空調一般缺乏換氣系統,而 現有一些換氣系統缺乏進氣裝置、缺乏與空調之間的自動協調切換裝置等的技術問題,提供 一種能夠根據室內外溫度變化自動切換空調或換氣系統工作的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 並使換氣系統能在室外溫度較低時通過室內外換氣代替空調達到製冷的目的。
附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進風口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出風口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附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居住環境智能溫控 換氣系統,包括一個控制器l,該控制器的信號接收端分別與一個室內溫度傳感器7和一個室 外溫度傳感器6相連,控制器上設有若干個設置按鍵12和LED顯示屏11和顯示燈13,並有一個 故障報警裝置14。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一個電源切換裝置2相連,該電源切換裝置通過不 同的電源觸點與空調3以及換氣裝置相連,換氣裝置包括一個進風風機41和一個出風風機51 ,兩者分別與一個進風口和一個出風口對應設置(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進風口的一種結構 示意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出風口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進風風機和出風風機的電源分 別與電源切換裝置相連。進風風機的出風口處設有過濾網43進風風機的出風口處設有過濾網 。進風口內側和出風口的外側均設有一個風柵42、 52。
該系統在使用時,先人工設置由空調工作切換為換氣裝置工作的切換溫度,以及由換氣 裝置工作切換為空調工作的切換溫度。室外溫度傳感器將溫度信號發送給控制器,當溫度傳 感器檢測到室外溫度達到空調工作切換為換氣裝置工作的切換溫度時,控制器獲得信號之後 控制電源切換裝置停止空調工作、啟動換氣裝置;室內溫度傳感器將溫度信號發送給控制器 ,當溫度傳感器檢測到室內溫度達到室內換氣裝置工作切換為空調工作的切換溫度時,控制 器獲得信號之後控制電源切換裝置停止換氣裝置工作,啟動空調。如此循環,以保證室內溫 度符合生活要求。風柵在換氣裝置啟動時打開,停止工作時復位封閉。 一方面保證了空調工作時的製冷或制熱的效果,防止室外空氣倒灌。另一方面也保證了換氣裝置工作時,空氣可 以順利在進風口和出風口通過。因為風機的耗能僅相當於空調的十分之一,且晚上室外溫度 已經很低,故需要空調工作的時間很少,達到了節能降耗的效果。同時因為在不斷地開閉換 氣裝置工作,室內空氣在不斷地更新,故而又能保證室內空氣品質,有利於人們身體健康。
所以本實用新型具有節能環保、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並具有提高空調使用壽命,改善 工作、生活環境等特徵。
權利要求1.一種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個控制器(1),該控制器的信號接收端分別與一個室內溫度傳感器(7)和一個室外溫度傳感器(6)相連,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一個電源切換裝置(2)相連,該電源切換裝置通過不同的電源觸點與空調(3)以及換氣裝置相連,所述的控制器上設有若干個設置按鍵(12)。
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換氣裝置包括一個進風風機(41)和一個出風風機(51),兩者分別與一個進風口和一個出 風口對應設置,進風風機和出風風機的電源分別與電源切換裝置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進風口內側和出風口的外側均設有一個風柵(42、 52)。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進風風機的出風口處設有過濾網(43)。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控制器上設有一個故障報警裝置(14)。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控制器上設有一個故障報警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控制器上設有顯示燈和/或LED顯示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氣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包括一個控制器,該控制器的信號接收端分別與一個室內溫度傳感器和一個室外溫度傳感器相連,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一個電源切換裝置相連,該電源切換裝置通過不同的電源觸點與空調以及換氣裝置相連,所述的控制器上設有若干個設置按鍵。能夠根據室內外溫度變化自動切換空調或換氣系統工作的居住環境智能溫控換氣系統,並達到節能的效果。
文檔編號G05B19/04GK201391963SQ20092030162
公開日2010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6日
發明者汪紫芝 申請人:汪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