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排名前十的十大電商平臺(年銷售首破兩千億)
2023-04-27 21:30:52 1
銷售排名前十的十大電商平臺?疫情期間,除傳統線下藥店外,醫藥電商也發展迅速,銷售規模不斷提升如1藥網,通過在線零售藥房「1藥網」及自營線下藥房,利用APP應用程式、PC端、小程序等,開展以B2C服務大眾患者的業務,為患者提供藥品和在線問診的服務,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銷售排名前十的十大電商平臺?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銷售排名前十的十大電商平臺
疫情期間,除傳統線下藥店外,醫藥電商也發展迅速,銷售規模不斷提升。如1藥網,通過在線零售藥房「1藥網」及自營線下藥房,利用APP應用程式、PC端、小程序等,開展以B2C服務大眾患者的業務,為患者提供藥品和在線問診的服務。
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以零售端銷售額計,2021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達到1.8萬億元。其中,院外醫藥流通市場規模為5522億元,約佔總量的30.68%。
醫藥電商發展迅猛
米內網數據顯示,按照終端平均零售價來計算,2021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規模達7950億元。其中,實體藥店佔比超70%,網上藥店則首破2000億,同比增長40.2%。其中,網上藥店在2019年-2021年的銷售額分別為1002億元、1593億元、2234億元,分別實現51.60%、59.00%、40.20%的增速。同時期實體藥店的銷售額分別為5369億元、5576億元、571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20%、3.90%、2.50%。
1藥網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於剛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交易方式是藥企到一級商,一級商再層層分銷下去,經過多層才能到達藥店終端。1藥網是通過與超過500家中外知名藥企進行直採,消除了過往中間環節層層供應商的成本和時間上的耗損。2021年,1藥網實現全年營收124億元,同比增長52%,首次突破百億營收規模。其中,B2B板塊收入達到119億元,同比增長59%,佔總營收比近96%。雖然尚未盈利,1藥網將力爭在2022年實現單季Non-GAAP運營層面盈虧平衡。
成立於2014年的叮噹快藥則以「快」著稱,平臺還打出「28分鐘送藥上門」的廣告語。不過,近年來,叮噹快藥也開始自建門店與配送團隊。其快藥業務年銷售總訂單量(線上直營渠道 線下渠道)已經從2019年的2640萬單,增至2020年的4050萬單,增長53.4%
叮噹快藥備受資本青睞,從成立之初到現在,所獲融資額度已經超過30億元。多輪融資下,叮噹快藥也有IPO的「野心」。2021年6月、2022年3月,叮噹健康兩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叮噹快藥註冊用戶總數已經突破3300萬。
傳統藥店與醫藥電商之間必然會是競爭關係?於剛不這麼認為,「過去藥店對電商平臺有些牴觸,覺得我們會分他們一杯羹,但實際上我們賦能藥店,尤其是為單體、小型連鎖藥店賦能,提升其效率、服務水平和盈利能力,他們很樂意和我們合作。」截至2021年12月31日,1藥網的服務已經覆蓋38.5萬多家藥店為主的實體小微企業,減少流通環節,幫助其降本增效。這種為行業生態圈內的其他企業賦能的業務,也成為1藥網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傳統電商「跑馬圈地」
5000億元藥品銷售吸引了企業和資本的目光,包括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依託於電商平臺的B2C平臺及叮噹快藥、1藥網等。
其中,依託於電商大戶而來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更是自帶流量。阿里健康的醫藥電商業務涵蓋醫藥自營業務、天貓醫藥平臺及新零售業務。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日均在線問診服務量達30萬次。不過,阿里健康今年5月底剛剛公布的2022財年全年業績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12個月,阿里健康總收入為205.8億元,同比增長32.6%,年度虧損為2.66億元。在2021財年首次實現年度全面盈利後,阿里健康再度虧損。
另一家依託於傳統電商的平臺京東健康在截至2021年末的日均在線問診諮詢量為19萬次。2020年底,京東健康在登陸資本市場首日便上漲超過55%,市值一度接近3500億港元。醫藥電商在資本市場的熱度可見一斑。京東健康在2021年實現營收306.8億元,全年淨虧損10.7億元。
業內人士稱,雖然電商平臺仍處於虧損階段,其體量卻不可低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阿里健康醫藥線上自營店的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1.1億,其服務的非藥用戶數量同比增長117%。京東健康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東健康年度活躍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23億,相比2020年活躍用戶數淨增加3356萬。
在網際網路醫療的整個生態中,除了產品門類齊全的偏電商類平臺,還有一些專注於部分疾病領域的醫療平臺,亦會涉及藥品銷售和流量。
以醫聯為例,患者在線下醫院完成首診之後,通過掃描醫生二維碼進入醫聯平臺,與醫生進行溝通和複診諮詢。醫生根據病人情況開具電子處方,並流轉到醫聯的雲藥房,最終通過快遞送到患者家裡,實現複診續方的全程線上辦理。目前,醫聯網際網路醫院已經覆蓋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慢性腎病、感染、精神心理、婦科、皮膚科、消化、神經、中醫等多個病種學科領域。
醫聯方面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繼2020年2月醫聯網際網路醫院在四川成都地區打通在線醫保支付平臺後,平臺也在其他區域積極進行打通醫保的嘗試,包括北京地區。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張秀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