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患者內心獨白(戳中淚點的城市孤獨症)
2023-04-27 07:45:55 2
第1種孤獨:依賴科技而不是彼此。
今天,虛擬身份比真實身份更具符號性和辨識性。現實生活中我不認識你,但報上網名,發現我早就關注了你。人際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博就是你加我QQ,網上點餐,在線遊戲,通信基本靠搖微信,連親密接觸都可通過視頻完成,只要自己的感受是真的,沒人在乎與自己連線的是不是一條狗。
第2種孤獨:老無所依
在中國,養兒防老的觀念正逐漸失效,最經常的相處方式是:子女為生計奔波,老人則照顧孫輩發揮剩餘價值。退休之後,大多數老人就失去了社會認同,也縮減了社交。今年春節,一位68歲的大連老太獨自在家,寂寞到摁馬桶玩,兩個月衝走了98噸水。
第4種孤獨:離開故鄉
過去在鄉村野蠻生長,一入廠門,再也不得自由,甚至私生活受限,連基本的情感需求都無法滿足。在男女比例失調的東莞,一些廠內「一夫多妻」是常事,女工懷孕後多被拋棄。可憐離開故鄉時,她們中的許多人還只是孩子。
第5種孤獨:真愛難求
2011年,臺灣未婚女性為217萬,男性為270萬,平均婚齡持續推後,很多人找不到情感歸宿,連林志玲也嗲嗲地說:「沒有男生追志玲,只有時間追志玲。」36個月愛情即退潮的危險始終存在,艱難相處磨損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當初,有伴侶常比沒伴侶更孤獨。
第6種孤獨:我該相信誰?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有多少用來「互害」?你有地溝油,我有假蜂蜜,你賣毒牛奶,我賣的牛肉其實是染色豬肉。為了逐利毫不猶豫同流合汙,東窗事發便說是行業潛規則。食品不安全,學歷是假的,慈善多做秀,名聲不符實……一個人長大的過程變成逐漸對一切持懷疑態度的過程。
第7種孤獨:水泥森林
高樓佔領了城市,家升上半空,變成一個門牌號。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交流的觸點,每個人都留心地鎖好防盜門。城市充滿幾何感,那些設計是為了製造奇觀而來的,越來越多巴西利亞式的沉悶城市,體量無比巨大,沒有神經末梢,「個人處於其中會感到迷失,就像一個人在月亮上那麼孤獨。」(馬歇爾·伯曼語)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只希望車流通暢,夜間燈火輝煌,人們彼此保持安全距離。
第8種孤獨:抑鬱症來襲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斯科特·塞立克說:「遺傳和環境因素各負一半責任。」孤獨症不是因為被身邊人冷淡,而是一種病。同樣的,抑鬱症也不僅僅是心情不好那麼簡單,被抑鬱症折磨6年的歌手楊坤說自己「一方面特別渴望跟人交流,另一方面又特別渴望一個人」。
第9種孤獨:獨善其身
「我體會到了真正的孤獨,這種感覺淹沒一切。」2012年3月27日,坐單人深潛器潛入11000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的美國導演卡梅隆說。今天的中國人越來越少地忍受獨自一人,而是隨手去撿那些容易得到的樂趣。面對外界強加的排斥缺乏承受力,為了不孤獨,寧願不自由,包括接受他們並不享受的生活方式、朋友和社會觀念。
身邊高樓林立、人潮洶湧
你獨處一室、形單影隻
你維持著表面的熱鬧
內心早已掙扎千萬遍
你變成了一個「隱形」病人
這種病叫做城市孤獨症
在城市的一個又一個角落
上演著城市孤獨症患者與這個城市的故事
城市孤獨症,你中招了嗎?
回複評論,聊聊你和自己那座城的故事
,